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时间:2022-10-23 12:32:01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提供一定的材料,但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性,材料可用可不用,只要扣住材料的主旨即可;而材料作文则要求在行文过程中必须使用所给的材料,且文章主旨必须与所供材料相吻合,否则就跑题了。

不管是事例类、寓意类还是情景类材料作文,题目所供的材料必须使用,一般模式为:首段概述,点化材料,鲜明地亮出观点;而后承上启下,由点及面,正反结合,举例论证;接着联系实际,深化中心;最后总结回应,深化升华。

材料作文从当前考试形式看,可分为四种:单则材料作文,题意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

在审题立意上,为避免跑题,一般采用整体立意法,即概括出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中心。此外还可采用以下五种方法:一是有中心句的,可采用中心句提炼法,即把此句作为立意的中心。二是采用分层合并法,把合并后的中心作为立意的中心。三是针对材料有多个写作角度的,采用多角度立意法。但是立意的角度应是材料中心的分支,一定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随便立意。四是由果溯因法或由现象求本质法,从材料中的结果或现象,推求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或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五是综合立意。在有的材料作文中,需要对上述四种方法综合运用,这样才能全面地审透材料。

单则材料的审题

(一)中心句提炼法。

中心句一般是体现材料观点的句子,抓住了这一句,就抓住了材料的中心,立意时就不会跑题。如: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劲都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铁棒和钥匙都具有象征意义。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写此题应抓住材料最后一句“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来立意。应理解“心”的寓意,可理解为事物的本质、规律、关键、方法等。由此可立意为“要抓住事物的关键”“按客观规律办事”“巧开成功之门”等。也可以从感情沟通这一角度立意为“要善于读懂他人的心”。

但是有些同学没有从整体寓意出发,仅从“了解”这个角度,立意为“找准位置”,“认清自己”,“要知己知彼”,这就偏题了。

(二)由果溯因法或由现象求本质法

从材料中的结果或现象,推求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或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如下面的材料: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从墙边走过,她就善意地提醒:“那堵墙要倒了,离远点!”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然后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并没有遇到危险。第四天,老太太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事,便从墙下走。这时,墙轰然倒塌,把老太太压在下面。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可采用由果溯因法审题。老太太为什么被压在了墙下?根据材料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太太只提醒别人,忘记了提醒自己;二是老太太没有坚持住自己的观点。因此,最佳立意为:在提醒别人的同时,不要忘了提醒自己。次之立意:要坚守自己的信念。

容易出现的失误:一是审题错误,没从整体出发立意,出现了跑题。如“要有忧患意识”“要耐心等待”等。二是论证不严密,中心不明确。如“坚持自己”“坚守自我”,通篇论证“坚持”“坚守”,与核心词“信念”基本上不沾边或者。三是文章中缺少对文题材料的引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巴黎有个修鞋匠,生意特别好。他的手艺并不比别人高多少,为什么人们特别愿意光顾呢?原来,他在鞋摊边放了一面镜子,来修鞋的人在等待时,顺便可以通过镜子看看自己的仪表;穿好鞋后,又可以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是否合适。

一面不大的镜子,竟然吸引了众多的顾客!

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首先要吃透材料的含义。这个鞋匠手艺并不比别人高多少,但生意兴隆,原因就是他的摊上比别人多了一块镜子,放镜子的目的是什么?原来是让顾客在修鞋的同时整理一下衣着,由此,可以立意为:“方便他人,成就自己”“服务他人,成就自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为他人着想”等等。

切记审题要准。大多数同学从细节这一角度来论证细节的重要性,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这样立意显得太宽泛,没有抓住材料的本质。鞋匠成功的原因确实是善于捕捉细节,但这一细节是“善于为他人着想”,应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来,这样立意才是最佳立意。其次,一部分同学从“创新”这一角度立意,也偏离题意。更有甚者,从镜子的角度立意,如“要抓住机遇”“要善于发现”等,都是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材料的含义。

3.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全面把握这首诗的意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思路点拨】

试题选用的是哲理性小诗,诠释的是远和近的辩证关系。审题时应扣住“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句话来理解这首小诗所蕴涵的哲理。可采用由果溯因法分析,为什么“你”离“我”很近,而“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为什么“你”与云很远,而“我”觉得你看它时“很近”?原来说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心”的距离;人与云之间心的距离是很近的,而人与人之间由于彼此的不信任、缺乏沟通等,使“心”的距离远了。

因此,可有以下立意:“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心穿越千里沙漠”“距离未必产生美”等。

容易出现的失误:

(1)文体不分。有的同学写成了散文、记叙文等文体。

(2)审题失误。如“要有远大的目标”“珍惜拥有”“把握现在”“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换个角度看问题”等,完全脱离了原材料的意图。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几个小孩听多了关于天使的故事,一心想当天使,于是就求助于上帝。

上帝给他们每人一个烛台,叫他们保持烛台光亮,说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天使。孩子们很高兴,都仔仔细细地将烛台擦得很干净。

结果几天过去了,上帝一直没有来。几乎所有的小孩都不再擦拭烛台。

一天上帝突然造访,发现只有一个被称作“笨小孩”的孩子每天都在擦拭,其它烛台上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天使。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根据以上材料的寓意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此题可采用由果溯因法审题。 “笨小孩”为什么成了天使?因为他每天都在擦拭烛台。由此可以推出:笨小孩成为天使是坚持的结果。由此可得出最佳立意:“坚持铸就成功”“为理想而坚持”。另外,还可以立意为“勤能补拙”。

