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作文教学的路上

时间:2022-10-22 04:01:48

走在作文教学的路上

【摘 要】 时下,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许多弊端,在文章中,笔者针对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指导做了细致的探讨,从“指导审题须得法”“习作‘材’源须拓宽”“指导写法须得当”“习作评改须创新”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点滴体会。

【关 键 词】 作文;三年级;教学;指导

时下,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如作文教学起步迟。在一部分低年级语文老师的心目中认为,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学作文的任务,即使有进行写作指导,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看图写话上(因为试卷中就考看图写话)。又由于现有的作文评价方式不完善,大多老师在指导看图写话时,只要求学生写简单的一两句话,因为老师们担心写多了,学生的错别字就多,被扣的分数也多,影响了班级的平均分,从而导致学生句子的基础没打好,话不会说连贯。到了三年级,忽地要写作文,跨度实在太大,他们感到措手不及,无从下手,容易视作文为畏途。

走在作文教学的路上,我摸索着,对三年级作文教学有了点滴的体会。

一、指导审题须得法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或是作文评改中,我们都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刚接触成篇作文的三年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经常跑题,这很影响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一听到写作文就害怕,真可谓“谈文色变”。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每次的习作指导课上,我都是把指导审题列为教学的重点,主要采用了“抓重点字眼审题”的指导方法。

下面就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我设计的指导审题的教学片段如下:

1. 学生看书自由读题,找出自己觉得关键的字眼,画上横线。师巡示了解学情。

2. 师出示课件中的习作要求,反馈,教师板书关键字眼。

师: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关键?

生:我觉得“一样”是关键字眼。

师:为什么?

生:因为题目只要求我们写一样本领,如果写多样,就不合题意。

师:你会抓重点词了。

师:接下来要反馈的同学就学××同学刚才反馈的方法,先说出你找出哪个重点词,再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找到了“本领”一词,从这个词,我们知道题目要我们写的是本领。

师:比如哪些?

生:画画、游泳、滑冰、骑车……

师:你理解了“本领”一词,真棒!

生:我抓“真情实感”,因为从中我们知道写作时要写现实中的事,不能胡编乱造。

生:我抓住了“具体”两个字,从这两个字我知道了内容要详细写,不能寥寥几笔。

师:什么内容?请你找出来。

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师:是啊!这样的一个短语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后可不能忽略了。

师:大家都说得很精彩,已经学会了“抓关键字眼”审题的方法,我相信在今后的习作中,你们一定能熟练地应用这种方法,避免离题的现象。

短短的教学片段,几句激励、引导的话语,改变了传统的“师分析、解题,生随声应和”的方法,把审题的方法如行云流水般传授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勤于动笔、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习作“材”源须拓宽

(一)从日记中收集“材”源

叶老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提到:“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居于此,我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让眼睛成为录像机,耳朵成为录音机,随时随地捕捉信息,养成一日一记的好习惯:让学生每天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回想一遍,把有意义或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情挑出来,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写日记,我重视每周的日记评奖课,除了点评好的日记,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说事”比赛,把自己一周所做的事情罗列说出来,看看谁说的事情数量多、质量高。这样,学生不仅不觉得这是负担,反而热衷于此,甚至有的学生会在课间主动跑来跟我报告他今天遇到的事情,如“小猫滑滑梯”“蚂蚁打架”“万达广场看车展”等等,是多么真实有新鲜的题材啊!

(二)从活动中开拓“材”源

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小学阶段的孩子最是好动,他们喜欢各种活动,因此,我有计划地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有目的地在活动中进行写作指导。如结合学校开展的“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组织班会“评星”活动、“日行一善”活动、保护环境活动、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后把活动情况、体会写出来,效果甚佳。如班会课评星活动后,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终于轮到评选“尽职奉献之星”了,我立即紧张起来,因为我认的就是这一颗星。老师让认这颗星的同学站起来,我的心更加紧张了;接着老师又叫我们闭上眼睛,此时的我心快要跳出来了,满脑子胡思乱想:如果没评上怎么办?老天爷求求你,就让我得的票数最多吧!当老师说:“支持江泓儒的同学举手。”“刷刷”,我感觉有很多人举起了手。这时,我激动得手在发抖,原本蒙着眼睛的双手偷偷地张开,眼睛透过指缝悄悄地看了一下黑板上的票数:我的三十六票;郑婧瑜跟我一样。我有些失望了,忽然,一个同学喊了起来:“老师,他也举手了,您忘了数他的了。”于是,我又得了一票,终于打败了对手。我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尽职奉献之星”,我高兴得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

