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时间:2022-10-23 02:23:38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摘 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显得比较困难,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学习数学的压力和困难。因此,探讨如何提升和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每个数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数学;联系生活;感悟思维;创设情境;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42-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益处。

一、密切联系生活,增强趣味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

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很多学生总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深奥难懂,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材和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脱离,学生学到的理论性过强的抽象的数学。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并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结合平时的教学内容有机地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周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的意识。如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记下了与妈妈逛商场时的发现。

《逛商场》

我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我们发现同样一件标价一百元的

衣服,甲商场采取八折销售,乙商场则以满一百元送二十元礼金券的方式促销,我和妈妈为买哪家的更便宜进行了讨论分析:甲商场商品打八折销售,意味着买100元的商品只要80元就可以了;乙商场的促销手段说明了花100元钱可以买到120元的商品,按打折计算就是买120元的商品要花100元,实际就是打了八三折(100÷120×100%≈83.3%=八三折)。因而是甲商场的促销手段对消费者更有利。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还能省钱呢!看来学好数学对我们的生活真重要啊!

二、感悟数学思维,增强趣味性

数学有享有“锻炼思维的体操、启迪智慧的钥匙”的美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估计》这一内容时,首先安排学生估一估音乐课

本的宽大约是多少。有的学生根据道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一指一指地去比;有的学生则根据铅笔盒的长度大约是20厘米,用铅笔盒和音乐课本的宽去比,在这一环节中,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估计得比较准确。紧接着吴剑老师又设计了“估计音乐课本的长是多少”这一环节,在第二环节中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人数大增。有的学生已经总结出:估计时可以找一个参照物,但是要知道这个参照物的长度。最后教师又让学生估计教师绿色墙围子的高度,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展现了非常活跃的思维。

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探究中享受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趣味性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

最大动力。上课伊始,让学生听一段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笑了,老师笑着问:“谁愿意接着往下讲?”在学生接着往下讲的过程中有人指出:“这个故事永远讲不完,不要浪费时间了。”“这个故事为什么永远讲不完?”“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这几句话。”“说得很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为概念的形成埋下伏笔。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师问:“你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的?”“我用滚动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如果要测量的是大圆形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还有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用绳子绕圆一周,量出绳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这时,师演示:把系着小球的另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用力甩动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运动的轨迹形成的圆。问:“你能用绳测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不难认识到:用滚动法、绳测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局限性的。“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圆周长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观察实验:两个球同时被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学生欣喜地发现:圆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圆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学生的探索不再是被动的,教师的提问层层设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趣味无穷的,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就能吸引

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数学课堂就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爆发出鲜活的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3].叶尧城.向鹤梅.《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

上一篇: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高中化学强化实验内容可行性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