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管理常见误区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23 09:52:51

浅析建筑工程管理常见误区及其对策

【摘 要】改革开放后的近些年来,建筑产业化经济迅猛发展态势异常强烈,同时建筑投资市场竞争环境也越发激烈。基于此种背景下,我国建筑起来应当顺应时展要求并结合自身企业管理需求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从而才能指导当前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文章中,主要以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各参建单位存在的管理误区作为切入视角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工程管理误区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工程管理;误区;业主;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当前,建筑投资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但也由此使建筑企业迎来了新的挑战与重大机遇。即要结合市场导向要求、自身企业管理体系格局发展要求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做出改进,以此才能确保项目在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能够变现,促进自身在激烈竞争环境下实现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建筑企业工程管理除了能够控制好各个环节工作外,还应当明确当前工程管理的参建单位的常见误区,才能继项目设计阶段、招投标、签证合同、施工建设、交底验收、投产之后,不断总结出管理经验,扭转观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 当前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误区

1.1 建设业主问题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建设业主单位“资质”提升缺乏标准化与规划化的管理体系,业主单位资质低下的现状仍然客观存在,并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投产后的直观经济效益。但是,这一问题目前来说,却未能高度重视,进而引发工程项目管理出现不少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1.1 有章不循与有法不依。目前来看,建设业主单位普遍存在违背客观规律办事的现象,并且随着近些年这种现象的发展势头逐步强烈,给工程项目质量建设与管理控制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如工程基本建设流程与相关程序处理时常出现一边实地勘察、一边设计、一边作业的“三边作业流程”工作现象。一方面,出现此种现象会违背工程基本施工作业流程、工程设计方案的客观执行规律,进而导致工程进度随意抢占、工期不正常提前的现象发生,从而给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质量体系控制带来极大安全隐患与顾虑,影响后期投产使用功能。

1.1.2 业主主导实行的管理模式存在误区。目前,国家尚未对监理行业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法规,因此监理基本上还属于知识性打工群体,这就误导了许多建设单位的业主,他们认为,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属于同一种模式,都应由业主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FIDIC 条款明确规定,任何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首先均应从监理标开始,业主选定可靠的监理单位以后,需要委托监理单位帮助业主处理对设计、施工单位的招投标事务,协助业主对设计及施工单位进行把关。但目前并非如此,部分业主经常惯用的工程管理模式是按照先设计、再施工、最后进行对监理招标的一个模式去运作,所以导致项目后期管理出现难题。

1.1.3 业主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常规而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过程、项目勘察设计、以及监理执行等责任主体的参建单位有着一定约束与管理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工程作业施工、勘察设计环节、监理执行环节都是属于资质管理体系中的重点任务,所以这些环节管理职能的发挥势必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建筑市场环境。但是,这种体系机制的作用成效体现却忽略了业主单位的管理,而由此也就导致了资质管理体系职能发挥的覆盖范畴很少能波及到业主单位,进而造成业主单位的“资质底子”相对单薄。因此,国家近些来随着建筑市场的规范程度提出了业主单位责任机制。不得不说,随着实行投资建设责任体系机制与投产经营责任机制的紧密结合,也较高的使得建筑市场经济原则的价值体现更加完备。但是,业主的管理组织也成为了当前阶段的管理难题,有不少业主单位都是由社会各界调集而来,缺乏一定的从业经验,进而导致实际组织管理难以有效配合,管理水准与质量始终滞留在过去。所以,此误区的形成既与体系机制有关,也有业主本身“资质”有直接关系。

1.2 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相关问题

建设业主和施工单位由于局部利益或个人素质的原因,常常会出现关系过热或过冷的情况,甚至不依法办事,虽然这些问题可通过实施建设监理制来部分或全部地解决。但由于我国监理事业起步较晚,社会对监理单位认同程度很低,监理制很难真正实施。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只能依靠提高建设业主的“资质”来解决。我们知道,涉及工程的几乎所有合同都是以建设业主作为甲方与相应的单位来签订的。所以,建设业主的素质高低将决定性地影响建筑市场是否规范,换句话说,提高建设业主的“资质”是规范建筑市场的基础。但除了建设业主外、施工方与监理方存在的职能作用发挥误区、管理误区也很大。具体而言,监理单位在通过招标环节后介入到工程管理中,最大的误区问题就是与建设业主的信息反馈常常存在问题,并单纯认为自身只要服从于建设业主就行,而实际上的客观管理问题,其真实信息却未能反馈给业主。至于施工承包单位,往往认为监理单位的业务素质、从业经验资历水准不足,往往在本位观念里就认为只要把监理单位搞定就别无他事了,从而引起后来工程的野干、蛮干,最后出现返工重修等不利局面。

2 实行对策

2.1 提高建设业主资质,履行合同要约

虽然说建设业主是在建筑工程发包与组织施工之后才算完全进入建筑工程流程管理体系中,成为建筑市场中的一方主体。但是由建设程序中我们可知,基本建筑流程作业程序都是由足够的技术加持与按照相应规范程序去进行各项作业。也就是说,具备技术实力必须具备两点能力:其一,业主自身实力能够承担并处理其相关工作;其二,能够委托第三方相应资质单位进行管理。因此,以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这就需要业主单位能够按照约束合同条款内容、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的要求,去招募一批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较强的技术工作人员。

2.2 各方参建单位应依法、按规办事

一般而言,现代工程项目自立项初期直至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的全程管理过程中,都会经历项目决策、设计阶段、施工作业与管理、竣工结算审核与交验的四个阶段,并且能够按照顺序对各阶段实行具体的管理控制举措,以保证项目建设能够遵循客观规律建设,保障工程竣工时在合理可控的工期范畴内。因此,各方参建单位如果都能依法办事,必然就会提高工程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成效。除此之外,参建单位还应当合理分工、明确各方权责利,以此才能保证工程管理的执行效果。如做好编制设计起草文件、分析议案研究报告、做好组织部署工作、编制建设计划和建设年度计划、做好施工建设、项目投产运营前准备工作、以及交底验收等,真正意义上实现依法按规办事。

结 语:

良好的工程管理模式是指导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但目前而言,我国建筑企业各方参建单位不论是在本位意识上还是在项目管理上都存在一定问题,虽说有国家现行建筑产业相关机制、政策的影响,但是实际上主导自身所做作为的还是自身。为此,这就需要各方参建单位能够真正消除人情关系、按规办事、秉承实事求原则去对待项目管理,以此才能提高项目管理水准。

参考文献

[1]杨薇.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考察及发展对策[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1) .

[2]毛周武,吴建红.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03) .

[3]孟智,林昊,郝娟. 项目管理中如何协调好成本、进度、质量、风险之间的关系[J]. 网络与信息, 2010,(02) .

[4]田志强.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的误区[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0) .

[5]曲雪元. 把握管理关键 优化工程项目管理[J]. 才智, 2010,(03) .

上一篇:试析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 下一篇:试析桥梁墩身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