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杯中的往事

时间:2022-10-23 06:02:08

“短命”的洪宪瓷

每个时代都有其专属的文化烙印,洪宪瓷无疑是短暂的“洪宪”时期为数不多的文化印迹之一。洪宪瓷因袁世凯而生,也随着袁世凯的离去而消逝。

1915年袁世凯称帝,年号“洪宪”。在称帝前夕,袁世凯曾效法清代帝王登基时必先烧制御瓷以示庆贺的惯例,派当时的公府庶务司长、瓷学专家郭葆昌到江西景德镇督办烧窑。1915年夏,郭葆昌带着原清宫所藏的精细颜料到景德镇后,征集各窑高手,选择景德镇市内的湖北会馆作为绘瓷工场,由著名陶瓷家鄢如珍负责烧制,烧制了一批高级瓷器――洪宪瓷。

这并不完好的盖碗,通体胭脂红色,隐隐地透露着柔美,并不完整的盏托,述说着它曾经见证过的历史,盏盖上和盏托底部均有“洪宪年制”红色宋体落款,盏身对称地画着两幅山水图,一幅是“扬帆远航”,一幅是“竹林听涛”。细观整个茶盏,器形、釉色、纹饰均承袭清初遗风,但较之清初粉彩兴盛时的器物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关于洪宪瓷的真假与存世情况,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多的争议,随着近年来民国瓷器的渐渐升温,其中,洪宪瓷因其历史的特殊性受到收藏者越来越热烈的追捧。洪宪瓷被收藏界喻为“末代官窑器”,洪宪瓷以粉彩和珐琅彩为主,更接近于晚清的官窑特征,是当时不计成本、不计国力制造出来的高级瓷器,制胎严谨、用料上乘,在工艺上精益求精,有一种神韵。真品洪宪瓷,色彩明艳丰满,画工精细传神,器底题有“居仁堂制”红色篆书落款,实为民国时期瓷器之上一品。

1916年后,制瓷名匠刘希任制作的瓷器上也题“居仁堂制”四字款,其质量不逊于真洪宪瓷。在此之后,还相继出现了器底题“居仁堂制”、“洪宪御制”或“洪宪年制”印章款的瓷器,但多为宋体字,底款之釉色有红、蓝两种。

还有另一种说法,尽管“洪宪御制”和“洪宪年制”的瓷器并非出自郭葆昌之手;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两款瓷器仍然属于洪宪瓷。虽然这批瓷器并非特供给袁世凯,但是从工艺上讲还是有很多精品,与“居仁堂制”并无太大差异,均属民国瓷器的优秀艺术品。但对于洪宪瓷来说,落款并非是判断真伪的唯一依据。

黄金荣最后的荣光

从法租界巡捕房包探到法租警务处唯一的华人督察长,他步步高升,倚仗帝国主义势力,在上海广收门徒,成为旧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帮头子,流氓“三大亨”之首;他参与四一二反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他抗日战争时期寓居上海,拒绝出任伪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重新从事帮会活动,他就是黄金荣。

从22岁时被法租界巡捕房录用,直到他60岁生日后辞职,黄金荣担任法巡捕房华探督察长长达20多年,即便如此辞职后,法巡捕房警务处还继续聘请他担任顾问,其羽翼之丰盈与爪牙覆盖范围不减当年。一个从小混混到“天字辈”青帮老大的足迹是那个混乱时代的产物,也是我们回望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无法剔除的一切,所以这也是那个年代的一种标志。

民国36年,黄金荣80寿辰:其寿诞豪华铺张程度令人瞠目,上海各方政要、军政、财政、商贾甚至包括僧侣都前来道贺,就连后来身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当年因开办证券交易所失利,也曾亲自到黄家花园祝寿,并拜黄金荣为师,为黄金荣所赏识。事后,黄金荣在酒店摆下了鸿门宴,替解围。

这碗便是当年性空和尚专门为黄金荣80大寿而定制的,碗底公正地写着生产厂家及其地址,连电话号码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可见当年上海滩的企业已发展相当成熟。生产厂家“泰祥兴”是当时上海最有名的瓷器工厂。碗身上用公正的铭文,短短数语,把要交代的人、事和祝寿的话说得清清楚楚、简练达意。仔细审视这茶盏,器型并无特别,釉色画工也都一般,并未达到民国时期瓷器的水平,是一盏极普通的碗,其特殊之处便在于这茶盏讲述了黄金荣最后的荣光与辉煌。

此后的第2年,也就是在他82岁的时候,妻子席卷了金银珠宝离开上海。风烛残年的黄金荣面临人生的最后一次抉择――或去台湾,或留上海。最终,黄金荣留了下来。他“以不变应万变”的处世信条,以来日无多的心态,听天由命。此时的黄金荣或许心里比谁都明白,自己已是80多岁的人,来日不多,经不起折腾了。所以他说:“我已经是快进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抛在外乡。死在外地。”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黄金荣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发出了《黄金荣自白书》。在“自白书”中,黄金荣自称“自首改过”、“将功赎罪”、“请求政府和人民饶恕”云云。上海滩第一大亨的“忏悔”,在当时轰动一时不用说,对稳定社会秩序,震慑帮会残余势力起了不少作用。随后,在政府的安排下,黄金荣开始扫大街接受改造。

2年后,这个曾在上海滩显赫一时的人物,因发热病倒,昏迷了几天,就闭上了眼睛。时年86岁……

写于文后:能遇到这许多颇有故事的瓷器,离不开对收藏痴迷的齐忠富老师,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收藏,十几年来孜孜不倦,一直坚守着最初的梦想,终于在今年“修成正果”。2010年在齐老师等一大批收藏爱好者的发动下,榕城成立了_民间收藏家协会,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搭建了更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是像齐老师一样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心愿,也是榕城之福。

上一篇: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下一篇:壶底流香“古逸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