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教学打造素养课堂

时间:2022-10-23 10:46:15

运用情感教学打造素养课堂

摘 要:目前,受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历史课堂教学重知识的建立、技能的培养,轻情意与观念的养成。在探索素养教育的道路上,尝试在课堂中尽力挖掘情感之美,深化人文素养情怀。

关键词:历史情感;历史教学;素养教育

一次外出学习,教研员的一番话使我豁然开朗,在讲座中他说到我们历史课堂有三大境界:(1)贴近地面;(2)中间地带;(3)润物无声。而一节课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此――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从教育有痕到教育无痕,方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课堂怎样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高度呢?这便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平日教学中注重对课堂情感因素的挖掘。通过情感教学,能够让我们的历史教材生动起来,历史人物鲜活起来,提高学生学史兴趣,加深对历史的印象。

一、拨动情感的弦――素养课堂之基石

历史讲述的是人类的过去,反映的是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因此,过去性成为历史知识特点之一。如何将过去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其学习兴趣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是素养理念实现的基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1.模拟角色扮演,还原历史情境,感知历史情感

教学过程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统一的过程,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人文关怀的核心,在教学中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师生共同进入角色,能更好地激感,进而思索,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

在《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中“南方商业的繁荣”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历史穿越的情景剧表演《梦回大宋》。安排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路人甲和路人乙,通过对话内容展现他们穿越到南宋的种种见闻和境遇。比如,在他们的对话中谈到:“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南宋连纸币都没有,好怀念我们的人民币,南宋都城开封真是太美了,可家门口啥都没得卖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蹊跷之处,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特定情境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纷纷查阅书本知识,逐个纠错,争先恐后地举手。在体验和经历中,对历史形成更直观、更真切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刻感受历史,拓展历史思维,体会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用辛勤和智慧成就了经济繁荣。

2.联系生活实际,升华历史情境,发掘历史情感

古人说:“切己体察。”意思就是要以自身经历去体会,才能获得真知。我从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入手,用乡土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缩短学生学习历史的时空距离感,让他们与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讲授《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时,我让学生从家里搜集了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带到课堂上展示,然后请学生来讲述他们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我也将自己搜集的关于地方史改革开放前后街道、房屋变化的照片给学生看。通过这些与学生联系密切的乡土历史资料的比较,学生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巨大的变化。从学校走到社会,参观实物展览,感受历史乡土气息,能够将课堂上较为空洞的说教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

二、放飞思维的线――素养课堂之境界

课堂是教师职业价值实现的地方,也是师生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的场所。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这是教学的一种境界,强调了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思想碰撞的热情。

在执教《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黄海海战中英勇殉国的邓世昌,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爱国主义颂歌,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于是我组织了一场讨论,主题是邓世昌的牺牲值不值得,其中的真知灼见令我难忘,也促进我思考。

在发言中,很多学生都肯定邓世昌这种“舰存与存,舰亡与亡”视死如归的壮举,展示了中国军人“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在同学们频频点头的同时,刘××对他的爱国方式产生了质疑:“他却认为并不可取。我们都知道,求生是人的本能,邓世昌落水后有救生圈和爱犬的帮助,也没有谁威胁他必须去死。无论从个人还是国家民族利益出发,邓世昌的悲壮行为是不应提倡的。”紧接着王××说:“中国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也认为邓世昌的行为不可取。”

就这样,更多的学生冲破了传统思维的束缚,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学生细心地察觉虽然狗救爱主很感人,但是在军舰上养狗这是违反规定的,身为致远舰管带的邓世昌对自己要求不严。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讨论环节,却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孩子们各抒己见,课堂上的讨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我心中激起的涟漪却久久未能平复。“情挚而不失于偏,气昌而不失于激”,正确处理客观事实与主观内心体验的关系,是历史教学的一种艺术,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外化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理解。教学并不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围绕体验与沟通展开的理解。在素养教育中,任何理解的过程都是自我精神世界与文本交流的过程。只要人在理解,理解便会不同;只要人在思想,百家争鸣的状态就会出现。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教师才有引导的空间,素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薛慧.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历史教学问题,2003(6).

[2]刘峥嵘.重视问题情境,打造智慧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0).

上一篇:形成性评价在士官大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 下一篇:内容驱动还是语言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