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时间:2022-10-22 06:13:09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探讨了我国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介绍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与依据,提出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程设置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地理科学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1我国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现状

我国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冲突,各高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程体系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好,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相违背,等等。不同高校在师资水平、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1.2我国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机械的灌输知识,忽视素质教育传统的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即使高分,遇到问题后也不懂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1.2.2注重专业课,忽视基础课传统的课程注重专业课,以培养出专业人才为目标,把专业课放在首位,对基础课不够重视。近年,地理科学研究越加深入,涉及的基础学科也越来越多,但在实际工作和应用中,很多人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况正是因为基础课程缺失造成的。1.2.3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传统的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重视。学生学习知识后对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但动手能力薄弱,就业后很难胜任工作。1.2.4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学思想观念落后,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是通过实验获取知识。课程体系中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脱节。

2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与依据

2.1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考虑以下几点原则:A.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完美结合;B.在重视地理科学的同时要考虑资源环境;C.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就业并给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D.有利于学生的理论、实践、素质全面发展;E.促进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F.提高实践课的比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2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2.2.1社会发展的需要地理科学发展日趋成熟,地理科学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大,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侧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现在科技发达,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应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2.2.2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某些职业需要专门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求从业者要有稳固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从业者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教育质量的评定标准不应只看考试成绩,还应重视实践能力和素质教育。2.2.3地理学发展的需要地理学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体系。地理学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学科,同时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持。只有这样,地理工作者才能更好的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实验、研究。

3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设置

3.1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构建课程体系应分阶段逐级推进和因材施教,还要注重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构建地理科学专业基础性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统一。根据学生的自身优势与特点,再结合社会需求,采用个性化课程,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分阶段教学是根据不同年级设计安排不同的课程,比如第一学年主要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二、三年级主要开设专业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第四年级开设专业发展选修课,注重学生的综合培养。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践教学,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3.2课程体系建设的项目

3.2.1优化地理科学类专业的课程结构在教学中不仅要开展地理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还要添加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3.2.2完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的层次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践课程可以弥补理论课程上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3.2.3丰富地理科学类专业的课程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实地勘查、实验、走访等活动,丰富课程形式。每一门课程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无论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构建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使各门课程更好的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学质量。

3.3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特点

3.3.1地理科学类专业具有综合性地理科学类专业涉及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学科,同时还与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有关联。所以,构建课程体系应涉及自然地理学、区域地理和测量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现代地理学的学科组成、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有综合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3.3.2充分考虑专业特性和发展需求GIS专业和规划专业同属于地理科学类,但它们又各自有独特的特点。GIS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而规划专业则与环境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3.3.3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十分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地理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在修完本专业课程后,应根据个人兴趣和社会发展需要,再学习相应的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3.3.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地理工作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技能。课程体系不仅要培养学生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还要开设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测量学等综合实践课程。

4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观念做指导,还需要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做支撑。构建适合社会需求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为国家培养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志忠.关于大学生创造性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6,(04):53-55.

[2]孙根年,黄春长,马耀峰,等.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8(01):114-118.

[3]周启星,孙顺江.应用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趋势[J].应用生态学报,2016,13(07):879-884.

[4]楚纯洁,鲁迪,马建华.测量学教学体系改革的深层构想: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理性思考[J].测绘科学,2016,34(04):234-236.

作者:周嘉 万敏 郝冬梅 杨琳 刘红梅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上一篇:地理程序性知识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下一篇: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地理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