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内镜治疗

时间:2022-10-23 08:21:57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手术的适应证、疗效。方法:回顾28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内镜治疗,其中220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uRL),68例采用经皮穿刺微肾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MPCNL)。结果:经尿道组一次成功率76.4%,经皮肾镜组成功率97.1%。结论:输尿管镜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个好方法,可以免去病人开刀的痛苦,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镜方法。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内镜术

中图分类号:R693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ESWL、输尿管镜等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开刀方法。我院自1998年8月~2005年8月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28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88例。术前均行B超、IVP检查确诊。男性168例,女性120例,年龄13~92岁,住院3~13d,结石直径0.8~3.0cm,左侧140例,右侧138例,双侧20例,合并肾功能衰竭18例,合并明显肾积水者58例

1.2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经尿道组采用截石位,以STOREF10输尿管镜,顺利插入膀胱,找到输尿管口,先插入斑马导丝为引导,用冲水泵灌注扩张输尿管口。在斑马导丝引导下,边冲水边进镜,顺利到达上段结石部位,退出导丝,插入气压弹道碎石机撞杆,对准结石,将其击碎,再用取石钳将较大结石取出,再在斑马导丝的引导下留置F6双J管一条。术后1d复查KUB,若有结石残留,则加用ESWL。经皮穿刺组采用俯卧位,以c型臂x光机或B超定位,取第11肋间腋后线为穿刺点,先用18G静脉穿刺针向肾盂方向穿入,待有尿液流出后,退出针芯,插入斑马导丝入肾盂或输尿管上段,顺导丝将筋膜扩张器从F8扩张至F16,将F16的Peel-away鞘推至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插入F10输尿管镜。用弹道碎石机将结石击碎,用取石钳或冲水将结石取出或冲出,结石取尽后,留置双J管2~4周,留置肾造瘘5~7d,术后1~2d复查KUB,了解是否有结石残留。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

288例患者中,经尿道治疗组(uRL组)共220例,经皮肾穿刺组(MPCNL组)共68例。经尿道组中168例一次取净结石,52例术后有结石残留,加做ESWL治疗1~2次,结石击碎,拔除双J管后结石排净;经皮肾穿刺组一次取净66例,2例术中部分小结石冲回肾内,术后拔除双J管后自行排除。本研究中28例合并肾功能衰竭者均采用经尿道的方法,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本组病例均未出现穿孔、撕脱、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经皮肾穿刺组在手术时间、结石取净率、出血量、住院天数、治疗总费用等方面均高于经尿道组。

3.讨论

3.1手术适应证

输尿管上段结石多数是在肾内形成而后进入输尿管上段的,其主要并发症是引起肾积水,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腔镜技术已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手术方式,目前95%~98%输尿管结石患者已不必行开放手术治疗。我们认为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的指征是:①合并肾衰者,术中的目的主要是改善肾功能,不必强调取净结石;②结石未引起肾积水或引起轻度肾积水者经两次ESWL治疗无结石排出。采用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指征:①输尿管上段结石直径>2.5cm,且合并中重度肾积水者,估计单纯输尿管镜下碎石困难,ESWL效果欠佳者;②合并肾结石者;③经尿道输尿管镜失败,包括输尿管扭曲、狭窄、输尿管口无法找到或找到无法进镜等原因;④输尿结石较大,估计输尿管镜下碎石困难者或结石下方炎肉者;⑤开放手术后残留结石下移至输尿管上段,并保留肾造瘘管者。

3.2手术技巧

经尿道组在进入输尿管口时先插入斑马导丝或输尿管导管为引导,边冲水边进镜,在进境过程中碰到进镜困难时,先插入斑马导丝为引导,同时可以让助手托起患者的腰部,若输尿管狭窄扭曲输尿管镜无法上镜则改MPCNL,这样可避免盲目进镜导致输尿管损伤,在靠近结石时采用头高脚低位,尽量降低灌注压及碎石时采用单发冲击结石以避免结石冲回肾内,在碎石时撞杆一定要对准结石而不要对准管壁以免损伤输尿管壁。经皮组首先要根据IVU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建立合适的通道,定位早期采用c型臂x机,对患者及手术者的身体有射线损害可能,后来采用B超定位,避免了射线的损害,我们认为选择第11肋间腋后线为穿刺点比较合适,容易穿刺人肾盂输尿管上段,当然若肾积水很明显亦可选第12肋下为穿刺点。若肾积水不明显,可于术前行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向肾内注入生理盐水形成人工肾积水。其次术中要将Peel-away鞘直接植入输尿管上段压住结石部位,以避免结石跑回肾内。

3.3置管问题

我们认为,术后应常规留置导管。经皮肾镜组应常规留置双J管;经尿道组留置双J管还是输尿管导管可根据术中情况决定,若术中结石取净,操作时间短,可留置输尿管导管,到时和尿管一起拔除,否则应留置双J管。肾造瘘管我们采用带侧孔F16硅胶尿管,效果良好。Maheashwari等比较F28导尿管和F9单J管在经皮肾镜术后肾造瘘止血引流效果,认为小口径引流管比大口径效果好。

3.4手术优缺点比较

URL患者具有无刀口,创伤小,住院天数少等优点。本组研究中URL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治疗总费用等方面均低于MPCNL组,证实了上述优点,但URL治疗有结石被冲回肾内可能、术后还须加用ESWL、因输尿管扭曲不能上镜、结石一次取净率低等缺点。传统的PCNL因为穿刺通道较大,容易出血、感染、漏尿,对病人的损伤大,自李逊等提出微造瘘经皮肾取石的观点后,这一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它不但降低了出血、感染、漏尿的发生率,而且可以一次取净结石,减少病人的痛苦及费用,但这一方法需要特殊的设备及技术,基层医院较难开展。

总之,我们认为,输尿管镜下碎石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个较好方法,它使病人免除开刀之苦,减少刨伤,但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上一篇:妊娠糖尿病的筛查与分析 下一篇:探讨188例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