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多株”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2 03:21:10

“一穴多株”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一穴多株”栽培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株种植模式,使一穴里种植三株玉米,增幅在20%~50%。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择品种

1.选用具有中早熟、耐密、高抗、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株型紧凑的特点的新品种如郑单958。

2.种子处理

(1)晒种:将种子铺在地上或草席上,5~6cm连续翻晒2~3d(切记把种子滩在水泥地或金属板上,以免高温烫伤种子)

(2)杀菌剂拌种:对常发生玉米黑穗病地块,用20%萎绣灵拌种,用药量是种子量1%。

(3)杀虫剂拌种:对于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用50%辛硫磷乳油50mL,适量对水拌玉米100斤,拌匀后晾干即可播种。

(4)微量元素拌种:用锌肥拌种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亩用硫酸锌100g,硼砂100g。

(5)也可以在购种时直接选购包衣种子。

二、地块选择

要选择土壤肥沃,透气性好,水源充足,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

三、精细播种

1.播种时期

小麦收获后应尽快播种,越早越好。要求收获小麦以后抢茬播种夏玉米,播期一般不晚于6月15日。

2.播种量

常规玉米种植模式一般每亩4000~4500株左右,而一穴多株每亩5500~6000株左右,因此亩需种子要多于玉米常规种植的需种量,一般每亩2.5~3kg。

3.播种方式

按行距为90cm等行,36cm穴距,每穴播种3粒种子。采用点播的方式,保障每亩出苗密度6200株。这种方法节省种子,便于集中施肥。

四、平衡合理施肥

1.播种适量施人种肥

一般每亩使用优质磷酸二铵10kg,或者每亩使用氮、磷、钾复合肥20kg作种肥,使用方法:必须与种子分开施入土壤中,如播种时土壤干旱,不可与种子混合施用,种肥量不可过大,否则会造成幼苗脱水,造成“烧苗”。

2.追施拔节或者攻穗肥

穗期是玉米一生中吸收养分最快、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在大喇叭口到抽雄开花期,需肥更快、更多。特别对氮素极敏感,是追肥量最多的时期,一般占到追肥总量的75%~100%。为此在玉米可见叶15~18片叶时,亩施尿素25~30kg(或碳铵70kg),在玉米棵间或行侧深施,距植株15~20cm,施后掩埋浇水。

3.酌情追施攻粒肥

玉米授粉到乳熟期是植株吸收氮、磷、钾的第二次高峰期。需要吸收氮总量的34.6%,总磷量的36.5%,为此要在开花期每亩可追施尿素2.5~5kg。如果前期追肥较多,玉米叶色正常,也可不追肥,可以采取叶面喷氮、磷、钾肥方法,即1.5%~2%的尿素,加0.2%~0.3%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亩喷施40~50kg,在晴天下午4时以后,均匀喷洒在植株上、中部叶片上。

五、灌溉

玉米属于需水较多的作物,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不同,要依据玉米的需水规律,结合播种、施肥、气候等情况做好玉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的水分管理,保证高产稳产,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1.玉米苗期的水分管理

播种水:一般是利用小麦生长后期的麦黄水作为底墒水;如果播种时土壤干旱,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保证出苗齐全。

2.玉米穗期的水分管理

(1)拔节水:玉米拔节时气温高,叶面蒸发量大,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因此结合追施拔节肥,要适量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但浇水不宜过大,否则会使下部节间伸长,穗位高,易倒伏。为此这一时期要遇旱浇水,又要防渍防涝。

(2)攻穗水:玉米从大喇叭口到抽雄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需水最多,是玉米需水临界期,这时土壤的田间持水量适宜保持在75%~80%。若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50%,就会造成“卡脖旱”,致使开花、吐丝不协调,形成花期不遇,造成秃顶花粒,因此,这一时期土壤田间持水量若接近75%时就立即灌水。

3.玉米花粒期的水分管理

玉米在授粉到灌浆期,每亩日均需水量在3.5~4m3,土壤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5%~80%,此时应浇水一次。

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玉米化学除草

主要选用乙阿合剂、玉农乐和都阿和剂等品种,在喷施时应适当增加对水量,避开高温刮风天气,均匀喷施到地面,做到不重喷、不漏喷。要严格按照除草剂说明使用,以防造成药害。

2.玉米虫害防治

玉米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和粘虫、玉米螟。地下害虫防治在种子拌种时可以解决。五叶以后喷洒吡虫啉,小喇叭口期一穴一捏辛硫磷毒砂(辛硫磷1斤,对水2斤,拌沙土80~100斤)或呋喃丹(每亩用量500g)放于喇叭口内,防治粘虫、钻心虫(玉米螟)。

3.玉米病害

主要是防治病毒病。搞好田间除草,消灭传毒昆虫的栖息场所。

七、适时收获

在苞叶变白,苞叶上口松散;或者乳线消失时是完熟期,完熟期籽粒达到生理成熟,体积最大,干重最高。此时适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

上一篇:浅谈杨梅丰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秋胡萝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