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

时间:2022-10-23 01:57:16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

【摘要】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品质。本文笔者归纳了公路路基常见的病害种类,提出了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found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way, is the basis of the road. Its quality is good or bad,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avement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common disease of highway roadbed, proposed the highway subgrade disease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 highway subgrade;disease;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来修筑,主要材料一般为土或石料。路基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实际运营中,路基的损坏是比较常见的,大多都是由于路基强度不足造成的,在车辆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过量变形或者受恶劣的自然环境所致。本文笔者探讨了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

1.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

1.1翻浆

翻浆指的是由于土基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表面出现不均匀起伏、弹簧或破裂冒浆等现象。路基翻浆多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由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尤其是在冰冻春融期,路基若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就使得含水过多,再若土质不良的话,路基就会变得湿软,稳定性和强度都明显下降,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很容易出现翻浆现象。

1.2边坡坍塌

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边坡坍塌并不少见,特别容易在雨季发生,在暴雨过后或连续几天降雨后都极易发生此类病害。该类病害突发性较强,往往危及行车安全,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重大损失。引起边坡坍塌的因素很多,内部因素有岩土类型,坡形、坡度、坡高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岩石风化强度等,外部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地表冲刷、融雪、浸泡、地下水活动、冲刷或开挖坡脚,冻融、昼夜温度变化等。在内因中,坡度、坡体结构、坡型和岩性是主要因素,是我们应该要特别加以留意的重点。

1.3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带来的危害很大,有的时候是毁灭性的,所以更要仔细注意。

1.4公路沙害

在风沙地区,沙害使公路常见的病害。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风蚀和风埋,其中尤其以沙埋为主。路基遭受沙埋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风沙活动地区,由于沙粒沉落堆积,掩埋路基;二是在流动沙丘地区,由于沙丘的向前移动,掩埋路基,路基遭受风蚀,将会出现削低、变窄、掏空和崩塌等现象。

2.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的防治

2.1公路翻浆病害的防治措施

公路翻浆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公路前期的测设时,一定要注意线路的选择。选线的好坏会影响到公路在今后使用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选线时应该考虑到土质、地质结构、人文气候等一系列的因素。有些地区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地表性质也会出现剧烈变化,一旦建成公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诸如翻浆等问题,如果再加之气侯、水文及其它大气因素变化急剧,该现象的发生就会变得更加频繁,影响公路的使用,所以在有些地区,一定要认真作好地质调查,掌握该地区的地质地貌变化规律,寻找和选择一条最为合理的路线进行公路的铺筑,这是预防翻浆等病害的首要条件。其次,一定要对路基填土高度谨慎选择,作好路基排水。水是引起公路翻浆的重要原因,做好路基排水,可使土基保持一个相对干燥状态,有利于减小翻浆的程度。再者,在一些容易发生翻浆的地方,可以选择一些透水性好的材料作为路基。比如选择粗颗粒土作为路基填料,水稳性好,冰冻稳定好,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翻浆病害的发生。

(1)处理好路基排水

可以通过边沟、排水沟、纵、横向盲沟、开挖集水井等的合理设置来实现。在济青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中,有些地段采取的方式就是开挖大水沟,实践证明,这种处理方式效果十分明显。设置纵、横盲沟可将路基范围内的水通过盲沟排到路基以外,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集水井则可以蒸发水份,以降低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位。

(2)提高路基填土高度

在有些地区,主要是指地势相对比较低的地区提高路基填土高度,可以增大了路基边缘至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了冻结过程中水份向路基土上部迁移的数量,冻胀减弱,使公路出现翻浆的可能性小,翻浆程度减弱。

(3)设置砂砾石垫层

砂砾石的透水性比较好,通过设置砂砾石垫层,路基的透水性明显提高,即便含水量稍高的时候毛细水也不会轻易到达路基顶面,大大增强了路基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不过该方法的应用有局限性,往往在砂砾石材料的地段比较适合采用,没有的地区如果采用购买的话就会使成本大量增加。

