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整理中的测绘技术及应用

时间:2022-10-23 08:58:58

浅析土地整理中的测绘技术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 要: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区域规划、开发整理后土地面积和权属重新划分等各个方面。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测绘数据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数据,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保证。由于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测量,因此测绘工作比地形测量工作更细致,更具体,同时更讲究方法,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本文对土地开发整理各环节测绘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测绘技术土地整理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是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政策措施。测绘数据是决策正确的最基本保证。提高测绘水平,更有利于土地整理。

一、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特点

可以看出,土地开发整理中,对测量提出最高要求的是在工程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而这一阶段对数据精度要求最高、对数据所反映的内容要求最全面的主要是工程设计部门。牵涉到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概(预)算的准确编制、为各方提供合理准确的投资计算、对项目的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以该阶段为重点分析测量的特点下面几点:

(一)关键点的测量不可少

通常地形测量中,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式的测量,为了追求效率,一般是画成网格式测量,根据不同的比例要求布置高程测点,由整体到局部展开,测量预先画定的点,其他的点基本采用内插的方式。在成图后,依据测点,勾绘出等高线,在这中间,就已经存在了一个假设,就是点与点之间的变化必须是平缓的,不能有较大的起伏,但实际中这种情况很少,为了追求精度,往往可取的措施是画密网格。土地开发整理前期准备工作中的测量也采取这种方式,它主要是测量关键点,不事先画定网格。关键点指的是高程趋势的变化点,如坡顶、边坎边。旧村复垦的测量关键点尤为重要。

(二)坎上坎下均测

在地形测绘中,往往只测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测量坎下的位置和标高,这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难以给以后的设计及概(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笔者特别强调对各种土坎要细分,注明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特别对于缓坡坎,注明坎顶线与坎底线的位置和标高,有时特别重要,因为这影响土方计算的准确性。

(三)细部测量注明。

所谓的细部测量注明与平常所说的细部测量不同。平常的细部测量是指局部区域中详细的测量,仅仅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而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量更为详细,包括坟穴、树木、房层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这些都关系到以后拆迁、征地补偿费的计算。细部测量在旧村复垦、旧城镇改造中显得非常重要,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①准确记录树木包括果树的种类、年龄,坟穴、房屋的位置与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等;②准确记录水塔、管线的长度及使用年限;③特别是对学校、庙宇及旧村委会等要作详细记录,这有利于以后的设计方案的选择。

二、各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图件是土地利用现状图,在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上制作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图,对于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其图件比例尺一般要求为1:5万-1:20万,是在国家测绘部门提供的中、小比例尺航测地形图(1:1万)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利用航片、调绘片编绘而来。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是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潜力调查图以1:1万土地详查图为工作底图,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来开展工作的。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前期的框架性基础研究。该阶段对项目区的土地面积、长度、高程等精度要求并不很高,可采用专项规划中的相应图件作为工作底图,图片比例尺一般不为1:1万或者1:5万。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因涉及项目规划方案的优劣判断、沟林路渠工程的详细设计、工程概(预)算及土方计算的准确性等,因此对项目区地形地貌的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对项目区各类土地的面积、长度、高程有相对较高的精度要求。通常要求实测比例尺大于1:2000的全要素地形图作为设计底图。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

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只要根据专业测绘单位提供的前期测量成果及设置的专门控制点(界)石,采用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方法,依据通过审批的设计方案及设计图件进行相应的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时,要提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图,其比例尺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相同。这一阶段的测绘数据是工程项目的成果图,最终将反映项目的竣工现状,其测量成果一般就作为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较设计阶段而言,必须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有着较全面的内容要求。

三、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基础作用

(一)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支持

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依据和支持条件就是资源、环境、经济、统计等基础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共享。理想的测绘成果上应该附加这些要素,集中成为数据库,面向不同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基础信息数据。

(二)节约投资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大投资,工程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以概算控制预算、以预算控制工程决算的步骤进行,从一开始就应为资金的节约、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做到这点,必须有一套精确、详细的工程项目测绘成果,必须具有现势性,充分反映开发区域内的一切现状,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投资的合理计算、准确的效益分析、概(预)算的精确计算等。

(三)规范工程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规矩就是各种施工验收规范,而这些规范所执行的先决条件是有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进行,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

四、土地开发整理测绘的几点认识

(一)测区的实测范围一般要比项目范围大

一般的情况下要测出项目范围界线外50m到100m,不能仅仅测到项目范围界线上,因为土地开始整理项目范围外的附近,一些与土地整理项目相关的情况,也必须有个相对清楚的交待。

(二)项目区内权属界线测绘是土地开发整理测量的重点,应当结合土地权属调查时的成果资料测绘权属界线

当实地已经发生了改变或土地调查成果图件的权属界线不确定时,由县国土资料管理部门、乡村地政府人员以及土地权属界相邻双方到实地进行共同指界,按共同指定的界线详细准确测定。

(三)测绘工作应有所测重与取舍地

居民点、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建设用地的,只要测绘出其地类界线,能求出其地类面积便可,不必要对每一建设筑物、构筑物进行详细的观测。

(四)关键点测量必不可少

高程点的施测要合理,平坦地区一般可以60m为网格施测,地貌破碎、地形变化复杂地区施测高程点网格间距不能大于40m。要加测高程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沟、地窑等量注面积及比高。测区应埋设足够的标石,注记高程和坐标,以利进行工程施工控制。

五、结束语

精细的测绘工作固然会提高后期工作的精度,但并不是越详细越好,因为这增加测绘的费用。不同的工程项目及项目的不同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对测绘工作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本着总费用最小的原则,在满足规划单位用图的前提下,在精度与费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作者简介:

周 茜,女,1982年12月,汉;职称:助理工程师;最高学位:本科;专业:土地管理;研究方向:现从事测绘技术应用与管理工作。

上一篇:浅谈戏曲表演及现代形式 下一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