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软件业外包服务模式的成因、效果及启示

时间:2022-10-23 04:45:52

印度软件业外包服务模式的成因、效果及启示

一、引言

作为与中国有着许多相似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在建立国内软件和服务业中是最成功的(Heeks,1996:Bhatnagar和Madon,1997b)。近年来印度在软件行业发展迅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印度由此成为目前国际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也成为软件业发展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与之相对应,同属亚洲地区的中国和印度在发展状况、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国家综合实力方面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软件产业的发展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中国软件业几乎与印度同时起步,近年来软件业虽然也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从总量上看,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软件产业仍显弱小。在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额方面,与印度存在很大的差距。

目前中国在国际软件价值链中,处于第四集团,无论资金还是对核心技术的把握上,现阶段我们都无法与美国企业抗衡,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有很大差距。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中国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国际化是中国软件产业的必由之路。而在当前中国的软件业竞争力不强,自有品牌少的情况下,要开拓国际市场,外包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因此,在政府扶持重点领域突破的同时,国内企业还可以借鉴印度的模式,先选择软件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环节切入,由低端做起,通过要素积累或技术创新等,形成竞争力优势在价值链中逐步攀升。基于此,分析印度软件业的外包服务模式及其成功的成因、效果,对中国软件业发展外包服务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二、印度软件业的外包服务模式

软件业外包模式是印度创立的。目前印度仍是全球软件外包最大提供国,据NASSCOM统计,截至2004年3月底的一年里,为其他国家提供软件和后端办公(back-office)服务等外包业务,给印度带来了17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4.5%,占全球同类市场的44%,居全球首位。预计2008年将达51%,那时印度的软件业年销售收入将达480亿美元。

(一)印度软件业外包服务模式的形成

根据已有的文献(Suma S.Athreye,2005)分析可知,印度软件模式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984年印度出台了《计算机政策》,因为软件属于服务性活动,因此可以对其不加限制和免除生产许可证。这一举措吸引了私人企业和一些大商行的投资。早期的印度企业取得的一个最显著的成绩就是把一批有才能的软件程序员集中成一个团队,为一些操作各种不同软件系统的大型外国公司提供高技术项目,并由此为印度软件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从1984年到现在,印度的软件业在发展的最初,以代工作为进入国际软件价值链条的切入点,先后经历了软件的代工、在岸服务与离岸外包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和企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其在国际软件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攀升。目前,印度大的软件服务企业努力向多种行业IT价值链的上游推进,提供系统集成、IT咨询服务、方案执行、运营代管等。印度软件业已经认识到,世界软件业正在经历从基于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到基于知识产权的生产率的转移,因此在大力发展软件出口业务的同时,开发有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十分重要,如Tata咨询公司的Quartz银行批发业务软件、NCS全球监护服务软件前两项投资达2亿卢比)和财务管理软件(已在印度卖了6万份)。

(二)印度软件业外包服务模式的特点

印度软件业的外包服务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市场客户人:印度软件企业瞄准全球重要的北美市场、欧洲市场,拥有一批像美国通用、波音那样的著名大客户。二是企业规模大:印度目前有软件公司7500家。从业人员41万人,其中5000人以上的公司16家,10000人以上的公司6家,而且大多已走出国门,目前,印度软件企业在欧美国家有上百家分支机构。三是发展速度快:一些大的软件公司,在人均产值近5万美元、公司近万人规模的基础上仍能保持年均40%~70%的增长速度,印度软件业近5年的年均增长率达56%。四是管理能力强:印度的几家大软件公司,其软件项目按合同完成率高达96%以上,Wipro更是达到了99.3%。他们对时间、质量、成本的控制能力非常强。

三、印度软件外包服务模式成功的原因分析

印度软件业外包服务模式的成功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供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需求方面看,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是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因此,国际企业软件产业价值链业务外包的需求是其产生的前提条件。从供给方面看,就印度自身分析,完全具备国际软件业外包所要求的条件。