(4)换填土

有的地区土质过差,如果作为建筑材料的话势必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翻浆等灾害,所以必须要更换土质,可以选择采用水稳性好,冰冻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换填,从而提高土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2.2边坡坍塌的防治措施

坡面岩石要做到及时清除。

(2)坡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加固。常见的加固措施有坡面喷浆、抹面、砌石铺盖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防止软弱岩层进一步风化,再通过灌浆、勾缝、镶嵌等措施恢复和增强岩体的完整性,减少坍塌发生的几率。

(3)危岩支顶。有些边坡上的岩石属于危岩,对这些岩石可以采用如石砌或用混凝土作支垛、护壁、支墩、支墙等形式予以固定,从而增加斜坡的稳定性。

(4)拦截防御。在自然因素下,尤其是长时间的大雨或暴雨,必然会出现山石滚落等情况,所以在边坡位置应该修筑如落石平台、落石网、落石堤、拦石墙等落石的拦截防御设施。

2.3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以防为主,整治为辅的原则,根据上面的分析,在选择防治措施前,滑坡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都要提前加以勘测,确定施工地区有无出现滑坡的可能,如果有,则要对产生原因提前做预防措施,并根据公路的等级和其他情况确定预防程度。

(1)如果一个地区整体处于易发生滑坡的地带,可能需要做大型滑坡整治,这时要考虑一下可能重新选择路线,因为大型滑坡的整治技术比较复杂,工程量大,时间较长,不论从施工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能不采用尽量不要采用。如果必须要通过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应按先后缘、再前缘,后中间的施工顺序来进行。对于比较大型而且复杂的滑坡整治,可以考虑分多次进行,做一个长选的规划,密切注意滑坡情况并及时调整整治策略。

(2)对中型或小型滑坡连续地段,绕不绕避都可以,如果选择不绕避,应注意调整路线平面位置,仍然要从施工简单,经济合理的角度制定施工路线。

(3)在进行滑坡整治时,要及时观察滑坡的状态。如果滑坡正处于发展阶段,要及时整治,时间较旧整治过的滑坡要防止复活,对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要做预防。

2.4路基沙毁的防治措施

(1)为防治沙质路基风蚀,一般采用柴草、土石或无几、有结合料进行固沙防护,以保证路基稳定和行车安全。在沙卵石丰富的地段,可平铺砂砾石将边坡及路肩覆盖,厚度一般为5Cm~6Cm。当运距太远时,也可仅覆盖路肩,边坡则用“草方格”防护。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良好。

(2)为防治路基沙埋,在路侧采用的措施可归纳为固沙、阻沙、输沙和导沙等四种类型。固沙措施了采用草方格网,或粘性土埂国方格沙障或直接利用卵石、砾石、粘性土、沥青乳液,覆盖沙面进行加固;阻沙措施除高立式防沙栅栏外,还可用挡沙沟堤等。挡沙沟堤时由当地的砂沙土或砂砾筑成;输沙措施是通过改变下垫面和加大风速的办法,使风沙流顺利通过路基而不致产生沙埋;导沙措施是用导沙堤改变气流方向,使风沙流离开路基。有条件的地区应先采用植物固沙,并贯彻草、灌、乔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的防风固沙效果。

总之,路基施工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路基施工方案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路基通病问题的出现,确保路基施工质量。同时不断总结施工经验,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平坦、行车舒适,路基无显著病害及跳车现象发生,才能取得防治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小红.路基病害的成因及处治措施.山西建筑,2008

[2]陈海鸿。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种类及原因浅探[J]。甘肃科技纵横2008,4

[3]张文涛.公路工程路基病害成因分析与治理.道路工程,2010.

[4]苏晓莺.谈公路工程路基病害及其治理措施.山西建筑,2011.

上一篇:建安工程造价合理性探讨 下一篇:南憩亭大桥主墩钢板桩围堰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