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芍六君和胃汤治疗胃脘痛3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2 08:18:51

柴芍六君和胃汤治疗胃脘痛3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和胃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口服,每天2次;硫糖铝0.75 g,口服,每天3次;西利10 mg,口服,3次/d;合并Hp感染者给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375 g/次,3次/d。治疗组30例,内服曾国强老师自拟方柴芍六君和胃汤,每日1剂,水煎服,3次/d。结果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56.7%、总有效率93.3%均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36.7%、总有效率6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柴芍六君和胃汤;胃脘痛;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4-0048-02

胃脘痛指以胃脘部近心窝处不同性质及程度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多由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引起。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曾国强主任医师是云南省第3批中医药师带徒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医术精湛,经验丰富,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治疗胃脘痛的系统理论和有效方法。笔者有幸跟随曾老师学习,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对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深有感悟。运用曾老师自拟方柴芍六君和胃汤治疗胃脘痛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选自本科2014年8月―2015年5月的门诊病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35.10±10.12)岁;病程4~8个月,平均(5.20±1.60)个月。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63岁,平均(34.50±11.23)岁;病程5~8个月,平均(5.15±1.70)个月。2组患者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诊断为胃脘痛并符合下述诊断标准,有电子胃镜检查资料。

1.2诊断标准

1.2.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诊断依据[1]。

1.2.2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18~63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排除标准过敏体质;经检查发现合并消化道肿瘤、出血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服用本院曾国强老师自拟方柴芍六君和胃汤。基本方:炒柴胡15 g,杭芍15 g,苏条参25 g,炒白术20 g,茯苓20 g,生黄芪25 g,山药15 g,姜半夏12 g,薏苡仁20 g,炒神曲20,砂仁10 g,小茴香15 g,台乌25 g,佛手15 g,枳壳25 g,川芎15 g,炒茜草15 g,防风15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3次,取汁450 mL,混合,分成3次服用,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证加减:若寒重,可加吴茱萸、干姜、丁香、桂枝;热盛加黄连、栀子;若见寒热身痛等表寒证者,可加紫苏、生姜;气滞重者,可加木香、陈皮;瘀血明显,可加延胡索、三七粉;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夹食滞症状者,可加鸡内金、山楂、莱菔子。

1.3.2对照组奥美拉唑20 mg,口服,每天2次;硫糖铝0.75 g,口服,每天3次;西利10 mg,口服,3次/d;合并Hp感染者给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375 g/次,3次/d。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治疗期间2组均停用其他药物,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1.4疗效评定

1.4.1疗效评定标准①近期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疗效评定[1]。②远期随访情况:对近期疗效为治愈、好转的患者进行至少6 个月随访,记录经治疗后6个月胃脘痛复况,进行比较。

1.4.2观察指标观察近期疗效及远期随访胃脘痛复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2组近期疗效比较见表1。

2.22组远期随访情况比较对近期疗效为治愈、好转的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记录经治疗后6个月胃脘痛复发例数,进行比较。治疗组获访28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7.1%;对照组获访19例,复发6例,复发率为31.6%。表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

2.3不良反应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胃脘痛系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临床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见于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痉挛等疾病[1]。《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脘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素问・举痛论篇》还阐发了寒邪入侵,引起庋壅滞不通而作胃脘痛的机理。《兰室秘藏・卷二》立“胃脘痛”一门,论其病机,则多系饮食劳倦而致脾胃之虚,又为寒邪所伤导致;论其治法,大旨不外益气、温中、理气、和胃等。《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的“久痛入络”之说,《医林改错》、《血证论》对瘀血滞于中焦,胀满刺痛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曾老师认为胃脘痛的病因多为七情内伤、寒邪客胃、饮食不节瘀阻胃络、劳倦久病等。病位在胃,与肝、脾、胆、肾有关。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曾老师自拟方柴芍六君和胃汤,治疗以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为法。炒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宣畅气血;杭白芍养血敛阴,平肝止痛。苏条参养阴健脾,益胃生津;炒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除湿;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半夏燥湿消痞,降逆止呕;砂仁、小茴香、乌药温中行气;佛手、炒神曲、枳壳理气宽中。川芎、炒茜草、防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炙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之功。随证加减,用于临床,可取得满意疗效。本观察表明,曾老师自拟方柴芍六君和胃汤治疗胃脘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上一篇:也谈意大利人 下一篇:父亲和“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