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知识竞赛为契机 构建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

时间:2022-10-23 08:41:03

以专业知识竞赛为契机 构建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

摘要: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以机械类专业为例,论述了在工科专业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目前高校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探索了一种新的专业知识竞赛运行机制和组织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工科专业;知识竞赛;运行机制;管理模式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有效构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以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为契机,引导高等院校发展方向,大力支持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在各学科领域掀起了专业知识竞赛活动的高潮,如“全国数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大学生节能汽车设计大赛”、“建筑模型竞赛”等赛事。国内各高校也意识到专业知识竞赛在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都非常重视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知识竞赛。本文以专业知识竞赛为契机,针对专业知识竞赛与教学与科技活动有效结合开展了研究,以期通过研究,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使专业知识竞赛和教学、科技活动能有效结合,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目前高校专业知识竞赛组织运行模式存在问题

通过全国性各类学科竞赛如火如荼举行,我国某些高等院校对竞赛的组织和运行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较早的高校依托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资源组建竞赛团队和竞赛小组,有的高校借鉴企业的组织运作模式,以复杂机械产品为对象,组建各总成部门和竞赛小组。但纵观目前高校的竞赛组织模式,其机制都是不完善的,部分高校组织模式和团队建设非常简单,濒临赛事才采用临时组建和抽调相关专业教师指导临时选拔参赛学员参加竞赛,竞赛活动结束后即遣散。这种临时“拉壮丁”的模式运作虽然简单,但效果却极差,众所周知,团队建设在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种临时的依靠个人自由意识组合在一起的团队,是没有核心价值和凝聚力的,参与专业知识竞赛的后期影响力和积极作用没有得到长久持续发挥。针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的缺陷,有必要探讨一种较为完善、全面地、可操行性很强的组织模式,在完善机制的框架下运行各类部级学科竞赛和专业知识竞赛。

三、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

专业知识竞赛分为部级竞赛、省部级竞赛及校级专业知识竞赛,部级学科竞赛往往具有竞赛题目大,难度大、工作量大、知识点考核全面的特点,但参与人数有限。校级专业知识竞赛题目小、难度较低、考核范围窄等特点,但参与学生众多。省部级竞赛题目介于两者之间,针对专业知识竞赛的不同特点,组建一支功能完善、机构健全、执行效率高的的团队将是各项赛事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保障各级别专业知识竞赛顺利开展,必须营造一个综合而系统的活动创新氛围,建立合理的监督保障体系,并提供必要的条件。项目组提出对于部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借鉴采用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在组织机构上设立两大部:竞赛项目管理部和竞赛专业技术部。竞赛项目管理部包括财务管理、涉外宣传、专家指导工作组及竞赛小组建设等事宜。竞赛专业技术部包括创新实践竞赛平台、项目管理、项目分析等工作,该组织机构以技术部为核心和依托,组织管理部作为辅助,保障各类赛事的正常发展,在专业竞赛领导团队内,设置一名总负责人,统筹安排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合分工。该团队还设置专家指导小组,对活动开展提供指导意见,引导团队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校级专业知识竞赛,针对校级专业知识竞赛参与学生众多,竞赛题目小、难度偏低、竞赛呈常态化等特点,借鉴采用校内科技活动模式与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模式。针对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结构单一的特点,采用竞赛活动与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通过制定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大型设计类题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样既可以利用竞赛活动巩固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又可以合理利用教学师资资源开展竞赛活动,避免了因竞赛项目过多而降低竞赛质量,顺利达到竞赛常态化的目的。对于机械类专业而言,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可开展的典型竞赛有:计算机程序设计性大型题目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课结合;机械产品测绘、机械制图设计性大型题目与机械制图实验课结合,车辆拆装大赛与车辆构造实习课结合,实现特定功能的电子设计大型题目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结合。由于专业课程具有一定深度和各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因此针对专业课程举办的专业知识竞赛题目,往往都是知识跨度大、综合性较强的竞赛活动,大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利用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这种竞赛活动适于在高年级举行。专业课程竞赛题目因其竞赛题目难度大、涉及学科知识点多,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针对这种竞赛活动,适宜和大学生科技活动月结合进行。对于竞赛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与参与部级与省部级的竞赛活动的项目管理制是相似的。以下对组织模式中涉及的各部门间关系进行阐述。

