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文章《我永远的朋友》字斟句酌

时间:2022-10-22 08:21:27

获奖文章《我永远的朋友》字斟句酌

我永远的朋友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可使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与书交上朋友,是人生一大乐事。

2.记得我(删去)小时候,我总看见爸爸捧着书一看就是大半天,陶醉的样子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新奇(改为“很好奇”)。那个叫“书”的东西(改为“书”)里究竟有什么让爸爸这么着迷?噢!肯定是有好吃的,要不就是好玩的。可打开书一看,里面却只有密密麻麻的字。(删)爸爸说,等我(改为“你”)长大了就会懂。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第一次播下了书的种子(改为“对书产生了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大,我看的书越来越多,在书的海洋中,我尽情遨游着,我和书的友谊,日益深厚,也越来越离不开这位朋友了,(这里概括叙述的方向应是:书是怎样成了我的朋友,我与书怎样建立了友谊。朋友之间友谊的建立是需要平等交心的。没有书的心与我的心、我的心与书的心平等交流、碰撞,何谈朋友,哪来友谊,更莫说“深厚”“离不开”了。)为了它,我还曾经错过了一次游山玩水的机会呢。

3.一年暑假,天热得邪门,爸爸、妈妈商量周末带我和哥哥去避暑胜地——承德玩两天。得知这个消息,我乐得一蹦三尺高。

4.日期定在了周六,周五下午,我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到处闲逛,一会儿便逛到了书店。我不自觉地走了进去,哇,来了这么多新书!我的眼睛四处搜索着,太棒了。《莫泊桑小说选集》,我心中一阵狂喜,伸手拿下这本书,真厚,一看标价:50.8元。想到兜里只有可怜的5元钱,我立刻想回家去取。可是,离关门时间只有两分钟了。我赶紧问售书阿姨可不可以帮我留一本,我过两天来买。谁知她为难地说:“这书卖得特别快,就剩这一本了。你明天不来,这书就没有了。”我只好失望地走了(不是阿姨让我失望,是自己硬让自己失望。生编硬造,为文造情。这里本应写书是怎样成为我的朋友的,而实际写的是“我”宁愿放弃去承德游玩的机会也不放弃一次买书的机会。本要表达的是“书与我(我与书)成了朋友”,而实际却表达成了“我爱书”。)。

5 一路上,我心里矛盾极了,我一直盼望能买到这本书,也想去承德好好地玩一场,该怎么办呢?前思后想,我终于决定,出去玩以后有机会,但书一定要买,自己的“朋友”怎能让别人得去呢?

6.回到家,我把想法告诉了父母,妈妈极力反对:“不行不行,书在别的店也能买到,(妈妈的话很有道理,以后买书的机会肯定比去承德玩的机会多得多,也容易得多,可是,“我”硬是让没道理的有了道理。这是为文造情做的怪)不能把你一人放在家!”我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爸爸。爸爸想了会儿,问我:“真不去了吗?”我坚定地点点头,我知道爸爸了解我。“好吧,那就认真看书吧!”我高兴地笑了,妈妈也无可奈何地默认了。

7.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冲进了书店买回了那本书。这两天里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妈妈回来说承德怎么怎么好玩,我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的乐趣在读书。

8.我爱读书,它为我打开了智慧之门,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它是我永远的朋友。(全文结束,可是,我们并没有见到书为“我”“打开”的“智慧之门”,“带来”的“无穷乐趣”,更别说书怎样成为“我永远的朋友”了。)

(本文的要害不在偏离中心,而在为文造情。情是自然生成的,展现自生之情才可见真诚之意,而造情必然造假。展现自生之情,哪怕夸张、虚构也会有感人的真情实意。“白发三千丈”(李白)是夸张的,但其真情却是鲜明而强烈的。《孔乙己》(鲁迅)是虚构的,但其真情却是深沉而凝重的。为文而造情,即使不夸张、不虚构,即使所写乃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也难逃虚情假意的嫌疑。就本文而言,即使文中所写的是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我们也难见其对书挚爱的真情。何其然也?“为赋新词强说愁”!)

附 言:

选文见XX保险公司与XX报社联合举办的“XX保险杯”中小学生作文竞赛。

该文获初中组一等奖。

上一篇:生命需要呵护 下一篇:中考作文制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