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

时间:2022-10-23 11:14:29

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

大多数人都希望被人喜欢、接纳,所以我们不愿伤害别人。我们顾及他人的感受、期望,尽量满足,不让别人失望。然而,永远不伤害别人并不是理想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生命历程中一些时候,注定要去“伤害”别人,让别人的需求、期望落空,而正是通过这些“伤害”,我们才能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达到心理学家所说的“成为自己”的境界。

分手之伤

向很爱你但你却不喜欢的恋人说分手,是让人非常内疚却十分必要的。

伤害现场:

方和文是在生意场上相识的,那时方的事业发展不顺利,连续赔了好几笔生意,文在交往中喜欢上稳重善良的方,给方精神和物质上很大的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加上文的鼓励支持,方的事业渐渐有了起色,扭亏为盈。方和文也谈起了恋爱,文一如既往地体贴支持着方。

方的许多朋友见过文后,都羡慕方能碰到这么一个德才品貌兼备的女友,可是在方的内心中却是别样一番感受。的确,文是个非常好的姑娘,但方似乎对文总是缺少激情,和文在一起时,方很难感受到那种“来电”的感觉。方经常会怀疑自己对文的感情到底是不是爱,也许他只是因为感激和欣赏才决定同文在一起。方也想过感情是需要培养的,也许相处一段时间,他会爱上文。可半年多过去了,方的感觉却依然如故。每当看着文陶醉在爱情中满足的样子,一种恐惧感就会涌上心头。方知道文并不是自己真正想找的人,这种关系勉强过下去,总有一天他会做出对不起文的事。经过痛苦的挣扎,方决定向文提出分手。分手那天,文的哭声让方听着心碎,方只是在文愤怒地骂他“没良心”、“混蛋”的时候,才稍感到好受些。

解析:

分手之伤,是体验最剧烈的伤害之一。对很多人而言,向相处一段时间,又很喜欢你的人说“我们不合适”、“你不是我想要的人”并非易事。我们会感到伤害了对方,内疚。不过这种伤害是非常必要的。婚前所以有个“谈恋爱”的阶段,就是让我们借此加深了解,进行选择,当你发现你们不合适时,分开是对彼此负责的做法。那些因为害怕伤害对方或者担心辜负周围人的期望,而勉强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走进婚姻殿堂的人,十有八九是不幸福的。有位丈夫并不觉得妻子对自己有吸引力,只是因为对方“好”,而结婚了。婚后,他常常借故工作忙、疲倦,不和妻子过性生活,这样过了四五年,他终于同一位深深吸引自己的女人有了外遇。结束一段不适合的关系,尽管会有伤害,但这能避免日后更深的伤。

提示:提出分手需要莫大的勇气,可能对于不同的对象,提出分手的方式也会不同。有的人也许可以开门见山,有的人或许需要循序渐进,总之,选择一种最适合你们的方式,将分手的伤害降到最低。

父母之伤

我们常常借着对父母、养育者的“伤害”,提醒他们我们长大了,需要被尊重。

伤害现场:

大学毕业之后,林决定离开家自己租房过。母亲对此非常不解。“咱家离你工作单位不远,地方足够,你有自己的房间,你干嘛一心要自己出去住。难道爸妈对你不好,还是你嫌弃我们了。”

“妈,我当然不是嫌弃你们,我只是希望自己独立去生活。从小到大。就没离开过家,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外地的同学,我已经23了,希望过一种自立的生活。”

“我们也没拦着你独立啊,从你上大学我们就不怎么管你了,给你的自由还不够么,在家住怎么就不自立了。”

“那个感觉不一样,在家住,我吃你们做的饭,穿你们洗的衣服,很多事情不用我自己操心,这和自己生活是不同的。”

“你是长大了,我拦不住你了。唉!”

母亲太习惯儿子在身边的感觉,一时接受不了儿子的独立,而林看着面前写满失落和不快的脸,毅然选择了离家自己过。

解析:

从一个要完全依赖父母的脆弱的婴儿,成长到一个拥有独立意志的成人,这个蜕变过程往往会伤害父母的感情。父母常习惯于把子女当成孩子,惯性地去照顾、指导,他们常常需要被孩子的一些行为“惊醒”,才能意识到并慢慢接受子女已经长大的事实。

从禁止父母翻他们的书包,偷看他们的日记,要求父母进入他们的房间前要敲门,再到离家独立生活,这种种做法起初都会让大多数父母不习惯、不舒服,但正是通过这些“伤害”行为,子女们一步步迈向自立,找到生活自主的感觉。如果缺少这些伤害,孩子的发展往往会受影响。那些不能向父母表达自己意愿的孩子,长大后常会在独立性、自信等方面出现问题。

提示:虽然冲突和伤害再所难免,但良好的沟通依然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坦诚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分析利弊得失,让他们感觉到你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成年人,这样父母才更有可能接受你的一切。

职场之伤

在职场,为了维护自己合理的需求、利益,对同事造成的“伤害”,可以为你赢得利益、尊重、威信。

伤害现场:

陆因为工作业绩出色被提拔为技术部部门经理,高升之后陆却发现日子并不好过。陆的业务能力出众,但在公司的资历并不深,一些老员工不服气,工作中常常有意为难陆。为了不让同事觉得自己“升了官就涨脾气”,陆坚持“谦和”地对待下属。陆分配工作,有的下属就和他讨价还价,觉得自己干得多了,于是陆常常亲自承担一部分本该由下属做的工作。原本3天可以完成的工作,有的下属非说要用5天,此时陆总会说“那你尽力3天完成吧”。而结果对方一定是到第5天才交活儿。

陆原本希望用自己的忍让打动、感动那些不配合的下属,可是他发现那些人不但不领情,反而得寸进尺。他终于爆发了。有一次当他要求一个下属下班前把活儿做完,对方却磨洋工,到了下班时只做了不到一半,陆当即愤怒地说道:“今天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走人,不然不是你走就是我走!”陆盯着那个下属熬到夜里2点把工作完成,才让他走。此事之后,那些爱捣乱的下属收敛多了。

解析:

一个只会委曲求全忍让顺从的员工,并不值得学习。也许会有人说他们“人好”,但他们失去了很多快乐,也无法获得别人的尊重。职场中人应该学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学会适当伤别人的感情。拒绝为同事承担不属于你的工作,回绝领导、客户提出的你无法满足的要求,按照规则惩罚不合格的下属,这些常会让有些人感觉不舒服,但绝对不错。

提示:虽然人际交往需要妥协,需要灵活,但原则性的东西必须坚持,把原则与灵活二者协调好,才能在职场中更好地驾驭人际关系。

相关链接:

心理学上有个重要的概念“心理疆界”,它可以理解为“不允许别人逾越雷池半步的清晰界限”。我们借着这份界限,告知别人我们需要什么,希望如何被对待。一个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需能为自己建立清晰的界限。而这个的过程常常会伴随着对他人的“伤害”。

健康的关系是一种双赢的平衡,即双方均能充分表达并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从这段关系中感到快乐、满足。而病态的关系,往往是一方在过度满足,另一方则在默默牺牲、忍受。这对于痛苦的一方显然是不公平的,但究其原因,与他们没有建立明确的心理界限有关。所以,我们应该珍视生命历程中这些“伤害”的机会,筑起自己的疆界。

上一篇:心理因素与癌症 下一篇:《灵兰秘典论》的五脏解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