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概述

时间:2022-10-23 02:23:07

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概述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难免会遇到软土地基路面,为了保证软土地基路面路段的稳定性,就必须对软土地基作加固处理,使其能满足路桥工程的施工要求。本篇文章针对路桥工程施工中常遇的软土地基处理问题进行探讨,从软土地基对路桥工程的危害谈起,分析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道路桥梁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级道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道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在不同路段的施工建设中,难免回遇到软土地基路段。一般来说,软土地基在桥涵构造物和高路堤路段中出现的情况比较多见,出现时会给道路运行造成不良效果。例如造成道路行车时的“跳车”现象,影响行车安全;或者使桥头路段产生大幅度的沉降,产生“门坎”等。因此,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软土地基上所修筑桥路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而保证路桥的行车安全。

一、软土基地的概述

1、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

软土地基的主要成分是软土,还有一少部分的粉砂、粉土,同时此类地基内含有较多的水分。因此,这类地基稳定性较差,使得地基有较强的塑性,造成地基承载力较差。所以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如果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治,将会给今后工程的稳定性埋下隐患。

2、软土地基的危害

软土地基在道路工程最常见的危害,软土地基使得路基的密实度不良,即压实度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在路面的早期使用中,由于车辆荷载的重复施加,造成路面出现不均匀的早期沉降,如在路基的半填半挖处出现的裂缝。道路路面发生较明显的裂缝,而且条数较多,影响较为严重,对路面的正

常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路面裂缝的主要危害,在于雨水通过裂缝进入到道路的基层,在雨水的浸泡下,破坏了道路路基的力学性能,使其软化,从而降低路面的竖向承载力,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越来越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

二、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1、地基施工技术处理

道路桥梁的地基是否坚固关系到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处理好路桥地基至关重要。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对软土表层软土的疆化是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的技术要点体现为表层排水、设置加强层、添加混合剂、敷垫材料。表层排水法主要应用于含水量较高且地质较好的土层中,施工之前在土地表层挖好排水沟将地基内部的水分引出。排水沟挖掘结束后,也可以使用石块、砂土等物质填埋水沟,形成一个相对强固的基底座,不但能够较好的提高透气透水的性能,更使地基的材料发生变化,形成一个整体稳固的地基构造。这种方法能够较好的降低地表的含水量,施工操作简单。设置加固层的目的是改善软土地基中的土壤性能,一般是在表层加入砂石或其它加强材料垫层,促进软土地基稳固、加强排水通气功能,在增强地基强度的同时增强其抗拉、抗伸力。对于上部软土层薄、含水量高的软土地基,可以在地基上敷垫一层砂垫层。当软土地基表层的土壤主要是粘土土质的时候,如果土壤的粘度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可以在表层粘土土壤中加用混合剂来增强土壤的粘结力。这种方法能够使粘土土质的地基具有较强的抗压缩能力,同时增加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敷垫材料的方法主要应用于软土地基分布不均匀、并且发生局部的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变位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必须使用特定的材料敷垫,才目鲁够达到增强软士地基抗拉和抗剪能力的目的,能够使地基的受力能力平均分散,避免周部受力过重或变位而导致整个工程的坍塌或倾倒。使用敷垫法强化软土地基的强度要保证敷垫材料的平均摊铺,才能够为施工中机械的使用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空间,通常使用的敷垫材料为土工布、无纺布和玻璃纤维格栅等。

2、施工加固技术处理

为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固和为后期的建筑提供良好的施工基础充分保证路桥的稳固和长久的使用寿命,不但要处理好软土地基表面的排水、垫层,还要在旋工的过程中注意加固,提高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粉喷桩法是进行软土加固的一种有效方法,越种方法通常是对施工环境作出详细的调查和实验后进行的,施工时严格的按照设计图与施工工艺的配比进行,施工时保证场地的平整和机械的畅通行走。通过试桩的方式确定喷气压力和单位喷粉量,针对实际的施工操作及时调节机械设备的运转。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爆破排淤法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获得同样的加固效果。爆破排淤法主要是利用炸药爆炸的的张力来对软土泥沼,如淤泥散土等,进行爆破排除。但这种方法的危险性较大,施工成本高,还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涵洞通道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以前,要使用超载预压的方法对软土地基施加相对较重的负荷,这样不仅会使地基降低到一定的高度,而且能够增加地基的密度,提高地基承载能力,降低工程坍塌的风险;桥台地勘的施工要选择一段固定距离,使用粉喷桩或砂桩加固,增加地基的强度,进行涵洞基体施工时,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组成的箱型整体结构,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地基的受力能力。

4、路堤与桥梁连接处的软土地基处理

桥梁通常都采用桩基础,因此其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基本可以保证,沉降量也很小。由软土地基引起的工程问题主要是桥梁与路堤连接处的不均匀沉降,一般被称为“错台”或者“驼峰”。为避免发生这种病害,需要消除桩基的负摩擦阻力,解决桥梁与道路荷载不一致的问题。通常采用预压法和平衡压路堤法进行处理。预压法一般是与石灰桩法、竖向排水井法等并用。预压法首先是采用与路堤一致的总荷载进行桥台地基的预压处理,当地基的沉降稳定后,卸去预压荷载,进行桥台修筑。这一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桩基负摩擦阻力和不均匀沉降,并且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桥台,也适用于挡墙基础。平衡压路堤法是在采用了预压法后,在其基础上,用桩柱式桥台在已完成预压的路堤上进行钻孔置桩。这一方法能避免桥台发生纵向位移,同样能够有效消除桩基负摩擦阻力和不均匀沉降,但是只适用于桩柱式的桥台。在处理路堤与桥梁连接处的软土地基时,通常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同时结合使用挤密砂桩法、袋装砂井法、塑料排水板法、铺砂垫层法、超载预压法等工艺,能够有效加快地基的沉降,缩短预压的时间,并且增强预压的效果。采用预压法和平衡压路法的优点是施工操作较简单、效果较好,并且能够减少成本,节省资源投入;缺点是预压的时间较长,且在预压过程中不宜施工。

三、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控制

1、制定合理的软土地基的施工设计

编制施工组织工序时要以软土地基的特性以及工程的特点指定合理有序的施工组织计划;应该同时有多个施工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的正常进行;在软土地基的处治过程中,需要进行地基沉降的试验,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

2、加强对道路桥梁过渡段的地基加固处治

对过渡段的填土路堤进行充分的压实,确保此处达到压实度的要求,能更好的承担路面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并且使路桥过渡段路堤与路接触的路堤的压实按相同的高度进行分层压实,以每层松铺土15cm的厚度为最佳的压实厚度。

结束语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这些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处理好工程的地基,确保软土地基施工的顺利进行,这对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以及工程完成后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工艺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但仍需要不断改善、创新,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金波.浅谈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2]靳华春.浅谈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7).

[3]李贞龙.浅谈软土地基道路的危害问题处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9(16).

上一篇:电力施工中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探析 下一篇:传统信仰视角下中国古塔建筑文化元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