(一)印度软件业外包服务模式成功的需求条件――国际软件企业外包

按照全球产业价值链理论,国际企业可以将产品价值链不同环节的生产分布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自己只需要生产核心环节,以降低成本和优化生产环节,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选择外包模式的企业在进行外包地选址(区位)时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是企业外包的关键驱动要素。国际外包是公司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降低成本是外包的主要动机之一,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内整合资源,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认为降低成本是软件服务外包的重要原因。找到成本较低的区位、合并经营业务、以及降低基础设施、培训和管理的费用,都可以部分地降低成本。这种合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尤其是在劳动力成本还随之降低时(但许不一定),效果就更加明显。据相关报道,美国GEIS公司由于将业务离岸处理,每年节约成本3亿美元以上。同样,在拥有离岸外包经历的欧洲火型跨国公司中,大约80%的公司报告说成本节约了20%~39%左右,另外还有10%的公司成本节约的幅度更大(UNCTAD和RBSC,2004)。成本节约使企业可以降低价格或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但降低成本只是一个方面。随着公司经验的积累,企业将会认识到来自提高服务质量的其他收益。欧洲大跨国公司认为,质量是提高离岸外包带的第三大要收益(排在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成本之后),而且质量的提高经常超过预期(UNCTAI)和RBSC,2004),当外包企业的“后台服务”成为承包企业的“前台服务”时,后者将会更加注重质量。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低成本地区可以提供受过更好教育的雇员从事工作,与高成本国相比,低成本还可以使企业有可能雇佣更多的员工以满足峰值负荷业务,从而强化服务质量。此外,将标准化和例行工作外包出去,企业就能将稀缺的资源集中于核心活动。

2、就区位决定因素而言,虽然降低成本仍然是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掌握适当技能的劳动力的供给,但另一个关键的考虑是基础设施的质量,其别是具有成本

效率的、可靠的电信和电力供应(Bajllai et al。2004:UNCTAD和 RBSC,2004,JBM和 Oxford lnle]ligence,2004Irravlor和Brain,2003;Outsouring Insight,2001)除此以外,经济和政治稳定、法律和管制框架也是重要的。

由于外包业务性质的不同,其中每个因素的权重都是不同的。对与IT相关的离岸外包项目来讲,企业在选址时特别重视技能的可获得性(图1)。一般说来,现成的受过良好中等或高等教育、IT熟练人员的供给是很重要的,但仅此还不够,软件开发还要求专业化的工程技术人员。

对IT外包来讲,大学和有活力的IT集群的存在很重要。发展中国家很难在这些领域获得必要的能力,因为它们需要时间来建立并获得积累的集聚经济,,这就解释了为什么IT中心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地点的原因。此外,如果吸引了第一个离岸外包项目,那么先进入者就会获得潜在的学习效益,这样可以巩固其最初的优势。这种模式在次国家环境长期存在。例如,在印度,大部分的软件工作是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完成的(Ku-mar,200la;DCosta,2003)。

根据LOCO监控数据库的信息,图l给出了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吸引IT服务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的主要区位决定因素,接下来我们将以上区位决定因素概括为四个方面,对印度软件产业承接外包能力做具体分析。

(二)印度软件业外包服务模式成功的供给条件――承接软件外包业务的能力

1、熟练员工及教育状况

印度有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传统。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印度已成了世界第::大科技人才资源库(仅次于美国)。2001年底,印度有各类科技人员约800万人,其中约有41万人从事信息技术(1T)产业。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已连续几年评价印度在合格工程师和IT人才的获得方面为世界第一。

印度特别注重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在各类高等院校设立信息技术专业,在大学各专业都讲授信息技术知识,并在全印各地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学院。主要有三种培养方式:一是院校培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印度就投入巨资,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在全国陆续建起了5个“印度理工学院”。这些学院从印度各地招收最优秀的学生,聘请世界各国著名学者授课,这些院校每年可以为国家培养17万名本科生和ll 15万名研究生,其毕业生质量堪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媲美,这些毕业生逐渐成为缔造印度IT大厦的精英。二是民办或私营的各类商业性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培训。印度政府鼓励私营部门从事高级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印度政府的引导下,民间资本、外资大量地投入计算机教育,形成了产业化的IT职业教育。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每月将近有100所计算机培训学校开学,这些机构必须具有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专业机构颁发的培训许可证,软件人才经过培训合格后,有资格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软件培训四级证书考试。截至2003年,印度私立的软件培训学校有1.7万所,每年在其中接受轮训的人超过100万,每年取得软件征书的人有数万人。三是软件企业自身建立培训机构。企业尤其重视培养计算机应用专家、系统分析员、开发管理人员、软件企业经销人员。

印度软件人才的培养有其独到之处。首先,注重复合型软件人才和学生竞争力的培养。其次,注重软件人才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用于沟通的时间占到整个项目的40%以上,同时沟通也是维系客户与理解需求的关键能力之一。印度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说英语的技术人才群体,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尤其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各类软件人才都具备极强的英语能力。最后,大力推进软件开发规范化的职业教育。软件开发规范化、教学以应用性、标准性和针对性为主,在接受教育后,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程师,可以马上负责大型软件的某个具体环节的工作,标准而且熟练。

2、较低的成本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印度的软件人力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质量较高。

同时表1中也显示了印度近年来的软件产业人力资本优势渐失,由于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印度的软件业人员工资逐渐高于中国、印尼和越南的软件人力资本。

