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类型和性别差异综述

时间:2022-10-23 12:37:58

摘要 关于性别类型,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男性化和女性化。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性别类型呢?男性化和女性化在最开始就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性别类型,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差异呢?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在文章中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关键词 性别差异 性别类型 男性化 女性化 双性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人格心理学家最熟衷的事情就是识别、测量以及描述人们在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上的个体差异。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用更具体、更客观的术语来表述男性化和女性化这两个词。因此一些研究者便用能动性来代替男性化,用交际性来代替女性化。所谓能动化是指独立、果断、控制等一些与男性特征基本相似;交际性是指从属、合作、个体间的联系,与女性特征基本相似;双性化是指在男性化――女性化量表中,在男性化和女性化得分都很高的人;未分化便是指在男性化和女性化上得分都很低的人。男性化――女性化概念的量表是建立在两个假设上的:(1)据特质理论,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是位于性别角色行为连续体的两个极端上。也就是说,男性化和女性化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没有交叉;(2)性别角色行为越符合性别类型的人,心理越健康。也就是说,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心理是最健康的,而那些男性化的女人和女性化的男人适应能力欠佳。

很快,研究者们就发现了男性化――女性化模型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些研究者们提出了另外一种更能引起人们对性别类型兴趣的性别模型――双性化模型。双性化模型首先否定了女性化特征和女性化特征位于性别角色行为这个连续体的两个对立且极端的位置。他们认为:女性化和男性化应该是有交叉的,其次双性化模型的支持者还反对了适应良好的人是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即性别角色与性别类型相符的人。双性化模型支持者认为,适应良好的人应该是具有男性化和女性化共同特征的人。

性别类型固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但性别差异也引起了我们大家的探讨,尤其是近几年相亲节目收到大众的火热追捧,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受到大家的青睐。本文作者曾在“浅谈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一文中总结了男女在择偶标准上的差异。如:男性喜欢年轻漂亮、具有较好生育潜质的女人,而女人则喜欢那些能够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保障,并且能够为自己的后代提供良好物质条件的男人。男性和女性在梦中梦到的人物、完成任务的方式、情绪表达方式、从恋人身上得到的东西以及自我表露的程度上都是存在差异的。除此之外,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还表现在和对婚前的态度上。

1 性别类型

1.1 性别类型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

关于性别类型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不过合乎逻辑的倒是有几个,如: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男性化模型。其中双性化模型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根据双性化模型理论,双性化的人适应能力最强。有几项研究表明:在面对婴儿的时候,双性化的人会表现出一些抚育行为,并且,双性化的人的观点不容易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Bem,1975;Bem&Lenney,1976;Stake,2000)

1.2 性别类型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们认为双性化的人比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的人更受欢迎、更有趣、适应得更好、能力更强、更聪明、且更成功(Majior.Carnevable,&Deaux,1981)。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大学生估计假设和这几种性别类型的人做恋人时,他们的期望值分别有多高。结果男生、女生都偏爱双性化的人(Green&Kenrick,1994)。

1978年Iekes&Barns做了一个研究,他们设计了四种性别类型的男女配对,即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男性化的男人和双性化的女人,双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双性化的女人和双性化的男人。在参加这个研究之前,所有的被试者互都不认识。在研究过程中,让配对的男女在一个屋子里面单独呆5分钟,期间,他们可以交谈,也可以静待,并用摄像机秘密录下他们的一举一动。5分钟之后,分别询问每个人对对方的喜爱程度。结果显示,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对彼此之间的喜爱程度最小;而有双性化的人参与的三种配对,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且这三种配对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都比没有双性化人参与的配对组的彼此双方对对方的喜爱程度高。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双性化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要比男性化或者女性化好,更能让对方喜欢自己。

研究表明,女性化和双性化的人是人们比较偏爱的恋人。这是为什么呢?女性化的人简单来讲就是在女性化量表上的分高的人,这意味着女性化的人富有同情心,能够更加敏感的感受到别人的情感、需要,理解别人的感受。而双性化的人既能像女性化的人那样具有产生亲密感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也能像男性化的人那样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敢于冒险。因此双性化的恋人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不同的自我,并且能随着对方的性别类型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性别类型。

2 性别差异

2.1 恋爱中的性别差异

恋爱过程中,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男性常处于主动追求的状态,比较注重感官的体验。男性钟情的女子一般是长得漂亮的,在外貌上有某种特别标志的。而女性常扮演被追的角色,比较注重情感体验。女性,一旦喜欢一个人,便不在乎其外貌,只要双方感情到位,一切都不是问题。大多数女性一旦恋爱,就会在无意中疏离自己的朋友,希望整日和自己的恋人在一起。但是大多数男性,即使正处在热恋中,也不会忘记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一般情况下,男性比女得快,爱得热烈,但是没有女得那么持久。

2.2 关于成就的性别差异

1985年Gaeddert发现,男性和女性对成功的定义不同。Gaeddert认为,男性倾向于参照外部标准定义成功,如获得地位和、声望等容易让外界察觉到的成功;而女性则倾向于按照内部标准来定义成功,如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是否完成了原有的计划。

2.3 性的性别差异

男女性在对待、婚前上也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在婚前的态度上,男女性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现出来的现象是男性比女性要开放得多。男女两性在对待性满足的体验、同性恋的态度以及的态度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是对已经订婚或者关系亲密的男女婚前的态度和对待婚外情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男性的数量和次数更多,并且首次的年龄更小。

3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两性在的态度上的差异在慢慢减小,但是这种差异并没有完成消失,即使对待的态度的差别消失了,在其他现象上,两性差异仍然存在。关于性别差异和性别类型的话题,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心理学家们总是期望从中能够获取财富。笔者写这些文章的目的在于:将学术心理学写得更通俗易懂,使读者们能够了解我们心理学的最新动态。

上一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下一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手绘教学的研究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