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类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素养探析

时间:2022-10-23 12:17:13

清谈类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素养探析

摘要:清谈类电视访谈节目一种比较特殊的访谈节目,它淡化了“访”的色彩,将“问答”变成了“聊天”。那么,聊什么?怎么聊?对于作为节目灵魂和旗帜的主持人,要求很高。本文以《锵锵三人行》为例,从三个方面来探析清谈类节目主持人的素养,即超强专业能力、独具魅力的话语风格、较高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清谈类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素养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170-01

清谈类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谈话节目,它追求谈话本身的乐趣,是在电视这一大众媒介上对日常生活中的“闲聊”“侃大山”等随意性很强的谈话方式进行模仿的一种节目形态。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是节目的标志和象征。对主持人的文化素养、主持技巧、语言表达能力,把控谈话场等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在我国内地,电视访谈节目不少,但像《锵锵三人行》这样成功的清谈类电视谈话节目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像窦文涛这样既具有高超的专业能力,有着自己独特的话语风格,同时又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节目主持人。本文试图通过对《锵锵三人行》的主持人素养的分析来对内地清谈类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高超的专业能力

在《锵锵三人行》中,主持人不再单单是谈话场中的提问者和倾听着,而是谈话平等的参与者和谈话场的主控者。按照《锵锵三人行》制片人张力的话来说“文涛一定要把自己充分发挥出来,他只要充分发挥了,‘锵锵’也就好看了。”在节目中,“他很少提问,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他会适时地打断嘉宾的谈话,会以‘关于这方面我就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们来给我讲讲’‘我很困惑之类的方式提出问题,而后参与到谈话中去”。另外,窦文涛对谈话现场有着高超的掌控能力。在《锵锵三人行》中,常常是由一个新闻事件作为谈话的由头或引子,之后,主持人和嘉宾展开丰富的联想,谈话往往没有固定的话题,用窦文涛的话来说总是“跑题跑不停”。这就需要主持人恰当地掌控好现场的局面,既要让嘉宾们感到轻松,能真实地表达自我,又要平衡两位嘉宾的谈话时间,尽可能使双方有平等的机会发表观点,等他们发表观点后还要顺势给出自己的意见。实践证明,不管节目的话题是什么,邀请的嘉宾属于哪种类型,窦文涛都能够对谈话现场驾驭的游刃有余。

二、独具魅力的话语风格

2004年《新周刊》,“15年来中国最具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评选结果”,窦文涛榜上有名。评选认为:“他独创了电视的江湖话语,”“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从窦文涛开始说‘人话’了”。

关于主持风格窦文涛有他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可以保持最原始的自然放松的状态呢?这如同牛仔裤舒适大方。我们和朋友之间不也总就不同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吗?也许没有专家学者谈得那么深入,但是这份自然比他们的一本正经,正如牛仔裤比之西装。”基于这样的想法,在《锵锵三人行》中,窦文涛语言洒脱幽默、风格轻松随意、说段子、与嘉宾互相挖苦调侃,同时会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他追求的是一种最原始的状态、最真实的本色。

三、较高的文化素养

主持人的文化素养是指主持人对于各种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包括主持人对于世事的洞察与把握,以及对待嘉宾、观众的礼仪、态度等等。文化魅力是永恒的。主持人唯有具备扎实地文化素养,才能以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赋予节目厚重的文化感。在《锵锵三人行》中,窦文涛的主持不仅没有空话和套话,而且对事物都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分析。他常在节目开头讲自己最近在看什么书,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然后与到场的嘉宾进行讨论。《锵锵三人行》的制片人张力也曾透露“窦文涛读书很多很广,而且他可以把各种独到的东西勾连起来,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综上所述,由于清谈类电视谈话节目“访”的色彩淡化,主要是主持人和嘉宾朋友式的闲聊,话题不确定,谈话的路径不确定,什么时候谈什么,谈话者本人也只能根据对方的谈话作出及时的反应,因此即兴色彩很浓。这类谈话节目不像《艺术人生》、《杨澜访谈录》等访谈节目,主持人可以根据访谈对象做充分地临时准备,而只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开拓视界,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在与嘉宾的聊天中有资可谈。

除了努力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外,这类节目的主持人还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业务水平、专业能力,掌握主持技巧,以恰当地把控谈话走向。惟有如此,才能在长期地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才能胜任清谈类谈话节目的主持工作。

上一篇: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动态形象与综合素质训练 下一篇:浅析演员与角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