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22 06:38:42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采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妇科部门收治的180例宫颈糜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α-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12w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中,宫颈糜烂治疗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6.67%、92.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81.11%、6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宫颈糜烂;临床效果

宫颈糜烂是妇科生殖系统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在已婚妇女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在临床上被称为"妇科杀手"[1],因此,其治疗对于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临床症状为白带增多,呈透明黏液或者黄色脓性液,炎症较严重时,进一步向子宫骶骨韧带蔓延,引起宫旁结缔组织炎症[2]。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冷冻、激光锥切、微波和手术治疗等,但是临床疗效均不太理想,复发率较高,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3]。本研究通过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患者,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以便寻求更好的治疗方式,减轻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痛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妇科部门收治的180例宫颈糜烂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试验组中,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为(36.8±5.79)岁;对照组中,年龄为21~49岁,平均年龄为(35.6±5.8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妇科科学》中对宫颈糜烂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轻度糜烂患者52例,中度糜烂98例,重度糜烂患者30例。据统计,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均进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

1.2.1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所有患者在月经干净后1 w内进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①对被单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取膀胱截石位,用窥阴器排烟管使宫颈完全暴露,将该处分泌物擦净,进行2次消毒;②使用2%的利多卡因在宫颈12点、6点处进行局麻,碘试验标记宫颈糜烂部位;③根据糜烂范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环形电圈,功率保持在50 W左右;④距碘不着色外3~5 mm环形内切除已病变的组织,切除深度应控制在8~20 mm;⑤在切除表面使用球形电极进行电凝止血,然后在其表面罩一个抗菌膜,及时送检。

1.2.2试验组 在上述治疗后,将一粒α-干扰素置于患者的阴道后穹隆,同时塞带一块棉球(置于阴道口,24 h后自行取出)。术后,换药1次/2 d,1粒/次,换药6次为1个疗程。一般推荐换药2个疗程。

1.2.3对照组 上述治疗后,使用安慰剂的方式,其他操作保持与试验组一致。

所有患者在术后3 d进行常规抗炎,所有患者禁欲和禁盆浴2个月,同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1.3临床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12 w后,进行疗效判定。治愈:糜烂面愈合或者消失,宫颈恢复光滑,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糜烂面全部消失或者有2/3以上的面积消失,宫颈光滑,白带量正常;有效:1/3以下的糜烂面消失,症状略有减轻;无效:糜烂面等相关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中,宫颈糜烂治疗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6.67%、92.2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81.11%和60.00%,两组相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症的严重症状之一,也是导致女性宫颈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宫颈外口表皮脱落后,易被宫颈口的另外一种上皮组织代替,由于新生上皮较薄,可见到血管及红色组织,类似于糜烂症,因此称为宫颈糜烂,但其并不是真正的糜烂。目前,宫颈糜烂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病症,其发病原因与各类病菌感染紧密相关,主要是由人病菌感染引起的[4]。对于已婚妇女人群,其发病率极高,且极易导致流产。据相关报道,不洁净也是引起该病症的原因之一。宫颈糜烂往往伴有白带异常、出血、腰部酸痛等现象。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奏效,因此考虑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

目前,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糜烂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技术是采用高频电刀,利用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波进行治疗。宫颈环形电切术属于电外科透热疗法,其原理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电切环,高频电波产生干燥脱水效应、喷射凝结效应和电弧切割效应,从而利用切割效应解除病变组织,利用凝固效应使病变组织变性失活[5],具有自发的止血效应。此方式耗时短,出血少,操作方便,但术后治疗存在阴道出血、宫颈管粘、盆腔疼痛等一系列并发症。α-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其与靶细胞膜蛋白竞争性结合,激活抗病毒蛋白基因,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增强机体细胞免疫能力[6]。另外,其能够有效缓解组织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鳞状上皮再生,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因而,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α-干扰素能够相互补充,降低手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宫颈糜烂的治愈率。

本研究中,试验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α-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总有效率和治愈率(96.67%、92.22%)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81.11%、60.00%)。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在治疗期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此技术具有临床实践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月娣.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7-38.

[2]祝淑平.干扰素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29-30.

[3]黄莲慧.宫颈炎康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2):100-100.

[4]吴利群.微波治疗结合消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7):73-74.

[5]唐超銮.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附80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01-102.

[6]李玉飞,张玉芬.维阴康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108.

上一篇: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糖脂... 下一篇:对于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