《帮妈妈买米》片段中心理、动作描写也很精彩:……我刚要抱,哎呀,刚才的劲怎么说没就没了。不能在别人面前丢面子。我把米拖到门外,双手捏紧米袋的两角,左脚用力一蹬,才把米抱到胸前。我像抱婴儿一样把米抱在怀里。一番折腾后,我终于把一袋二十斤的米弄到家中,一进门被妈妈抱在怀里,妈呀,我也变成“米”啦……

(三)从课内阅读中获取“材”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教学中,要打通阅读课与写作课两者之间的界限,注意沟通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发展。一方面切实抓好词和句的训练,养成每句话都要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写得清楚明白的习惯;另一方面,还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中许多优秀的范文、片段的典范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让学生从中学到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克服了“怎么写”的困难。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六自然段是讲“西沙群岛的鸟多。”在教学这段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本段“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以“这儿可真热闹”为总述句进行当堂练笔。学生有了模式写起来就容易多了。有的学生写道:“这儿可真热闹啊!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像小麻雀似的飞出教室,跑到操场。有的开始跳绳,有的掏出毽子三三两两比赛踢毽子,有的跑到乒乓球桌旁开始切磋球技。瞧,那边几个男同学偷偷拿出矿泉水瓶在踢‘足球’呢……操场上到处都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三、指导写法须得当

对于刚接触成篇作文的三年级学生,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大都是记流水账,经常出现“内容写不具体”的现象。针对这种学情,在习作指导中,我经常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把内容写具体”。

还是以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为例:课前我准备了一篇典型文《学骑自行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章的不足(内容不具体,没能具体写出“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评改。教学中,我还结合自己学健美操的经历,谈初学者的体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指引了习作的方向,让学生初步掌握要如何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此时,再让学生进行片段训练,也就是在典型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把学自行车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自然水到渠成。

【典型文】

学骑自行车

在我的成长生活中,经历过许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了,但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学骑自行车这件事了。

暑假的一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心里很是羡慕。晚上,我恳求爸爸教我骑自行车,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我和爸爸推着自行车来到体育场。在爸爸的耐心指导下,虽然失败了多次,但我最终学会了骑自行车。

这件事情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片段练习】

学骑自行车

在我的成长生活中,经历过许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了,但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学骑自行车这件事了。

暑假的一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骑着自行车,心里很是羡慕。晚上,我恳求爸爸教我骑自行车,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我和爸爸推着自行车来到体育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爸爸的耐心指导下,虽然失败了多次,但我最终学会了骑自行车。

这件事情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写作方法的指导要从“学情”出发,从基础抓起,逐步加深,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

四、习作评改须创新

目前,习作教学的一般模式为“老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在对学生的评改环节中,许多教师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却收效甚微。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习作教学不仅是指导学生“写”,更要对习作评改进行创新,变原来的教师“改”“评”为指导学生“评”和“改”。曾聆听过一节“看图作文习作评改”课,教师在指导评改的过程中指点门径,先以“扶”为主,由“扶”到“放”,针对一篇有代表性的“典型文”进行集体评议,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先肯定优点,然后指出不足之处,并且请指出不足之处的学生做小参谋,提出修改意见,在评议中逐步归纳出修改此次习作的方法,改正错别字,把句子改通顺,对图上人物的描写应具体、细致,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比赛紧张、激烈的气氛表现出来……”这样的师范点评,能授之以“渔”。导改后,再指导学生运用上述修改方法进行小组互评互改。小组评改后,让小组代表在班上展示修改后的习作,交流评议情况,体会修改的收益。最后,让学生自评自改,发挥自主修改能力,培养其养成自改自查的好习惯。

走在作文教学的路上,虽然取得点滴的体会,但“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我将继续摸索前行,期待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涂志荣. 小学作文的直观教学[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3).

[2] 杨金英. 浅谈小学三年级的作文训练[J]. 读与写(上旬刊),2014(8).

[3] 李明玉. 小学三年级作文现状及对策[J]. 读写算,2014(20).

上一篇:将经典诵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尝试 下一篇:依托教材 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