(三)分层合并法

当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材料中心的句子时,应考虑此方法。

先分析材料有几个句子,在理清句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清层次,然后再对每一层意思进行合并概括,然后据此立意。如下面这道文题: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这样评价著名的苹果公司的标识(一个右半边净利落地咬掉一口的苹果):一个完整的苹果是苹果,一个被咬掉一口的苹果还是苹果。但是,咬掉一口的苹果却包含着更为复杂和丰富的信息。人们看到被咬掉一口的苹果,会积极思考,将这个看上去残缺的苹果复原。在复原的过程中,人们会“牵一发而动百”,不仅复原了苹果的外形,而且想到了更深层的意义。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材料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材料可分为两层:一层是一个完整的苹果是苹果,一个被咬掉一口的苹果也是苹果。第二层“但是……”着重点明了残缺苹果的意义。从整个材料看,是对这个残缺苹果的肯定。由此可以进行相似联想,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艺术,史铁生、司马迁等人的残缺人生等,可立意为“残缺也是一种美”。也可以由自己“复原”苹果的过程中,想到的更深层的意义为立意,如“永不满足,不懈追求”“追求完美”等。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回家的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此材料审题立意的关键是理清废纸屑、破布与珍贵的瓷器的寓意,废纸屑、破布可喻为“成才的次要因素”“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平凡的东西”“绿叶”等,珍贵的瓷器可喻为“成才的主要因素”“伟大的东西”“红花”等。其次,还要理清二者的辩证关系。由此,可立意为:“珍视生活中的碎屑”“珍视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红花还要绿叶衬”“伟大源于平凡的呵护”等。

容易出现的失误有:

一是审题失误。有些同学没有理清废纸屑、破布和珍贵的瓷器的寓意以及它们的辩证关系。如“正视负担”“虚心铸就辉煌”“部分与整体”“透过现实深入本质”等立意都跑题了。另外,有些同学以“细节决定成败”等为立意论证细节的重要性,也属偏离题意。二是论证过程缺乏辩证分析,论证欠深刻。

(四)多角度立意法

此方法适用于有多个写作角度的材料的审题,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多角度不是说可以随意选择。立意角度的选择必须是在整体把握材料中心的基础上,分清材料陈述的对象是谁,材料中心是通过哪个事物表现出来的。如下面这个材料:

1.两只狮子赛跑,迷失了方向,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再也回不到熟悉的森林了。这时,天空中传来一个声音:“你可以变成羊。”其中一只狮子变成了绵羊,饥不择食地吃草去了。它先是有点抗拒和无奈,但吃着吃着,也就习惯了。另一只狮子望了望远方,“我是狮子,不能吃草!”它头也不回地奔向天边,从白天跑到黑夜,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倒下的身影,在月光下,越发显得伟岸、悲壮。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两只狮子的命运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的寓意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8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对比性材料,一只狮子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活了下来;而另一只狮子一直坚持不改变,结果死去了。由此可立意:“要学会改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次,也可以从第二只狮子的角度,扣住“越发显得伟岸、悲壮”一句立意。第一只狮子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活了下来,没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抛弃了尊严;而另一只狮子坚持不改变,虽然死了,却保住了尊严,坚守了自我。由此可立意:“要坚守自我”“信念不可抛”“为尊严而战”等。无论采用哪种立意,都要注意辩证分析,不可对另一方完全否定。

2.根据下面的内容,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一片树叶从树枝向下跌落。

“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

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

转眼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更妙。”

接着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要悬浮在空中。”

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

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走向地球。”

【思路点拨】

一是从褒的方面立意:“要随潮流而动”“乐观地对待生活”。二是从贬的方面立意:“找回自己的个性”“做人要有主见”“坚定自己的信念”“永不褪色的是信念”等等。有的考生往往忽略了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以致立意偏离题旨。例如看到“我想落到大地上”“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向西飞行其实更妙”,便立意为 “为理想而奋斗”“爱拼才会赢”,结果离题千里。

(五)综合立意

在有的材料作文中,需要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法,这样才能审透材料。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让过了孕妇。孕妇一过,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第三次绅士再也不敢贸然上桥,等桥上的人过尽,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上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了,就请农夫让路,农夫不干,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来了一个和尚,二人请他评理。

和尚看了看农夫,“你真的很急吗?你只要让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过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我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就能过去吗?你既然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风度,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旅途,我们是不是有过类似的遭遇呢?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体验?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一是从整体上立意,围绕“绅士与农夫互不让路”,立意为:“让,使路变得更宽”“谦让,实现双赢”等。二是进行多角度立意,但要注意不能偏离材料中心,如从绅士的角度可立意为:“退一步,实现双赢”“不要功亏一篑”等。

有些同学从绅士的角度,论证坚持的重要性,从“毅力”“正确对待挫折”来论证,而没有围绕 “谦让”这个角度,就离题了。更有甚者,从“正确地选择取与舍”“合作”等角度论述,甚至对原材料进行故事扩写,更是离题万里。

上一篇:命题作文“等待春天”导写 下一篇:新材料作文“中州蜗牛”构思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