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2 04:48:51

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幼儿教育;幼儿园;家长;共育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29―01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塞德兹认为: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研究的先驱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对于儿童,做父母、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使之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有政治觉悟和良好体现的现代中国儿童、现代中国人。可见,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全人格形成及其人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幼儿教育应多方合力才会发挥出真正的力量。

一、幼教工作应从单向走向多向

1.家长的心里疏导和老师的细心呵护是孩子克服进院恐惧心态的关键。有些家长认为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万事大吉,经常疏于沟通。但幼教工作一定不是老师的单向行为,尤其针对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讲,幼儿园是陌生而新鲜的。因此,家长需要在孩子进园前给予积极乐观的心理疏导。如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幼儿园老师是另外一个妈妈,从孩子熟悉的角色出发拉近老师和孩子的距离,为孩子迅速融入集体生活奠定思想基础;对亲人表现出很依恋的孩子,家长更应该提前进行心理暗示和劝导,在家中模拟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过激”、“糟糕”表现采用适当的言语和行为鼓励,帮助孩子融入集体,不能完全依赖老师在幼儿园短暂的8小时管理。根据本人的观察,3~4岁的幼儿是认知能力和记忆力最好的,家长通过与孩子平等交流和讲道理,孩子是易于接受的。

2. 家长的尽情陪伴才是孩子真正快乐的源泉,而老师尽责的观察则是完善家长教育失职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及时进行解决和呵护。如针对幼儿间的争吵和个别不文明现象,分清过错方和受害方,对于不礼貌行为及时制止,对有些幼儿进行小小的惩罚,让他明白错与对;而对于性格内向腼腆易受伤的幼儿要给予乐观的疏导,尤其不能放大他的低落情绪,以免造成今后的阴影。与此同时也应该让他看到老师对错误行为的批评,让他有一点心理安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发现他持续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一定要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交流提醒家长对孩子多陪伴、多安慰。

二、幼教工作应由室内走向室外

1. 利用教室的有限空间布置创意区域。教室是孩子们的主体活动空间,一定要精心设计和布置,同时要避免一成不变。一是设置孩子们的职业体验区,如设立美发屋、医疗室等,可配有模拟理发器具和医疗小设备,让孩子分组体验顾客、美容师、医生、病人等不同的角色,这不仅能让孩子们在相互配合中学会互相包容,而且也让他们体验了生活;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各类软装饰器材,如制作灯笼、纸盘画等。也可用废旧材料制成玩具,让孩子们不仅理解废旧利用的环保理念,也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节奏中体会劳动的乐趣;三是利用元旦、六一等演出,配合演出场景,整体设计热闹、大气的教室背景,给教学带来新鲜感。

2. 多开展室外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开展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鉴于幼儿的特性,室外活动组织应以家长配合为宜:一是幼儿园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并与家长代表进行前期沟通;二是选择适宜的季节安排紧凑的活动,如4~5月可以乘着春暖花开的季节,让幼儿接触大自然、认识自然界的植物;三是做好活动后续安排,针对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鼓励家长提供活动期间孩子的照片、手工制品,从而激励幼儿对自然环境进行认知。

三、幼教工作应从封闭走向共享

1. 让封闭式教育转向分享式教育。幼儿园可通过日常手工制作、文艺演出的机会,激励家长发挥自身特长,带动孩子表演。对于内向型的幼儿,尤其要鼓励家长参与,让家庭成员在游戏、表演中促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

2. 协同教育由点对点转向面对面。幼儿教育要放在大环境中进行调节,要转变以前家长对老师的一对一沟通。应该借用现代通讯方式,如在qq群、微信群中建立集体讨论平台,让每位家长都有随时发表教育理念的自由;还可促进幼儿园网站建设,公布幼儿教育清单,为家长及时配合幼儿园教育提供条件。

在幼儿园快乐、有序、科学的包容教育和家长耐心、平和、积极、主动的协同教育下,幼儿才会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编辑:王金梅

上一篇:成功无定法,但要得法 下一篇:玩转一门内容创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