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灭绝动物墓地

时间:2022-10-22 02:35:05

走进灭绝动物墓地

走进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去看那176块墓碑,145块已经倒下,每一块倒下的墓碑代表一种灭绝动物,那背后都有许多残忍的故事发生过。

2007年初冬,在距北京10公里麋鹿苑内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里,悲凉的气氛让人只想低下头前行。而著名的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专家、北京麋鹿苑科普部主任郭耕的介绍和讲述,更让我心如刀绞。

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

走进墓地,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大墓碑,上面是中英文的大字: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郭耕低头默哀,我也低下了头。我们缓缓走进墓地,郭耕的声音非常低沉:“建这个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们有个可以反思自己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忏悔的地方。世界上灭绝的动物不仅这些,这些只是代表。大多数灭绝动物的灭绝原因都跟人类的活动有关,有的是疯狂的猎杀所造成的恶果,有的是人类侵犯动物家园造成的,有的是人类活动断绝它们的食物链造成的……总之,从动物的角度看,人类几乎是所有动物的天敌。”

这时,郭耕走向一个挂在一棵树上的木盒子,木盒上有一行字:“您猜,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他转向我:“您猜猜吧。”我说:“不用猜了,您刚才已经告诉我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我不说话,打开了盒子的门,里面是一面镜子,镜子清楚地显示的是我的一张脸,我看见了自己这张可怕的脸,脸上分明写着,这个人吃过不止一种野生动物的肉,还看过虐杀、虐待动物的表演,还给自己的亲人买过珍贵的兽皮用具……

郭耕又说话了:“为什么说人类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呢?非常简单,因为除了人之外的动物,不管多么凶残,它们只是为了生存才猎取,大象是饿了才吃树枝和草,而且它们不会把一处的吃光;凶悍的狮虎也是饿了才追猎动物,而它们的猎取正好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动物间的这种关系,正好维持了生态平衡。而人类,已经不是为了生存才猎杀了,一件裘皮大衣就是几十个动物的坟墓,一瓶海狗油就让几十只海狗惨死,可人类的生存真的需要这些吗?”

未来世界是老鼠和昆虫的天下

继续向前走,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一块块灭绝动物的墓碑,一共176块,倒下的是145块。每一块墓碑上都刻着一个物种的名字及其灭绝年代。第146块墓碑半倒半立,上面写着“白鳍豚”,就是说,白鳍豚已经是“活着的死物种”。还有30块立着的墓碑,那是将灭绝的动物,倒数第三块上刻着“人类”,人类之后是鼠和昆虫。也就是说,人类灭绝后,地球的主宰将是老鼠和昆虫。

看着我惊讶的表情,郭耕又说话了:“像现在这样下去,人类肯定要灭绝的。有个世界公认的规律,一个物种灭绝了,受此影响的物种高达上百种,受此影响而走向灭绝的也能有10种至30种。非洲有个岛屿上面有种鸟灭绝了,几十年后,科学家们发现,岛上的几种树木也灭绝了。经研究才弄明白,那种鸟和那几种树木的生存条件是互相依赖的,鸟没有了,树也就活不成了。像这样的事例,多得很。一种动物因为人类的活动而灭绝了,相应的许多物种就会濒临灭绝。而新灭绝又会产生新的濒临灭绝。这样灭绝下去,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人类还能生存吗?最后人类除了灭绝,还会有别的出路吗?大多数动物的灭绝,凶手是人类,而人类灭绝的凶手就是人类自己。人类要想免遭灭绝,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地球上的万物平等相处,不要再伤害它们。”

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的东面是围墙,墙上都是护生图,郭耕说这是借鉴了古印度的一种宣传方式。我在题为《哺乳颂》的护生画前停下了,映入我眼中的是这样的情景:一位慈母正在给她的婴儿喂奶,她的身边站着一只绵羊,一只小绵羊蹲在母羊的腹下正在吃奶。这位母亲和那只母羊的目光一样的慈祥一样的幸福。画的旁边是一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我站着不动,确切地说是无法动,这幅护生画的道理太简单了,可它又深刻得让人的灵魂受到震憾。郭耕说,凡是来参观墓地的人都要在这儿站一会儿,站在这儿的人没有出声说话的,都是默默地低着头向前走去。

