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要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时间:2022-10-23 01:32:49

农业政策要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我国地域辽阔,发展极不平衡,三农政策必须兼顾补贴地区和不同产品的差异性。

贫困地区

我国大约还有14万个绝对贫困村,有2000多万绝对贫困的人口;如果按照人均每天1美元的国际标准计算,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人左右。

在如此庞大的贫困人口中,大约有三种类型:一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不足导致吃饭困难。二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较为丰富,但因为当地村民难以分享矿产资源开发收益、且受开发之害而贫困。三是人口生产、经济生产、生态生产三者无法协调的脆弱地区,经济越发展,人口越增长,生态越脆弱,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遭致更深的贫困。

第一类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比较好解决,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普及和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等的推广应用。但这些地区一般都远离市场,要想富裕起来,内部需要高度组织化和产品品牌化,外部需要政府订单或大企业订单解决农产品销路。第二类贫困地区需要完善农民村社共同体建设,从产权制度上保障当地农民村社共同体的产权收益,杜绝掠夺式开发扶贫模式。第三类贫困地区,本质上属于生态保护区,不能靠农业发展解决贫困,要变农民为生态民,当地人的任务是恢复生态,政府给予生态补偿,并对小孩和青年人给予优良的教育,帮助异地就业。

粮食生产区

对于像江汉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属于第二阶段农业区,农地要回归村社共同体集体所有制和共同体内产销班“联产承包”制,由产销班为村民提供评价口粮或份额土地租金。“分田单干”的农业制度是违反宪法的农业制度,也不适应市场经济,不应该“长久不变”,更不应该“永久不变”。要热情鼓励和大力扶持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家庭从事专业化养殖和非农就业。

东北大豆和新疆棉花地区

东北大豆和新疆棉花属于第三阶段农业区,政府一方面要扶持农民高度组织化,另一方面要扶持龙头企业扩大技术和市场优势,并促进农民组织和龙头企业进一步形成紧密型的战略联盟,在和外国农业集团争夺“市场份额收益和定价权收益”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生。对第三阶段农业区和农产品,政府要有更强的扶持力度和战略规划指导。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基地

譬如:胶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南岛等地区的农业,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有些品种是第二阶段的,有些品种是第三阶段的。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量还会逐步扩大,但出口多未必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这需要在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村社共同体等多种形式的农民组织的同时,加快外向型龙头企业的整合,以便进一步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定价权,获得更大的出口收益。

山区经济

中国的山区面积很大,山区农业品种丰富,虽规模较小,但潜力很大。大多数农产品处于第二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成都,家庭农业向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农业过渡。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快发展农民组织主导的农业产业化,优先安排公益性资本和社会企业资本下乡参与农业产业化,也不排斥盈利性资本的参与。外来资本凌驾于农民共同体之上的“公司+农户”模式要尽量避免。

烟叶等计划种植区

我国的烟叶是计划种植的。实践证明,烟叶计划种植和计划价格收购,是山区农民收入最稳定、效益最持久的农业模式。计划种植烟叶可以,计划种植橡胶、油茶、特殊粮棉油品种等都是可以的。对有些贫困地区,可以采用计划种植农业扶贫模式。

城市郊区和特色村

农业发展第四阶段——农业服务业化。按照服务业的规律发展郊区农业和特色村农业。

上一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下一篇:略读课文的作用及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