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独家:爸妈,别怕!

时间:2022-10-23 12:24:03

通信越来越发达,话费越来越便宜,儿女和父母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电脑越来越简单,数字生活越来越便捷,老人和社会的鸿沟却越来越大。

面对“数字时代”,许多老年人成了“文盲”。

疏于和父母联系的儿女,给父母配备了各种数字设备,试图让他们不寂寞、不牵挂、不受冷落。但对他们来说,电脑、电器和各种数字化产品不仅没有给生活带来莫大的便利,反而让他们无所适从。

信息化和数字化变成了洪水猛兽,他们无奈地被卷入其中、无可躲避。他们有些感到新鲜和愉快,有些感到束缚和恐惧,有些却更加寂寞和疏离。

在呼吁关注老年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正视老年人的信息需求,让爸妈在数字鸿沟面前,不要怕。

被数字化裹挟

“一早打开电脑才知道今天是微博周岁生日,我爱她,关心她,祝她永远健康成长。我想用吉祥物装扮她,可惜我不会,请热心人教教我吧!为什么我点的表情却是字呢?”8月28日,新浪微博一周年,老演员童正维早早地上网发了这条微博。

童正维因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牛大姐而被广大观众熟知。今年她已经年过七旬,儿女们都已各自成家立业。微博成了童正维与儿女们保持联系和沟通的渠道。

在微博中,她时而回忆过往;时而讲讲自己和周围老年人的生活,呼吁多给老年人一些关爱;时而转发一些寻人等社会化话题;甚至一些对儿女一直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都写在了上面。“忽觉得像我这么大岁数玩微博的真不多,不少孝顺孩子要从我这取经,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父母或爷奶能像我一样过得潇洒开心。”童正维在微博上这样说。

然而,“牛大姐”只是个案。进入“数字时代”,许多老年人成了“文盲”。对父母们来说,电脑、电器和各种数字化产品不仅没有给生活带来莫大的便利,反而让他们无所适从。信息化和数字化变成了洪水猛兽,他们无奈地被卷入其中,无可躲避。即使是童正维这样的时髦人,过去她也很少玩微博,更不懂得如何关注别人,突然之间粉丝超过三千,让这位老人“又惊又喜措手不及”――“加关注得慢慢来,发照片还要学,身边都是老人几乎无人会电脑,只能自己慢慢琢磨。请大家原谅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

张奇是一个北漂,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如今已经成家、买房。他曾经多次要求接父母过来一起生活,但每次父母都这样拒绝他:“周围连个认识的人都没有,气候也不适应,倒不如留在南方老家。”

为了联系方便,张奇在2005年过年时买了两款手机分别送给父母,没想到,这却成了老人的负担。父母一般不常出门,白天在家看电视,和亲戚朋友打电话也习惯用座机,所以手机一直都放在那里没怎么用。一次,父母看到电视新闻上说,如果手机有一段时间不用,就要被停机。为了不让手机停机,两位老人每个月都专程到移动营业厅给手机充值。等张奇发现的时候,两人的手机账户里已经有两千多元了。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面对数字时代,大多数老年人都感到茫然。不会拼音,不会打字,就用汉字和老拼音注音来死记硬背;握着鼠标,小箭头怎么也不听使唤;想学习使用数字产品,不知从何学起,又生怕自己按错一个键就弄坏了,束手束脚,谨慎小心⋯⋯…

“我家兄妹几个,年老的母亲不会用手机,就将老大的电话设置为快捷键1,老二的电话设置为2,以此类推。母亲想打电话给谁就直接按数字。”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淮松告诉《计算机世界》的记者。

“我给父母买了一台电脑,但父母不会用,只能在桌面上搞了一大堆快捷方式,把图标都改成‘人机交互’的语言。”王强长期在广州工作,为了能让父母学会使用电脑,他把“我的电脑”改成“资料都在这里”;“暴风影音”改成“看电影的”;“IE浏览器”改成“上网点两下”……“此外,他们还在电脑旁边放着一个笔记本,QQ、联众、电子邮箱等账号、密码,以及各种操作流程都写在里边,上网的时候,还要参考笔记。”

其实,许多子女都做过类似的事,想让父母尽快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福利,而父母们也非常努力地学习对自己来说像天文一样的东西。但是,这样就足够了吗?数字化真能让老人感受到幸福吗?