1.竞赛项目管理部。在该组织形式中,竞赛项目管理部是竞赛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组织管理部门中经费申请和财务管理主要负责项目经费申请、各项竞赛活动项目费用的收入与支出管理。成功举办竞赛活动,宣传工作必须先行,通过宣传,使工程竞赛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竞赛氛围,优化学科竞赛的环境平台。涉外宣传主要工作有三点:(1)负责对外积极宣传竞赛活动主旨、活动特色,制作各类竞赛海报,校园广播播放竞赛倡议。(2)通过宣传,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参与竞赛活动,赞助竞赛活动,负责在竞赛活动中与企业的接洽活动,与赞助企业交流活动的策划工作。(3)与项目分析、管理组协调工作,制作竞赛过程的简报工作。专家指导工作小组是指导和监督竞赛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保障,竞赛活动项目总负责人阶段性向专家指导小组汇报竞赛活动情况,根据汇报情况作出正确指导。

2.专业技术部。(1)竞赛平台构建。技术部是组织机构中的核心,其他机构设置都是围绕该核心服务,技术部中的竞赛平台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专业技术部的主体。竞赛平台的建立方式较多,笔者认为最可行的方式是依托高校各实验室为中心,构建创新实践竞赛平台,各创新实践竞赛平台相对独立、协同合作。针对竞赛活动主题可自由组合,最大限度发挥创新实践平台作用。以我校机械类专业为例,可依托我院已有实验室资源,组建机械动态仿真设计平台、机械创新设计平台、节能汽车平台和智能汽车创新平台、内燃机节油平台、电子控制设计平台、工程实训中心平台、机械CAD/CAE优化设计平台等等。学院教研室的专职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特长和兴趣申请进入相应的平台,这样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又构建了学科竞赛指导队伍,为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竞赛小组组建。为了实现高校专业知识竞赛活动的常态化,对竞赛小组组建方式必须进行创新,避免传统的面临赛事才临时遴选选拔学生,组建竞赛团队。创新的组队形式可按照学生兴趣爱好自愿参与各学科竞赛小组,如低年级组建、“计算机竞赛小组”、“挑战杯竞赛小组”、“英语竞赛小组”、“计算机程序竞赛小组”、“电子设计竞赛小组”、“机械制图竞赛小组”等社团,高年级组建“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小组”、“汽车节能竞赛小组”、“方程式赛车竞赛小组”、“三维设计竞赛小组”、“新能源汽车竞赛小组”等,这些社团建设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某些竞赛小组还可与相关的竞赛平台对接。(3)项目分析、管理。在专业技术中,除了主题的竞赛平台构建外,还有项目分析和项目管理,这两个内容主要是希望使竞赛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最大化,在竞赛中,引入成本分析、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等学科知识,让竞赛内容尽量模拟企业的产品设计过程和运作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各部门协调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3.建立有效奖惩考核制度。任何组织模式的建立,要高度重视奖惩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它是推动各机构高效、有序运作的必要条件,具体到专业知识竞赛,由于要将该竞赛活动普及化和常态化,因此长效的奖惩考核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并设立竞赛专项经费用于组织竞赛和保障,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对指导学生在赛事中获奖的老师将给予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量的奖励,年度考评上计算工作成果,学生获奖后,根据获奖等级给予学生素质学分和综合测评加分并且设置奖金奖励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评选出优秀创新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设计之星、大学生科技之星、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构建一套大学生专业知识竞赛活动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防止工作松散、失职、懈怠等消极工作情绪,大力推进大学生专业知识竞赛的开展。

4.发挥竞赛平台作用,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部级和省部级竞赛一般都是知识综合度大、技术性密集的赛事,尤其像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智能汽车竞赛、节能汽车竞赛和方程式汽车大赛,这些赛事的特点是技术密集度高,涉及学科知识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延展性,有必要将每年参与创新设计的资料建立起文献数据库,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资料和设计案例,制定培训内容,形成培训机制。缩短新成员吸收、消化上一届创新成果的时间,在前期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的启迪下,让新的成员尽快成长,创新设计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四、模式运行实践

该组织模式提出,在我院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别选择了四个专业知识竞赛活动作为试点,通过该模式方式运作,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竞赛:2012年6月,我院结合机械制图课程,在机械制图实验课中设置了设计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从机械产品测绘、机械结构制图为一体进行竞赛活动,2012年11月,车辆工程专业结合汽车构造实习课程开展了发动机拆装大赛。高年级段专业知识竞赛活动,于2012年5月,结合一年一度大学生科技月活动,开展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节油赛车设计”、“电子设计大赛”专业知识竞赛,在2012年3月,毕业设计选题上,结合“全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根据毕业设计结果看,同组学生通过协同合作,自主完成了方程式赛车设计工作,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保障专业知识竞赛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党传升,刘喜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改革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10,28(3):113-120.

[2]陈开岩,闫燕.浅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5):162-163.

[3]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12(2):141-144.

[4]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4,(6):108-109.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3011

作者简介:文孝霞(1977-),女,仡佬族,贵州遵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车辆设计方法研究。

上一篇:浅谈医用高等数学中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植物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