3、集群与基础设施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并于1991年6月首先在印度著名的科技中心――班加罗尔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在执行“软件技术园区”计划的开始,印度政府已充分认识到数据通讯特别是高速数据通讯是各国开拓软件出口市场、成为软件开发全球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印度出口型软件出口的重要手段。因此,印度政府为每个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约5500万卢比(约合110万美元),主要用于园区内软件开发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通信设施的建设,在每个软件技术园都架设了高速数据通信线路和卫星地面接收站。建立了中央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等。印度目前的数据网国际线路宽带是330兆位/秒(Mbps),而最大的班加罗尔软件园区的宽带就占了45兆位/秒。而且,政府还允许软件公司租用外国卫星,以方便软件通过高速数据通信线路出口,缓解通信基础设施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为软件企业提供便利服务。提供单一窗口服务,简化各种审批手续。园区成员单位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优先使用园区内各种基础设施。园区代表政府向从事软件开发和出口的单位提供质量标准、进口许可审评、软件价格评估、项目审批等服务,成为沟通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为方便企业办理出口手续,园区还帮助企业办理清关手续和出口认证手续。印度政府指示印度软件技术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内企业提供专项数据通讯服务和增值服务。每个软件技术园区都可通过卫星地面站与国际用户联系。印度软件公司可利用数据通信线路直接承包外国公司的委托项目,并可迅速把做好的项目传输给客户。高速数据线路更有利于用户经济便捷和及时地为异地客户提品和服务。

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马德拉斯、海得拉巴等南部城市的软件产业集群接踵而起,同班加罗尔交相辉映,成为印度南部著名的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该地域的注册公司由1992年初的142家发展到2003年的5552家,软件园出口额从初建时的5.1亿卢比增加到2002年的3160,7亿卢比,增长了600多倍,占印度计算机软件总出口额的70%。班加罗尔已成为印度软件之都,吸引了海内外400多家著名信息技术业公司,被誉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4、市场增长

印度软件业是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与大规模的软件产品与服务的出口相比,国内市场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要小的多。但是,印度软件业的建立与发展壮大都是建立在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的,

国内需求的增加促使软件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为印度软件进军国际市场奠定基础。20世纪70年代,印度国内对软件产品及服务需求的年均增长率是13%,80年代为17%,进入90年代增长更加迅速。

印度的软件产业主要是依托国际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美国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据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公司联合会(NASSCOM)的统计数据,印度软件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截至1999年,印度软件出口已覆盖世界上91个国家,其中61%的印度软件出口到美国,23%出口到欧洲,日本(4%)东南亚(4%)、澳大利亚(2%)、西亚(2%)等国家也是印度软件出口的主要市场。美、日、英、德、法和意大利等经合组织的6个主要国家吸收了印度软件出口的79%。富有活力的新的国际市场也正在开发,包括韩国、南非、拉美和东欧国家。在2001~2002年度,尽管美国经济在下滑,欧洲经济也缺乏活力,仍有63%出口到美洲(以美国为主,包括加拿大和拉美),26%出口到欧洲。可见,印度软件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服务需求旺盛的美欧大市场。

由表2可以看出,印度2/3软件收入来自服务于美国市场,在所有三类产品中,美国都是最大的收入来源,欧洲占的比例较小,甚至小于印度国内市场,东亚市场最小,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比例才略有上升。目前,印度在大量出口的同时也在不断培育国内市场。随着印度经济增长的加快,国内市场将日益扩大。

四、印度软件业外包服务模式的效果

印度的软件外包服务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对印度软件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是显著的,具体表现为:

(一)印度软件业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

1、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

由于软件业的高速增长(表3),目前对整个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已接近12%。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与麦肯锡咨询公司(NSSSCOM-McKin-sey)合作完成的报告中估计,2008年软件业产值将占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7.7%。

十几年前,印度软件业的出口占印度总出口的比例还微乎其微,而现在已经接近8%,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报告认为到2008年这一比例将升至35%。有58家印度软件企业参与的一次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印度软件业单位出口中外汇支出的比例已经从1996年最高时的61.65%下降到1999年的48.01%,而净出口的比例则从1996年的38.34%上升到1999年的5199%。这说明印度软件业的国内增值部分不断扩大,产业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

软件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体现在软件业对其他产业产生的外部性上。虽然软件及服务业所包含的信息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各个经济部门,并且应用了新技术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会有所提高,但这并不是产业外部性的体现,因为这是在支付了购买软件及服务的成本之后应该获得的收益。而我们所讲的外部性是指其他经济部门由于软件业的存在,而在未支付或少支付成本的情况下就获得了收益,或者因为软件业的存在未获得收益却不得不承受一定损失。