2009年10月,上海市质量协会公布的《上海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度公益调查报告》显示,在来自上海和苏浙两省60岁以上老人的4228份样本中,上海老年人平均生活幸福指数为77.27,而独居老人的幸福指数只有74.86。很多独居老人反映,自己情感需求空虚,他们非常盼望子女的探望。上海某区对空巢老人进行调查发现,空巢老人中有不少会患上“空巢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睡眠失调,甚至流泪哭泣。

空巢老人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2780万,2050年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许多老人长年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

那么,对于这些被信息设备裹挟的老人们,纵然数字手段能使父母与子女沟通变得简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寂寞,但却永远无法挥却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常回家看看”依然是所有老人的最大希望。

被嫁接的需求

“‘子欲养而亲不待’,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每每想到过世的父亲,焦西知便满心悔恨。她结婚后一直在上海居住,去年生孩子,母亲前来照顾她,父亲则留在了苏州家中。连续两天往家里打电话一直没有人接,一家人都非常担心,便让在当地做警察的表弟破门而入,却发现父亲已经过世了。临终前还趴在地上,保持着呼救的姿势。

居住在城市里的老人可以说衣食无忧,那么他们最怕什么呢?“生病,尤其是突发疾病。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生病没人照料是最让人担忧的事。”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主任胡道林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宁波的老龄化跑在了全国的前面,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97余万,超过总人口比重的17%。每天,81890会接到近3000起求助,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81890想尽了各种办法避免类似焦西知家这样的惨剧发生。

今年1月18日,有一位老太太焦急地拨通了81890的电话,“快联系我女儿,家里有人中风了!”她的老伴已经77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疾病,于是81890的工作人员江潇迅速联系了老人的女儿,幸亏抢救及时,老人在一星期之后便康复出院了。

在数字时代,“老人电脑”、“老人手机”等数字产品满天飞,他们能解决空巢老人的需求吗?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如何让他们活得更舒适?这是值得政府和厂商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次看到中关村卖的老年手机,按键大,屏幕上的字也大,还能当手电筒,就买了两个给父母。可是他们用手机的机会真不多。”来京多年的赵军告诉记者,慢慢地,他们发现了一个手机的好用处――以前去买菜,是两个人去同一个超市,现在则是一个去麦德龙,一个去家乐福。在超市里打手机相互报菜价,哪家的便宜就买哪家。

看似很滑稽,却反映了一个问题――认识不到老人的真正需求,就解决不了核心问题。“这些产品都是年轻的健康人想出来的,空巢老人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能力来争辩对与错,对他们来说这都是要命的事,我们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来保证他们百分百的安全。”胡道林说。

2005年3月,81890推出了“一键通”电话。这种电话看起来与普通话机一样,不同的是,电话上有一个快捷键,只要按下这个快捷键,或者推倒电话让话筒与座机分离超过8秒,就会自动接入81890,老人的相关信息就会在电脑系统中显示,如子女联系方式、过去病史和社区联系人等,以便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查看。“老人眼睛不好,我们就在醒目的位置设置了快捷键;老人不记得换电池,我们就改为弱电供电。”而为了确定自动接通的时间,胡道林专门把样机送到宁波市老年大学和敬老院,请老人们试用。

几年来,“一键通”帮助无数老人化险为夷,但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发现,经常会有老人把电话碰掉而不自觉,导致虚惊一场,而且固定电话对于移动中的老人也存在安全隐患。”胡道林说。于是2009年,第二代“遥控一键通”面世了,它解决了误报的问题――没放好的电话会自动发出警报,更重要的是,老人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小遥控器,走到哪里按一下,就能立即接通81890的话务员。如今在宁波,有5000多个老年家庭安装了81890的“一键通”电话,从换零件到修热水器,从找女儿到上医院,都“一键”解决了。

像81890这样通过电话和互联网构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府、企业、市民的三赢,它的示范效应也遍及全国,各地纷纷发展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家政服务网络。9月1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研究部署了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并“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推进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信息生活的普惠,他们也不再害怕。

上一篇:榆林:平安城市从数字旅店下手 下一篇:呼唤全面深度的开放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