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流行语的语法分类和语义分析

时间:2022-10-23 07:32:07

校园流行语的语法分类和语义分析

摘 要:校园流行语给校园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气。笔者从流行语的概念入手,结合最新语料,分析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语法分类和语义等问题,以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大学校园文化,从而更客观地对待大学校园流行语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

关键词:校园流行语 概念 语法分类 语义分析

校园流行语正日益成为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独特方式。以大学生为主要载体的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现象的跟踪研究,有利于更好把握大学校园里的文化脉动。新世纪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大学校园流行语进行了探索。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与不断变化的语言实际相比,显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概念

(一)流行语的定义

按照四川大学杨文全教授的观点,流行语指的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汇、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1]流行语是当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概念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口语交际中广泛流行的一种话语形式,包括新出现的高频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2]它是一种尚未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语言现象,体现了大学生整体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趣味,也直接反映了这个群体独特的社交心态。语言的发展是人类的一种创新活动,有创新意识的应该是那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群。大学生因文化素质较高,思维较活跃,对新事物较敏感,自然而然地成为校园流行语的主要创造及使用者。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语法分类

流行语作为在特定时期产生并广泛传播的言语形式,包括词、短语、固定格式及其他成分。在大学校园流行语中,较常见的是词、短语和句子。为了满足语言经济高效原则和交际迅速准确要求,校园流行语中篇章的运用自然极少。

(一)词

1.单纯词

赞:赞赏,支持;好

亲:亲爱的,亲爱的顾客等

萌:可爱

2.合成词

(1)主谓式

悲催:不称意,不顺心

鸭梨山大:压力很大

(2)动宾式

给力:给劲,带劲

坑爹:欺骗,坑人

(3)偏正式

正能量: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中国式:中国人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

(4)中补式

打爆:完全压制对手

伤不起:由于种种不如意而变得日益敏感的情绪和脆弱的神经

(5)联合式

羡慕嫉妒恨:因羡慕而嫉妒,因嫉妒而恨

高富帅:高大、富有、帅气的男人

(二)短语

1.“副+名”

很xx:很青春,很淑女,很可乐。

2.“副+形”

很x很xx:因《魔兽世界》汉化版一段“很好很强大”的访谈崭露头角,随新闻爆出小女生对网络“很黄很暴力”现象的控诉深入人心,如“很傻很天真”。

3.语码混合

打CS、看NBA,你out了,hold住,江南style。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

史上最x:“史上”从“历史上”三字演化而来。当今大学校园“史上最牛学生”、“史上最乱寝室”等记录一再被刷新。接下来,还会有很多“史上最x”出现在大学校园里,因其已经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挂在了大学生的嘴边。

被xx:从最初的“被就业”,到“被自杀”、“被代表”、“被增长”、“被捐款”等,用法频频见诸大学校园,此蹩脚搭配看似荒谬,却形象描绘出了弱势群体面对强权的被动状态和无奈心理。

中国好xx:《中国好声音》一出,迅速让“中国好xx”成了一种标签。随之而来的则是以“中国好凉茶”为代表的“中国好xx”的走红。如今,凡是出色的人或者物,都被冠以这种头衔,如“好男人”前面一定得加上“中国”才显得真实,否则总会让人感到有瑕疵。

(三)句子

a.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这句话虽具有自恋式幽默的特点,却反映了大学生在理想与信仰上从盲目的偶像崇拜,开始转向对自身存在与发展意义的关注。

b.更健康。

“”这一生僻的古代字有着倒挂的八字眉和憋屈的小嘴巴,成为大学生郁闷和无奈的真实写照,因而炙手可热。

c.今天,你偷了吗?

随着农场类娱乐游戏风靡互联网,“偷菜”一词遂席卷大学校园。甚至随着此类游戏的流行,“你偷了吗”竟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

d.神马都是浮云。

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叹之意。因其能够描述大学生活中一些现象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到了校园语境当中。

e.元芳,你怎么看?