在过去20年中,印度软件业的飞速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特征,这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印度软件业在价值链中的不断提升,软件对其他行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二)提高了印度软件业的竞争力

在国际软件业发展大环境下,印度软件业选择了自己独具优势的价值链环节进行生产,并在这一环节形成了国际竞争力。这一点通过体现印度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RCA指数的测算可以证实。由于软件业统计数据上的不全面性和不连续性,我们在对软件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时,采用了印度服务业的进出口数据的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因为印度的服务贸易主要代表行业是软件业,由此,我们计算得出的结果基本可以反映出印度软件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状况。

RCA指数,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见公式1:

RCA=(Xij/Yi)/(xwj/Yw)

(1)

其中,Xij表示ij类产品出口额,Yi表示i国全部产品出口额,即包括商品出口额与服务贸易出口额;Xwi表示世界i类产品出口额,Yw表示全世界产品出口额。在服务贸易中,Xij则为i国服务贸易出口额,Xwi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其他符号的含义不变。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2.5~1.25之间,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倘若RCA

由表4知,印度的RCA指数在1998年之前小于1.25,但是从1998年开始大于1.25,说明印度服务贸易的出口份额逐年增加,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而且从数值上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表明印度服务贸易出口份额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是不断增大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印度软件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

(三)外包收入及雇员人数不断增长

印度的IT业和基于IT的服务收入从2003~2004年度的215亿美元增加到2004~2005年度的280多亿美元。跨国公司将服务离岸外包到印度的数量不断增加。从事印度出口服务的外国分支机构在2003年初曾预测,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其雇员人数将增长1倍(表5)(Dossni和Kenney2004)。

(四)大量吸引外资,加强了印度开放的力度

由于印度政府重视软件园区的建设,鼓励和吸引外资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卫星通讯的普及,使得西方公司普遍青睐印度庞大而廉价的人才市场,纷纷采用异地雇用印度人才开发应用软件的生产模式,因特网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外资更如潮水般涌入。仪1998年,班加罗尔就吸引外资11.4亿美元。迄今,在印度“硅谷”创立的高科技企业达到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资参与。

印度软件业外包服务模式的成功是有日共睹的,同时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包括缺少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人才外流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不足等。

五、结论与启示

(一)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趋势

服务外包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举措。

据印度NASSCOM的数据,2005年财政年度印度

软件外包(含BPO)234亿美元,同比增长35%,同年中国的出口额是35.9亿美元,印度出口是中国出口额的6倍多。印度已经有2家年出L]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巨型软件集团,而中国最大外包企业东软集团2005年国际外包收入为6270万美元,两者相差近20倍,承接外包项目的层次及利润也有很大的差距。

发展软件出口外包业务,不仅可以促进中国新型服务业的发展,留住本国的软件人才,增加外汇收入,而且还可以在外包中吸收国外大型软件开发的组织经验,提高技术开发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火世的中低层智力资源,积累技术和资金,从而为解决就业问题、提高软件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找到一条出路。

(二)政府政策支持,不断优化其区位优势

将软件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产业。从印度发展软件产业的政策与措施来看,印度政府为了促进本国战略性软件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产业形成的关键要素(人才、资金)的供给、相关法律环境的制定、空间环境的建设、市场基础的形成、行业组织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工作。在中国,2000年18号文件出台以前,政府对软件产业的发展重视和政策引导一直不够。近年来,随着政府软件业扶持政策的出台,软件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软件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注重质量

印度根据自身软件市场狭小的情况,在发展初期就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注重引进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实现软件服务国际化和质量认证国际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而中国软件产业在过去20年中一直定位在国内的市场亡。中国软件市场虽然潜力很大,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实际上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则非常有限。因此,中国的软件产业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通过灵活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强化质量和服务意识,重视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国产优秀软件“外语化”(相对于国外软件的“中文化”而言),再以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推销给国外的政府、企业和民众,从而进军国际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以增加国际市场份额和出口收入,最终把整个软件产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产业水平都提高到际先进水平上去。

(四)避免印度模式的局限性,形成中国特有的软件业发展模式

印度的软件出口主要是为美国软件公司进行加工,而加工者一般不拥有最终的软件产品和知识产权,因此这种软件出口不是产品和知识产权的出口而是软件劳务的出口。印度的软件工工厂仅是做软件开发中的部分工作,是一种“软件代工者”。此外,外包、业务受国外软件产业的牵制过大。因此,中国在选择本国软件业发展模式时应借鉴印度成功的经验,避免其局限性,更加注重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如1liux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上一篇:加拿大和美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的考察 下一篇:猪肉市场波动及政策调整对养殖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