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之差异性比较

时间:2022-10-23 10:10:49

中英教育之差异性比较

2011年11月,我们重庆市一批骨干校长赴英学习考察,在近二十天紧张有序的学习考察期间,英国厚重的历史,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传统,极具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肃穆端庄的教堂,一望无际的绿地,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既让我们感到心旷神怡也让我们充满遐思,印象深刻。作为一位学校管理者,在整个学习考察期间,我重点关注的是两国基础教育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通过总结反思,现将我感知最深的两国教育不同之处简述如下。

一、中英两国的教育思想不同

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其本质是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批判多于建设的文化潮流,反本质、反基础、反权威是其最基本的共性;建构主义在知识观、真理观与后现代主义息息相关,它反对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真理,也没有客观的知识;知识要么是个体自主建构的,要么是群体商谈的结果。这种教育思想鼓励学生不要盲从权威,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以及与人合作精神。

我国中小学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思想似乎都在强调“精英教育”和“应试模式”,“一考定终身”,统一选拔人才,强调知识的学习掌握和以分数论高低,轻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整齐划一的管理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

二、中英两国的课堂教学氛围大不一样

英国的中小学课堂十分轻松、活跃,老师倚着这靠着那,坐在桌子或椅子上提着问题,学生思考或讨论回答问题;学生课桌上往往就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自由散漫,听课姿势多样,有趴在桌上的,有东倒西歪的,有嘴里吃着(或喝着)东西的,有随便进出教室的;课堂上经常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共同完成相关任务。中国的中小学课堂则比较严肃,老师往往板着面孔,站着、走着向学生讲解或灌输知识,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规规矩矩坐在那里倾听,不乱说乱动被认为是最守纪律的学生;课桌上堆满了书和资料(尤以毕业年级为甚);学生不能随便说话、离开座位;讨论、交流的时间很少;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少,学生大多身体紧张,精神集中;老师喜欢讲解一般的解题方式和标准答案;学生往往也满足于获得标准答案。

三、中英两国学校的规模和班级人数差异较大。

英国的中小学布局更多地体现了以为人本,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方便家长接送学生。中小学办学规模普遍偏小,一般学校就300~500人,1000人以上的学校就算大学校了;班级人数大多在25人左右,最多不能超过30人,超过30人的班级就算违法。我们国家的学校布局目前存在许多问题,相当部分学校的布点既不科学,也不人本;大多数学校的学生人数都在300人以上,甚至有超过7000人以上的特大中小学;班级人数普遍在50~60人,多的有70~80人。

四、中英两国的办学形式与评价体制差异明显

英国的学校分为政府办、民办和教会学校三种,民间办学和教会所办学校比重较大,教会学校和民办学校均由其出资人聘任校长进行管理,质量普遍较高,社会声誉普遍较好;政府所办学校又分为独立学校和非独立学校两种,独立学校由英国教育部直接管理,非独立学校则由地方政府负责,政府主管部门对其所办学校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学校的存废、校长的去留;公立学校的管理、设施和质量虽然普遍不及教会学校和民办学校,但它解决了中低层民众子女就学的问题,因此也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我国的中小学绝大多数属于公办性质,在这些学校中有不少管理好、质量高、声誉佳的中小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相对于公办学校数量而言,我国民办学校数量少、比重低,质量高、信誉好的民办学校更是了若晨星,老百姓大多不放心将子女送往民办学校,因此社会认可度较低。英国的学校评价机制健全、体系完善、指标科学,评价结果社会认同度高;政府任命的督学信誉高、专业性强、权限大;我国在学校的评价体制上则明显不足,专业水准不高,随意性强,权力有限,导致评价结果苍白无力,社会认同度较低,这些都是我们今后急待改进的方面。

五、中英两国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大不一样

一名英国学生询问中国学生一天的上课时间,我们的同行回答:“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9点。”英国学生对此感到惊讶,并就此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学生肯定不喜欢上学!”这个结论多少反映了中英两国学生在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上的较大差异。英国中小学的上课时间一般为上午9点,也有个别学校为上午930或10点,下午4点钟后学生就可以离校。学生在学校可以找到感兴趣的课程,除英语、数学、体育、科学等必修课外,它们还包括服装设计、食品加工、烹饪、裁缝、工艺、商业、广告鉴赏、文学、戏剧、健康、旅游等等;作业大多在课堂或学校完成,家庭作业很少或没有;学生离校后可参加体育锻炼或其它实践活动。我国中小学生到校时间普遍偏早,离校时间则大多偏晚(现在小学要早一些了),大多数中学生都要在学校呆上10~12小时;学校课程单一,活动少,社会实践活动几乎没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甚至连国家规定的课程都未开齐,只开了考试学科;学生除课本外,每科都有一至两种教辅资料,作业多、负担重、压力大,学生睡眠普遍不足;不愿上学、厌恶学习者比比皆是,学生一听说放假就高兴、欢呼,一到学校就悲哀、无奈,中国学生普遍厌恶学习、厌恶上学简直是不争的事实。

六、中英两国学校的硬件设施差异明显

英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设施普遍较好,具体表现为设施、设备配套。教学仪器先进,计算机、办公用品都是世界一流品牌;学校建筑坚固、美观,楼梯、通道宽敞、明亮,绝不存在设计和使用上的安全隐患。反观我国学校的硬件设备则差强人意,设施不配套、设备老化是普遍现象;不用说拥有世界一流先进设备,许多学校就连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都没有;更为让人担心的是,还有一部分学校的建筑物存在着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安全隐患严重,对师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通过考察对比,我们发现了两国基础教育的巨大差异,从教育思想到管理体制,从课堂氛围到学生负担,从办学规模到硬件设施,这种差异既带给我们思考,也带给我们许多启发。我常常思量,不得不承认英国的教育是成功的,它不仅培养出了大批合格的公民,而且造就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人才,莎士比亚、牛顿、瓦特、达尔文、亚当・斯密、佛兰西斯・培根、印吉尔是这优秀人才的代表,使英国这个欧洲小国成为世界强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同时英国的教育模式也让我反思、怀疑,“二战”后的英国日渐衰落,形如一个没落的贵族,这既与世界格局的巨大调整和变化有关,也是其自身政治、经济和社会演变的必然,这种变化是否也跟英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存在某种关联关系呢?过于尊重个性和人性的教育是不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我们能够完全照搬照抄英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吗?这些,都值得我们教育人深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合作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认识和应用 下一篇:让分组英语教学平衡成绩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