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沿海航标的风险管理与服务质量保证

时间:2022-10-23 12:25:25

浅析沿海航标的风险管理与服务质量保证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关于沿海航标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及其处理策略的制定,从根本上减小风险给航标管理人员带来的被动,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并通过定性的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来确保航标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航标管理 风险评估 理念渗透 服务质量

我国沿海的码头众多,航道复杂,目前在沿海航标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对航行在沿海的船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很好的提高航标的管理水平,改善船舶的通航环境,提高沿海水上交通效率,保证船舶安全航行,成为改善沿海航标现状的迫切需求。

1.航标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

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成为风险管理(如图1)。

(1)首先,航标风险管理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用户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包括根据港口、航道的变化和航标用户的需求的变化;定期进行航标建设、配布、选型等方面的评估,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定期进行评估航标用户情况,确定在某一特定的航道上,可以为航标用户提供助航服务的种类的多少;采用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成熟程度;航标的维护质量是否纳入经外部认证的质量保证体系管理,还是仅由本部门或系统确认的维护管理;航标队伍建设和航标人才的培养情况。

(2)作为航标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航标管理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航标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推荐风险消减对策。航标风险管理进入评估阶段,着重评估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合理;评估航标风险因素的优先次序,以确定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如:航标维护周期建立是否合理、维护的方式是否经济有效;航标基于通讯系统的风险。如:卫星信号能否实时的接收,是否正常工作;购置设备的风险。如:产品的质量是否过关,价格是否合理等。航标的位置选择是否合理?传统航标是否要采用现代技术等。

(3)航标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航标管理机关通常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航标用户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方案可能是技术方案、操作方案或组织管理方案。这些方案的选择应基于风险评估后作出,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4)航标风险管理要学会规避风险。在既定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方案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例如尽快完善航标立法通过立法途径,加大航标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强化专用航标监管能力;有必要明确航标养护标准,并对航标养护单位的资质进行限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标志的维护管理水平;是否增加航标站点设置、优化机构布局;在应急反应能力和执法能力方面要加强运力的投入。

(5)在今后的航标风险评估中,还应当注意一些方法及问题,以下是三条建议:①不要固定地使用几个方法来识别风险,要用分析的方法判断;②可以使用在以往的航标风险管理中积累的经验;③定义一条基准线(也叫中止线),所有定义在该基准线以上的航标风险都必须管理。航标风险评估是每个开发航标项目在进行前和进行时都必须做,且必须做好的,它能够使航标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给国家财产造成的严重损失。

2.质量保证

根据上述航标风险管理的分析过程得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使得沿海航标更好的体现出其服务质量。

2.1前期理念渗透

分析航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制约专业航标管理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业主单位对航标的认识不充分。因此,航标管理机关应将航标管理理念渗透作为行业管理的首要任务,长期不懈地开展下去。由于业主单位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航标管理机关,尤其是辖区航标处和基层航标管理站应充分利用走访、调研、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将航标法律、法规、相关程序、标准、新技术成果等信息传达给业主单位,从根本上提高业主单位对航标的认识程度。

2.2加强设计端口引导

针对专业航标方案设计不理想的问题,各辖区航标处应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上门指导。在日常工作中,各辖区航标处和基层航标管理站应有意识地跟踪港口发展动态,搜集港航企业最新资讯,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在掌握了企业的航标建设需求后,航标管理机关的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应主动地走访业主单位,调研企业需求,并对航标配布方案的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涉及较大规模的航标建设项目,可由航标主管机关出面组织通航、引航、业主、设计等相关单位,召开方案研讨会议,集思广益。

2.3设置航标实施过程控制

为确保专用航标工程质量,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各辖区航标处可组织航标管理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针对建设单位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工程存在的缺陷,航标专业技术人员应及时进行解答和指正。2.4设标后续监督管理

为保障专用航标维护保养水平,确保标志的到有效的保护,杜绝私自撤除、移动标志的行为,在专用航标设置后,航标管理机关应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监督管理。

2.5建立沟通联系机制

各辖区航处与业主单位及其委托的航标维护单位应建立沟通机制,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规范航标动态管理。针对业主单位或其委托的航标维护单位遇到的困难,航标管理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发挥专业优势予以帮助,借此树立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2.6落实现场检查

定期地进行专用航标现场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评估。对于维护水平差、标志正常率低的情况,航标管理机关应及时将情况通报业主单位,并在以后的检查过程中,增加检查频率,跟踪改进效果。针对航标维护水平差或私自撤除、移动航标等危害通航安全的行为,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应第一时间下达整改通知,责令其限期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2.7推广航标遥测遥控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提高航标管理水平,降低了航标巡检和维护成本。然而,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的建设还主要局限于公用航标领域(仅是部分港口及中水道按照该系统)。各航标处应积极谋求在专用航标领域推广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引导业主单位引进推广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或将专用航标纳入辖区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实现专用航标的全天候、实时监测,提高专业航标监管水平。

2.8建立航标、通航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航标作为通航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船舶通航安全。因此,各地的海事通航部门对管辖水域的航标维护管理水平十分重视。对于提高航标管理水平,营造安全、便捷的通航环境,航标管理部门和通航管理部门有着广泛的共识。各航标处应加强与通航部门的沟通、协助,建立联动机制,开展航标、通航联合执法检查,增加监管手段。尽量避免航标能源设备等丢失。

3.结束语

风险管理和质量保证实际上是每个航标在设置中都必须进行的两道工序。但航标在各个领域要求的不同,使得这两道工序在进行时各有不同。只有综合来考虑提出了管理方案,才能进一步提高沿海的航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谢鸣一.安全系统工程,第一版,1994,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74-75,95-102.

[2]郭建国,王英志,港口水域航标配布的综合评判,2000(11).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38-42.

[3]柴进柱.大连港航标管理水平的评估及其航标综合改造工程方案的研究,2004.(09).

上一篇:文化流感与改革福利 下一篇:清晖碧水 人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