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湖地区快速发展动力之源

时间:2022-10-23 04:16:03

环太湖地区快速发展动力之源

以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五个地级市为主要构成的环太湖地区,虽然自古以来就一直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但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版图上,却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同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就是狭义上的江南,就是历史上人们常所说的“鱼米之乡”和“锦绣江南”。由于与太湖的相拥相偎,这个地区繁华而富庶,过去曾经有过所谓“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而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前行,这里更是成了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这个区域在太湖水的拍岸声中成了我国最具发展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成了我国现代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回望30年,环太湖地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激流勇进,既抢抓了发展的机遇,又实现了三次经济跨越式的发展。第一次是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的机遇,以乡镇企业突起为起点,环太湖地区率先掀起了农村工业化的浪潮。经过以工补农和大力兴办乡镇企业的十年发展,实现了“农转工”,即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的历史性跨越,大大加快了环太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第二次是抓住了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快速发展的机遇,以上海浦东开发为契机,环太湖地区率先走上了开放型经济发展之路。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外引内联双向拓展,实现了由“内转外”、“低转高”,即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及诸多工业市向经济强市的阶段性的提升,大大加快了环太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第三次是抓住了21世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手段,环太湖地区率先提出富民增收、统筹协调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量转质”,即众多经济强市向小康达标市的飞跃,大大加快了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进程。

在跨越式发展中,环太湖地区的城乡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勇立潮头,既参与了区域的竞争,又开拓了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环太湖地区依靠“能人”与区位优势,从上海获得市场、技术、人才和资金,进而在我国第一轮区域竞争中,不仅走出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振兴农村经济、富裕农民的必由之路,而且还创造了影响重大的“苏南模式”而催生了环太湖地区乡镇工业的高产值,从1978年到1990年平均每年都增幅近28%;上世纪九十代开始,环太湖地区借助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和我国扩大开放的东风,依靠“园区”硬件和政府服务软件优势,迅速建立起全球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制造业基地,进而在我国第二轮区域竞争中,不仅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的技术、管理、市场与外地外资企业相对接的发展路径,而且促使了环太湖成为全国外资高地和国际化的先行区而使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到这里,至1994年环太湖地区的外资企业累计就已经超过了1万家;进入新世纪开始,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后,环太湖地区依靠区域功能和“城市功能”的凸显,进一步营造着又好又快发展的城乡环境,进而在我国已经开始的第三轮区域竞争中,不仅走出了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道路,而且成功走到了国内城乡发展的前列而使环太湖地区成为“长三角”这个经济社会高地上当之无愧的制高点,现在环太湖的五市经济总量以每年16%以上的速度向前递增,2007年达13919亿元,占“长三角”城市总量的35%,人均GDP达到7800美元(户籍人口);人均财政收入14814.9万元,总收入达到2992.5亿元,这些在国内都是比较高的数值。

毋庸置疑,环太湖五市的干部和群众30年来的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既实现了自我超越,又鸣响了环太湖区域科学发展前奏。我们不能不看到解放思想让这里萌生了无限的活力、萌发了无数个亮点。首先,在这里蓬勃向上的至少有“五大活力”。由经济转型和区域发展汇集成的创新力、由民生民主和基层党建汇集成的核心力、由人才战略和体制创新汇集成的开拓力、由科教兴市和文化创新汇集成的软实力、由环保优先和科技创新汇集成的支撑力。诚然,“五大活力”还源自于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才是环太湖地区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而不断地解放思想,则是环太湖地区人们敢于跳出思想的藩篱、敢于走出体制性拘谨的不竭原动力。可以说,正是解放思想的实践精神,让这里的变化悄然而深刻。其次,在这里令人耀眼的至少有“四大亮点”。一是经济发展上升到了新的平台。“十五”期间,环太湖五市经济总量以年均15.2%的速度递增,苏锡常占全省的比重提升到62.3%。2006年,环太湖地区五市以占“长三角”十六市27.3%的土地创造了近30%的生产总值和约20%的财政收入。就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环太湖地区五市以仅占全国0.3%的土地,创造了全国5.4%的生产总值。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腹地”的作用日益凸现,并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中重要的次区域经济体。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环太湖地区五市在经历了“一二三”、“二一三”和“二三一”三个发展阶段之后,现在总体呈现了出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的局面。可见,农业结构调整明显,新兴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型服务业等特色产业不断涌现。三是环太湖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及进口总额占比2006年,分别达到长三角十六市的38%,2007年分别占全国的13.4%和14.3%。在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及两种资源中,环太湖五个城市的经济外向度正在进一步提升。四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长期以来,环太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上总是同步的,各个城市之间虽略有差异,但大体上都处在同一个水平。“十五”期间,五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比苏锡常湖均为2.06:1,嘉兴为1.98:1,差距在苏浙两省及全国都是最小的。2007年苏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无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6元。常州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33元。嘉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63元;湖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36元。而今环太湖的发展更加强调富民优先,目前的环太湖地区从总体上看,都已经步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人均GDP大都超过了5000美元大关,五市人均住房面积城镇为35.92,农村为52.88;五市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35.8%,五市不但是率先富裕的地区,也一直保持着共同富裕的特点。当然,“四大亮点”仍源自于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才是环太湖地区一切成就的创立之源,而不断地解放思想,则是永为环太湖地区人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提供智慧的源泉。可以说,正是解放思想的实践品格,让这里的探索理性而积极。

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节点上,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解放思想,既是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现实的发展需要。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本世纪前20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环太湖地区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还很多,譬如,由社会变动所伴生的民生问题,由快速城市化所凸现的环境压力,由发展方式未真正转变所带来的污染严重等。靠什么来根本解决这些主要问题?根本出路只有一条,靠科学发展。环太湖地区人民只有在更高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在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在深刻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中,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苏州行政学院)

上一篇:中海:慎微笃行精筑致远 下一篇:全力打造绿色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