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树莓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3 07:12:13

黑树莓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摘要:2004年春定植黑莓苗,当年扣棚,2005年666.7m2大棚产浆果1000kg,2006年达1500kg,2007年达1900kg;浆果3月下旬开始成熟,比露地栽培提前40多天,经济效益显著。主要技术措施:定植沟施足有机肥,壮苗定植,株行距1m×1.5m;9月中旬施基肥,适时追肥,滴灌灌水;篱架整形修剪;11月中旬扣棚,严格调控棚内温、湿度;日光灯补光;增施CO2气肥;放蜂、喷肥提高坐果率;及时疏果控制产量;铺反光膜、喷葡萄糖液等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糖度;及时防治病虫害和分批采收等。

关键词:黑树莓;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8)05-0052-03

黑树莓原产美国,属蔷薇科,悬钩子属,为多年生藤本果树。其果实为浆果,酸甜适口,略带香气,品质极上,营养丰富,商品价值较高。2003年引入临沭县,2004~2006年进行日光温室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棚室结构及产量

试验在郑山镇杨沙卜科技示范园进行。当地年平均气温12.5℃,1月份平均气温-2.8℃,年均有效积温4264.5℃,年均日照时数2629.2小时,年降水量760mm,无霜期203天。平原,砂壤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0.65%-0.90%,pH值6.5~7.-0。日光温室为钢架结构,坐北向南,长85m、宽9m,棚前高1.5m,脊高3.5m,后墙高2.5m,墙厚1.0m,为砖土混合结构。后墙有16个60cm2的通风窗,棚膜为聚乙烯无滴膜,膜上覆盖草帘,棚顶装有自动卷帘机,棚内装有滴灌设备、日光灯、土暖气及CO2气肥发生器。2004年春定植黑莓壮苗,当年扣棚,翌年666.7m2产量达1000kg;2006年1500kg;2007年1900kg。果实3月下旬成熟,比露地栽培提前40多天,666.7m2温室黑莓可收入3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育苗

黑莓繁殖容易,选土质肥沃、阴凉略潮湿但不积水的地片,将成熟新枝剪为2芽1段扦插即可。若加强水肥管理,扦插当年就能获得长势很好的小苗,分枝可达4~5个,高度2m以上。有些成熟枝条扦插当年就能结果,但果实质量不佳。

1.2 定植

南北向定植,株行距1m×1.5m。定植前挖宽1m、深60-70cm的定植沟,沟底填15~20cm厚的玉米秸杆,上面撒施少量尿素,每666.7m2施优质鸡粪2500kg,与表土充分混合回填,浇水沉实。4月上旬在定植沟内挖宽、深均为30cm的定植穴,苗根部用50mg/LABT3号生根粉浸泡5分钟后栽植,栽后浇水,并覆盖黑色地膜。

2.3 肥水管理

每年9月上中旬666.7m2施优质鸡粪2500kg及氮磷钾复合肥50kg。新梢速长期666.7m2追施尿素50kg,并每隔10天喷1次0.2%的尿素,连喷3次。花前3~5天喷0.3%硼砂,隔1-2天再喷0.2%-0.3%硫酸锌,可显著降低小果比率。果实膨大期666.7m2追施磷酸二铵50kg。此外,结合喷药每10天喷1次0.3%磷酸二氢钾、光合微肥500倍液或活力素800-1000倍液,连喷3次,补充树体营养。

落叶后扣棚膜前采用漫灌法浇越冬水,使60-80cm土层保持湿润。萌芽前灌水,促芽早萌发。新梢生长初期如果土壤缺水,应灌1次大水,但不可小水勤灌。花前用滴灌灌水,使花芽充实饱满,为提高坐果率奠定基础。落花后幼果迅速发育,为减少落果,提高产量,每周滴灌1次,保持15-20cm土层湿润。浆果着色成熟期一般不灌水。