来源于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剧中狄大人常对副手说:“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大学生多将它后缀于某个句子或语段,表达某种质疑、嘲讽或公开征询看法等。

三、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语义分析

校园流行语的意义,不管是理性义,还是色彩义,较之原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甚至可能在改变原义的基础上不断更新。

(一)理性义

1.假借他词

也就是常说的旧词新解。流行语的意义假借其他词语的意义,本无其义,依声借义。校园流行语当中有些词语意义隐晦。例如:“特困生”不是指家庭贫困、需要接受资助的学生,而是对特别爱睡觉者的戏称;“留学生”不是指来自国外的学生,而是指留过级的学生。类似的还有“天才”指“天生的蠢材”,“可爱”指“可怜没人爱”,“贤惠”指“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等。

2.创造新词

将两个原本不符合组合规则的词组合起来表达新的意义。这些词语与原有的语法体系不相协调,搭配起来却显示出新的意义。例如:“哦了”义同OK了,却是一种新的组合。语素增加了,看似别扭的词语朗朗上口,且达到了词简义长的效果。又如“装13”这种隐晦表达,指的是为显示高素质、满足虚荣心和掩饰自卑感而故意做出的矫情恶心。

3.通过比喻、借代引申

校园流行语也由比喻借代来转义。例如:“”,音同“梅”,字由两个“呆”组成,故成为形容人比呆还呆的意思,反映的是人傻傻、发呆的样子。

f.“我被雷到了!”

让人联想到打雷,形象色彩较浓。大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时,不幸听说或者经历荒谬到难以置信、混乱到毫无逻辑的事情时,脑子里忽然“轰”的一声,感觉像被雷劈一样。

(二)色彩义

校园流行语的感彩意义浓厚,其流行意义往往是后加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1.褒义词语中性化、贬义化

学霸:原指专注于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现又特指考前进行突击学习的人群。

偶像:呕吐的对象。

2.贬义词语中性化、褒义化

偷菜:一款时尚网络游戏。

猪头:同学(或情侣)间的昵称。

3.中性词语褒义化、贬义化

抱抱团:大学校园里倡导拒绝冷漠的人文关怀。

山寨:原有占山为王、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现多指低成本的盗版、仿制。

(三)语义变化的结果

校园流行语语义变化的结果可概括为语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1.语义的扩大

“汗”表示的不只是流汗,在校园交际中表示更多的是对某一事物的敬畏。

“无语”指看到某种人或事表示不理解、没有头绪,或者是表示不愿再为此计较、懒得说,或者是崇拜至极而产生的无话可说的感觉。

2.语义的缩小

“人品”原指人的品质、品格;现多指不好的运气,如人品问题。

“群众”本泛指人民群众;校园语境中,由于当代大学生党员等组织的壮大,“群众”也特指没有加入党、团组织的人。

3.语义的转移

“恐龙”指不幸给大家发现外貌与“美”完全对不上号的女大学生得到的称号。

g.“我是出来打酱油的!”

这是广州市民面对电视台关于艳照门的采访,毅然决然甩出的。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已转变为表达道义上高度关注与行为上明哲保身之间的矛盾,而不得不压抑心中愤慨却又不甘就此沉默的纠结。

校园流行语不仅是学生日常交际和上网聊天的常用语,而且已经进入人们的思维当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流行语也不断地产生和消亡,这些词语已经较少保留原义,更多的是使用者的附加义,语言中这些符号的所指已经发生偏离。因此校园流行语语义变化较大,且具有动态特征。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本文剖析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概念、语法分类和语义分析等问题,认为大学校园流行语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且其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调整之中。全面了解大学校园流行语的面貌,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对待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

注释

① 近三年指2010-2012年.

参考文献

[1] 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新疆大学学报,2002(2).

[2] 孙慧明,李成华.校园流行语[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7(5).

上一篇:优化运行调整,降低机组供电煤耗 下一篇:英美大学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