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穿孔47例体会

时间:2022-10-22 06:23:20

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穿孔47例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穿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7例老年急性胆囊穿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老年急性胆囊穿孔; 开腹手术;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030-02

因生活习惯的不同,生活压力的增大,身体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低下,老年人急性胆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又因为老年人体质差,痛觉神经不敏感,对疾病的风险认识不足,考虑子女工作无人照管,治疗花费多等,经常就诊不及时,尤其是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和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人群,发病后未及时就医,致胆囊炎急性发作并发穿孔的几率增高[1]。临床医生对老年急性胆囊穿孔患者,多用快速处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病情、患者意愿选择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下手术,笔者所在科室以两种术式的优劣进行对比研究,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7例老年急性胆囊穿孔患者,患者入院后经系统检查,确诊为急性胆囊穿孔,有急诊手术指征,无保守治疗必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家属及患者本身意愿,将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60~72岁,平均(57.3±2.6)岁;发病时间1~8 d,平均(2.8±0.4)d;慢性胆囊炎病史15例;合并症包括冠心病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6例。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62~75岁,平均(60.3±1.9)岁;发病时间1~7 d,平均(2.4±0.3)d;慢性胆囊炎病史12例;合并症包括冠心病2例,高血压1例,糖尿病4例,肺部疾病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右上腹隐痛,定位不清,偶有刺痛,餐后发病,拒按,有腹膜刺激征,发热,轻微黄疸,伴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患者自行吃药症状无缓解。入院后,经上腹部肝胆B超显示,胆囊增大有暗影,有胆囊穿孔迹象或已经穿孔,腹腔有少量积液,腹腔穿刺抽液发现有胆汁。实验室检查见WBC计数增多。

1.3 方法

常规备皮、消毒,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或硬膜外阻滞麻醉,准备手术。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脐上、右肋缘与锁骨中线交汇、右肋缘与腋中线做三个穿刺孔,建立气腹,探入腹腔镜,连接外视设备,寻找穿孔部位[2],探查穿孔部位周围有无水肿、粘连、胆汁性大网膜包块,进行胆囊造口,置硅胶管引流,引流结束后先取出胆囊内的结石,再循胆囊外壁逆向切除胆囊,切至颈管处结扎,关闭胆囊床。术中避免损伤肝外胆管和胆囊相邻近的肠管,清洗术野与肝门周围,用甲硝唑药液灌洗腹腔相邻部位,放硅胶引流管。开腹手术剖腹探查,根据炎症范围和胆囊三角的位置关系选取切割点。结扎胆囊动脉,抽取溢出胆汁和结石后开始切割,在距胆总管0.5 cm处切断胆囊管,并双重结扎,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冲洗创口,放置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疼痛程度按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采取10分制,0分为无疼痛;满意度按对手术方式、疼痛处理等设计问题,采取5分制,0分为不满意[3]。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以老年胆囊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便于统计,入选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程度等差异忽略,仅以手术方式给结果带来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结果看,治疗组手术时间略短,优势不明显,但术中出血量和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人如果发生胆囊穿孔,一般有多年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病史,虽平素生活中很注意调整,避免发作,但在进食油腻饮食、过于劳累、极度生气等情况下发作率很高,临床表现会有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尖锐疼痛,恶心呕吐,甚至高热寒战,查体时血压不稳,上腹部明显的腹部刺激征,触痛、反跳痛,不及时治疗会出现黄疸,在B超或血液等辅助检查时,发现白细胞计数增多,胆囊肿大或边缘模糊不清,有明显的手术指征。另外,因为老年人常有原发的心血管疾病,如合并血压高、动脉硬化、血栓、心功能弱或其它脏器的原发、继发合并症,导致动脉狭窄而供血不足。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弱,应激反应差,痛觉迟钝,故症状不典型,容易穿孔。穿孔部位多位于胆囊底部、颈部及体部,穿孔时胆囊有大量脓性胆汁聚集,分泌物的突然增多使胆囊内压力急剧增高,如果穿孔发生在胆囊壁的小动脉,更易导致胆囊壁坏死,对胆囊壁压力也增大[4],外观看是胆囊呈肿胀形态,进一步观察可见胆囊供血的血管减少,部分胆囊组织缺血坏死,穿孔坏疽部分与周围大网膜粘连,甚至造成腹腔的急性弥漫性感染。

手术治疗是胆囊穿孔的根治方式,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穿孔的关键有三点:(1)了解胆囊结构,尤其是急性发作时引起穿孔后的解剖变异,考虑不周会损伤胆管或邻近脏器,只有明确切除的潜在危险,避免盲目操作,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手术成功,建议对解剖变异复杂的病例采用顺逆结合的切除方式;(2)手术时机的选择,急性发病宜早手术,因本身已经发生穿孔,病情危重,如果先抗炎处理保守治疗,可能延误病情引起其它腹腔脏器的感染和并发症;(3)手术中及时控制炎性物质,避免毒素重新吸收,随血液流经其它脏器引发更严重的病理变化,尤其术前有合并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及时调整使身体状态尽快恢复,尽可能降低病死率[5]。治疗组在以上三点的指导下,把握手术时机,及时进行手术处理,积极控制原发病,患者的并发症较少,疼痛程度较低,全部度过危险期安全出院,患者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李恒力,王艳静,许丙辉,等.老年急性胆囊穿孔38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17-19.

[2]张尊民.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177.

[3]李松.老年急性胆囊穿孔31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566-567.

[4]郭利生.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临床与实践,2013,11(32):54-55.

[5]侯品连,梁锡枝,陈朝森.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7):13-14.

(收稿日期:2014-01-06) (编辑:韩珊珊)

上一篇:基于成本控制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 下一篇:平肝育阴清热法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