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时间:2022-10-23 09:39:20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就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会从亲代传给后代,有的后代性状会发生变异。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猫生猫,鸭生鸭”、“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就是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生动描述。

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从19世纪60年以来很多生物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究。1865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但是当时所说的遗传因子仅仅是逻辑推理的概念。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们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细胞核中染色体含有起遗传效应的基因,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的结论。但是,对于基因的化学组成还不是很清楚。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实,起遗传作用是染色体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分子。DNA是长链状而且具有双螺旋结构的分子(图1),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中包含多个基因,可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如图2所示。

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例如,人体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图3),狗是39对(78条),水稻有12对(24条)。常用作遗传研究的果蝇只有4对(8条)染色体(图4),在人体中这些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在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带有一定数目的基因(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可能有3000个不同的基因,果蝇有1300个),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现代遗传学研究认为:这些不同的基因分别控制着不同的性状。因而就可以说:基因是决定生物体性状的基本单位。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复制的一份DNA,即该DNA上基因的缘故。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的性状发生变异现象,也是很普遍的。其中有的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没有引起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即DNA上基因组成变化,因而不能遗传下去,这属于不遗传变异。例如,有的人经常在太阳下工作,皮肤的颜色会变得黑黑的,但是他们的子女并不一定是“黑孩子”……。有的变异现象是由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上基因组成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这属于可遗传变异。例如,1956年,我国农学家在栽培的南特16号水稻植株中,选择出自然发生的矮杆变异株,培养成矮杆南特新品种。20世纪60年代,通过杂交技术使水稻的矮杆性状基因与高产性状基因重新组合,培育出一批矮杆、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从而解决了水稻倒伏减产问题。又如,十年前,我国农学家应用重组DNA技术,把抗虫的基因转入棉花的细胞中,培育出了转基因棉花植株新品种。栽培这新品种(转基因)棉花,就能有效地防止棉铃虫的危害,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

上一篇:怎样感知大气压的作用 下一篇:浮尾数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