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

时间:2022-10-23 08:35:00

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

摘要:坚固稳定的市政道路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客观上要求我们提高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将道路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展开分析与探论。

关键词:质量控制,路基路面施工,混凝土路面施工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道路工程施工受到多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无法一一列举。现仅从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的施工准备;路基排水及回填压实;

一 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要点

1.1 合理选施工机械设备

在施工方案对选择机械设备进行选择时,不单单要考虑经济性,更要考虑所选用的设备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尤其在挖土回填、地基处理及路面摊铺中需要运用相应的特种设备。通过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施工质量来节约成本。

1.2建立严格的工程材料质量检测体系。

对于工程材料的质检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监管工程师和质检员要严控材料来源,对进场的原料进行批次抽样测试和复试。对于主控的水泥要做到袋装水泥200T为一抽样批次(散装水泥为500T),检查合格证及出厂报告,出厂超三个月进行复查。施工所用钢筋需全数检查,品种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他的如混凝土外加剂、粗细骨料等也要按进场批次进行检验。

二.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路基施工是道路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笔者现对路基路面排水;路基填方与压实;两个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浅谈。

2.1 路基路面排水的质量控制。

由于水的软化和冲蚀是影响路基稳定与强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重视路基路面排水,杜绝水破坏的隐患。

2.1.1 边沟

边沟设置的质量控制要注意:横断面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但深度及底宽不应小于50CM。在边沟的铺砌时要注意砌缝灌浆饱满,沟底抹面平整,保证边沟本身不漏水。在纵坡过大时必须考虑对其经行加固。当边沟排水长度超过500M时,应考虑添设排水沟或涵洞将水引出。

2.1.2 截水沟

截水沟设置的质量控制要注意:截水沟的设置应注意其位置,无论在侧边坡坡顶或是山坡路堤上方地点均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准。截水沟的横断面一般为梯形,同边沟一样沟深及底宽均不应低于50CM,边坡坡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截水沟离路堑坡顶的距离不应小于5M,黄土或土质不良地区不应小于10M。在山坡填方路段设置截水沟时,截水沟与坡脚应有2M以上的距离,并设置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用以保护路堤。当截水沟长度超过500M时,同样需考虑设置出水口。

2.1.3排水沟

截水沟设置的质量控制要注意:排水沟的横断面与沟深底宽均与截水沟相同,边坡坡度一般设置为1∶1~ 1∶1.5。排水沟要求平顺,一般采用直线型,转弯时需作成弧形,半径不小于10~20M。排水沟在布置时应远离路基坡脚3-4M。沟底纵坡一般以1%~3%为宜,不得低于0.3%,超出时应选择沟渠进行加固。排水沟的长度同样以500M为限。

2.2路基填方与压实的质量控制

路基填方前应将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去除积水(雪)和生活垃圾。填筑时应分层进行,下层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层填筑,且填方材料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与验收规范。同时注意严格控制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人工夯实的应不超过20CM,且在路床顶面层压实度不应小于8CM。在地面横向坡度在1:10~1:5时需先将 表土进行翻松;在横向坡度大于1:5时,需做成顶面向内倾斜的台阶型。

在经行路基压实前必须通过对土样的实验掌握压实所需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压实前必须保证土壤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以此保证压实质量并避免返工。不达标时应采用均匀加水或摊开晾晒的方法直至合理范围。压实时必须按照先边后中、先重后轻、先慢后快的原则经行,以便路拱的形成和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碾压时应控制碾压速度均匀(控制在4KM/H内),前后轮迹重叠20~30CM,多工段同时施工时相邻区段纵向重叠在1.2M左右。压实后应用环刀法或灌水法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检测,检测范围与频率为1000㎡每层一组(3点)。填方深度在80CM以下的路基压实度控制在90~95%以内;填方深度在80~150CM中间的路基压实度控制在90~93%以内;填方深度在150CM以上的路基压实度控制在87~90%以内,如出现未达标的情况必须进行补压直至达标。符合要求后,需报监理工程师进行相关的验收,经同意后方可进行上一级的施工。完成路基压实后表面应无明显翻浆、起皮等不平整现象,对于未压到的部位用小型机夯实。

三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愈加专业化和机械化,但其中仍有不少要点需在施工重点控制。下面通过施工准备、混合料的拌合、摊铺及压实四个方面对控制点进行阐述。

3.1 施工准备

施工前首先要保证所用沥青、集料等符合要求、保证质量。其次要做好配合比设计,对于生产配合比设计及验证、最佳油石比的确定都应通过严格的实验测试得出,实验所用试件符合马歇尔实验要求。并至少于开工一个月前将设计、试件的密度与空隙率、材料组成明细等℃情况说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2混合料的拌合

对于粗细集料要分堆送取,并对其进行抽样测试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拌合时主要注意严格控制加热温度: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30℃~160℃;石料加热温度控制在140℃~170℃;混合料的出仓温度可视施工时间及气温、运程等情况而定,一般控制在130℃~160℃,且到场时温度不低于130℃。

拌合后的混合料需均匀且颜色一致,集料颗粒上所涂结合料均匀的裹附。若出现花白料、团结快及粗细分离等情况不得用于路面施工中。

3.3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时应缓慢、均匀的经行,速度应控制在4~4.5M/MIN,混合料的温度应掌握在110℃~130℃。上下层摊铺时应错开接缝位置,横向接缝应错开50CM以上,纵向错缝应通过全路幅摊铺来避免。摊铺厚度、横坡应该在摊铺过程中随时随时检查并对不符合项及时调整。摊铺厚度检测范围与频率应控制在5M一个频次,每频次至少3点(横坡为50M一个频次)。如果出现不规范等机械无法完成摊铺的情况时,应先上报监理师后进行人工摊铺。

3.4混合料的压实

混合料的压实一般包括初压、复压及终压三个阶段。

3.4.1初压

初压的核心要求为稳定、平整。在碾压时应先压纵缝并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初压的温度控制在110℃~130℃之间,对于不能达到该温度的接缝等处应采用加热器提高温度后方可碾压。初压一般碾压两次,控制速度在1.5~2.0km/h。完成初压后测量其平整度,不得产生推移或发裂。

3.4.2复压

复压的核心要求为密实、成型。在完成初压后应立即开始复压,并将温度控制在80℃~100℃。复压的次数一般选择4~6遍,直到满足所要求的压实度为止。复压时可适当提高速度(通常在3KM/H左右)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碾压次数。复压同时要注意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消除裂纹及追密。

3.4.3终压

终压的核心要求为消除轮迹。同样在完成复压后应立即开始终压,并将温度控制在70℃以上。终压一般选择2~4遍,直到消除轮迹为止。并在完成终压后12小时后方可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参考文献

1 王忠兴.李晓璐.论我国市政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与管理.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3(14-15).

2.郭建平. 市政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经济与法制,2011(08)

3邹传玉.我国市政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防护及施工质量管理.科技信息,2009 (1).

4.李俊俊,刘娟.公路路基排水技术.技术与市场,2011(07)

上一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我国电动汽车现状及个人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