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的建筑·以创作方法视觉探悉美秀博物馆

时间:2022-10-23 06:48:18

诗情画意的建筑·以创作方法视觉探悉美秀博物馆

建筑属科学范畴,缘何与艺术同列?“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贝聿铭的话向我们阐明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正因有了艺术,建筑才被赋予了灵气和生机。一个好的建筑作品离不开艺术创作这个前提。本文从美秀博物馆(Miho Museum)案例出发,分析贝聿铭先生艺术构思、外在表现手法和形式风格的传达,探究其设计创作活动,藉此从他的创作方法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贝聿铭是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曾干1983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同时他又是一位艺术家,他善于将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融为一体,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正是基于对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才造就了他事业的无限辉煌。日本美秀博物馆自1997年竣工以来,便以其设计精美、构造精巧、工艺精湛赢得了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2002年,美秀博物馆获得由国际构造工学会颁发的“优秀构造奖”。评语如此写道:“其构造技术的精巧,无论是一个小的构造部件,还是革新性的排水系统,都创造出轻松开放的气氛,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在一起,具有构造美和艺术美的气质”。

艺术创作方法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上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过程和创作活动的最一般的原则。艺术的创作过程即是通过艺术家的精神生活向作品不断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认识与表现的过程。通过对艺术家艺术构思和外在传达的表现,从而表明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趣味以及创作风貌。

下面我们就以美秀博物馆为例来探究贝聿铭先生的艺术创作方法。

一、艺术构思-独具的创作精神

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后来旅美求学并留美工作。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兼具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既有东方的内敛,又不乏西方的奔放。在他设计的建筑作品中处处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创作精神体现艺术家精神思想的深度,也是艺术家价值观的深刻体现,因此也赋予其作品审美上的高度。从自然哲学的角度而言,贝先生认为艺术源于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他崇尚自然美的观念,他从不循规蹈矩,总是试图在标新立异中做到精益求精。他强调将建筑融合于环境的建筑理念,影响着他一生的作品。

美秀博物馆坐落于日本滋贺县信乐山脉的自然保护区,被原始森林环抱。曲径通幽、彩霞缭绕,宛如宋人山水画《深山藏古寺》一般,极富诗情画意。贝聿铭的建筑构思引用了桃花源记的故事,是精神性哲学的实践,同时也是贝先生创作的灵感源泉。诗一般的想象与文学作品的结合被贝先生巧妙地使用。建筑和场地、环境内外的有机结合,是艺术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体现。博物馆的外观造型灵感源于日本江户时代的农舍,结构又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的结晶,实现了贝聿铭先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设计理念。

贝聿铭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当他第一次去实地考察的时候就被世外桃源的景色所吸引,他激动不已。他的构思是寻求桃花源记的意境,让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让美秀博物馆再现桃花源的画境。富有浪漫色彩的文学典故与他的设计灵感产生了共鸣。

二、外在传达-独到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只是某种创作方法一般原则的具体表现和特殊表现,也是艺术家遵循的美学观念。艺术形式是艺术创作的外在体现,形式与功能永远是艺术创作不可回避的问题。贝先生注重功能的表达,讲求技术材料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既扎根于当地的风土文化、又体现出现代脉搏。美秀博物馆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着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以及创作手法的独到呈现。

1、外部空间

博物馆建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中。由于自然公园法的限制,整个建筑高度要保持在13米以内。为使博物馆不会对周围的山林产生影响,因此在山顶挖掘了大量土方,将库房、办公区域安排在了地下,以保证博物馆的高度不会显得突兀。当主体建筑完成后,再将挖出的土方回填,种上树木,形成一种绿荫掩映的效果。这样建筑和自然有效融合为一体。为不破坏原始生态,贝聿铭先在山林间开辟出一条道路,然后在两座山的山谷之间兴建吊桥和隧道,由吊桥跨越山谷,通过隧道渡过吊桥,博物馆便豁然出现在游客的眼前。

跨越深谷120m的非对称吊桥,凝缩了结构美和艺术的优雅,明快轻盈的设计结构是划时代的设计。由桥将游客从挟窄的空间引向博物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欣喜。《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及狭……豁然开朗”。这种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手法,也是贝聿铭智慧的体现。从巴黎卢浮宫的加建到美国国家博物馆东馆再到苏州博物馆的外部空间设计,都充分证实贝先生对场所外部空间判断的灵感和智慧。

为了与当地文化相呼应,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灵感来源于日本江户时代的农舍。他敢于突破传统,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设计理念,以新颖的铝质框架和玻璃天幕等现代材料,去取代传统寺庙的天然材料,并用暖色调的石灰岩替代传统的本材。这些建筑材料的转换,使整个设计既有东方古典的韵味,又有西方现代主义风格。

2、内部空间

贝先生认为光线是建筑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他擅于运用光和影的变化,将阳光透过玻璃天顶,引入到大理石的墙面和地面上。门厅及走廊的全部空间沐浴在自然光下,他认为这种光线能更好地展示与人的亲和力及环境的温雅。内部空间的展示和灯光也是非常讲究,每个展示空间都是以展品为主精心进行设计的。部分展品使用人工照明,对于有些立体展品,例如石雕等,都设计隐蔽的光井将日光引入室内。

室内借景的手法是贝先生擅长表达的一种造景方式,他灵活运用中国园林移步换景的手法控制空间的节奏感。在空间构成上采用了将远景在感觉上拉近的手法。透过正厅的玻璃可看到室外的红松和美丽的风景,俨然一副六折的屏风,可谓匠心独具。内外景致的协调处理正恰如中国山水画远近虚实般的意境。

屋顶采用金属管组成三角形空间,通过并列和组合构成许多错综复杂的空间。这需要缜密的计算和技术工艺。善于用三角形也是贝先生惯用的表现形式。因为他说三角形具有强烈的稳定感,它是最简单最牢固最稳定的几何组成。由于博物馆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统一构思、统一设计,从而使全部设计更加和谐完整。

三、结语-独特的审美风貌

创作精神是艺术家作品的灵魂核心,艺术表现手法是艺术家独到的具有个人魅力的创新风格。通过我们对美秀博物馆的分析,一幅完美的现代山水画,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若隐若现于云雾中的建筑,都体现了贝聿铭先生内敛的哲学思想,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他将自然人文与建筑环境相结合,他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讲求技术与艺术的精妙组合,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设计理念。他那富有特色的几何形体构成,自在的庭院设计风格,完美的空间表现,优美与气魄兼具。他能够神奇微妙、不留痕迹地将游人引领到更高的价值观。他的建筑无一不存在着永恒感,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凝固的诗意和内在的审美。我们再次从贝先生的艺术创作方法和建筑群体中品味出一种含蓄、曲折、细腻,富有诗意的东方情感。

上一篇:挑战者的自述杰弗里·M·德·古兹曼的画艺理论 下一篇:让“宋”多一份时尚,让“明”多一份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