2.4 整形修剪

黑莓采用篱架栽培。定植后,留3~4个生长旺盛的新梢,长30~40cm时向上吊绑,培养为主枝。其余从基部剪去。每条主枝上培养2~3个侧枝。主枝长1.0-1.2m时摘心,侧枝长50cm时摘心,开花初期对营养枝留5-7叶重摘心,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保证花整齐,提高坐果率。果实采收后,将结果枝从基部疏除,培养新的主枝和来年的结果枝。冬剪时,疏除衰老主枝、病虫枝、细弱枝和过密枝。次年再留主枝,枝长控制在1.0~1.2m,侧枝一般每株留9~12条。

2.5 温湿度管理

黑莓须经历7.2℃以下低温1000小时才能通过自然休眠。在临沭,11月中旬就应扣膜盖草帘,夜间打开全部通风口,将温室内温度调控在-2℃-7.2℃,经30天左右即可满足低温需求,至12月中旬逐步升温。白天先揭开1/3草帘,5天后白天揭开2/3草帘,再过5天后白天将草帘全都揭开。

升温开始第1周,白天保持20℃左右,夜间10~15℃,以后逐渐升温,直到萌动发芽,白天可升至28~30℃,夜间保持15-20℃,最低不低于5℃。此期是黑莓生育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需充分灌水,一般以30ml的水量滴灌2次,并把温室的门窗紧闭,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若白天湿度低时可用喷雾器向枝蔓喷水,使植株处于高温、高湿条件下,促芽早发。

新梢生长初期,实行低温低湿管理。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保持15℃,最低不低于10℃。严格控制灌水,空气湿度保持60%左右。

开花前后,需要较高的温度,白天保持28℃左右,夜间16-18℃,最低不低于15℃;空气湿度保持在50%左右。

幼果膨大期,白天温度保持25-28℃,不超过30℃;夜温保持在18~20℃,不要超过20℃。湿度可任其自然。

浆果着色成熟期,要加大昼夜温差,提高糖分积累,白天28-302℃,夜间16-18℃或更低。

2.6 补光与增施CO2气肥

光照不足是影响冬暖式日光温室黑莓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需补充光照。补光可使用日光灯,灯管距树体50cm左右,坐果前每天补充1小时,坐果后每天补充2小时。

补充CO2气肥是黑莓保护地栽培中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的一项措施,增产幅度一般为25%-30%。增施CO2气肥的最佳时间,一般在日出后不久,1月下旬至2月下旬每天8:00,3~4月为6:30至7:00,5月为6:00左右。以果实迅速膨大期效果最好。施用浓度一般在1000ul/L左右,释放量过大会危害叶片,发生焦边现象,不利于光合作用,并对人体健康有害。另外,进行二氧化碳施肥的温室,白天温度要相应提高3-4℃,夜间的温度变幅要略微加大,上半夜略高,下半夜略低,以提高施肥效果。多云、寒流、阴雨(雪)天气,因温度低,光照差,光合作用弱,一般不进行CO2施肥。

2.7 花果管理

开花前两天在温室内放蜂,花期授粉,提高坐果率。初花期喷0.5%的硼砂加0.2%的尿素,盛花期喷5~10mg/L的赤霉素加0.2%磷酸二氢钾,均可提高座果率。花期疏除过多花穗,落花后1周疏果,每穗留果20-30个,最多不超过40个。把666.7m2产量控制在2000kg以内,可连年丰产。采前30天喷2次70mg/L的萘乙酸,能有效地减轻落果。果实膨大期喷施0.5%的葡萄糖液,能显著提高果实糖度,降低酸度,提高果实品质。果实转黑期,温室内地面全部铺设反光膜;果实成熟前10天疏除树冠上部遮光严重的梢叶,促进果实着色,并能提前成熟6-8天。

2.8 病虫害防治

温室栽培的黑莓病虫害较轻。萌芽前喷1次5°Be石硫合剂,若出现灰霉病和根腐病,可用1000倍速克灵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防治。

2.9 采收

果实由红变紫,由硬变软,表明果实已经成熟。大棚中间的温度较高,浆果成熟较早;周边2m范围的温度较低,浆果成熟较晚,要分批采收,一般5~6天采收1次。从3月下旬开始,到4月下旬结束,采收期持续30-40天。

上一篇:日本甜柿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野生酸枣的几种开发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