我也低着头向前走去,继续看着一幅幅护生图,郭耕说,他并不信什么神灵,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应该护生,因为护生就是护自己。我不说话,那些护生图让我无能力说话。

盲童们用手摸着墓碑

2005年清明节的清晨,世界灭绝动物墓地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北京盲人学校的盲人学生。这个墓地建成以来,这些盲人学生每人都来这里为灭绝动物扫墓。他们中,有的去年来过今年又来了,有的是新生今年第一次来。

盲人学生站在誓词标语牌前宣誓,这是每个来此参观的人必须做的一件事。盲人学生跟大家不同的是,他们每人手里拿个小本,那上面写满了盲文,那是保护自然的誓言,是他们来此之前抄在本上的。

盲童们在宣誓:

为使地球生命繁荣灿烂,为使子孙后代长治久安,为了地球万物生生不息,为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我们,作为自然保护的使者,拯救生灵的卫士,将以我们的力量、才智和爱心,还河流以清澈,还山川以绿色,还土地以生机,还天空以蔚蓝。同在蓝天下,保护大自然!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

为了森林,为了碧水,为了大地,为了蓝天……为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灵,同在蓝天下,保护大自然!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

盲人学生们在大声宣誓,墓园中的许多参观者跟他们共同宣誓。盲人学生们的眼中满含泪水,参观者的眼中也都满含泪水。

盲人学生们用手摸着一座座灭绝动物墓碑,听郭耕讲着一个个动物灭绝的悲伤的故事。一位第一次来墓地的盲人学生把脸贴在“中国犀牛”的墓碑上,他说他最喜欢犀牛。他的举动感染了大家,盲人学生们大多把脸贴在动物的墓碑上,用手仔细地摸着墓碑,好像他们能把那些心爱的动物摸活了似的。他们为心爱的动物们献上了花圈。郭耕说,每年清明节,墓地的花圈很多很多,悼词都写得情真义切,感人肺腑。

补票的干部和补宣誓的大学生

2006年夏,世界灭绝动物墓地来了不买票参观的客人,他们是一个单位的几十位干部,通过关系免了每人10元的参观票。

这些参观者来时都心不在焉,当看到那些墓碑,听到那些灭绝动物的故事,他们被感动了。走出墓地时,每个人都自觉地补了票。一位女同志说:“来之前,就想这也是个走过场的参观活动,没想到,真受教育,我一定得补票。要是不补票,心不安呀!您放心,从今天起,我保证做到,只吃人类饲养的动物肉,只用人类饲养动物的动物制品,古人不养者不食的观点,现在我明白它的意义了。”采访时,郭耕说,人类不是不能吃动物肉用动物制品,我们用的必须是人类饲养的可再生的,不能是野生的,这是人类有识之士的共识。

2007年11月初,世界灭绝动物墓地来了几位大学生。走进墓地,他们拒绝宣誓:“我们只是来看看,参观参观,为什么要宣誓?我们不宣誓,没有那条法律规定参观还得宣誓?”

大学生走进了墓地,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当看到一座座灭绝动物墓碑,看到一幅幅护生图,看到墓地那些让人联想的一切,他们不笑了,开始沉思了。后来,他们请工作人员为他们讲解。郭耕亲自给他们讲解,他们开始站着不动了。当他们走出墓地,站在宣誓牌下,竟不约而同地举起右手,高声读着誓词。他们还购买了有关资料,并请郭耕在《灭绝动物挽歌》一书上签字。其中一位大学生说,他回去要向同学们宣传,让大家都来补上这堂课,应该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爱动物就是爱自己!爱大自然就是爱自己!”

郭耕说,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建成5年来,像这几位大学生这样的参观者很多,来时拒绝宣誓,离开时自觉宣誓。来此参观的人,离开后都会成为义务宣传员。郭耕相信人类有能力自救,让地球变得更美好更适合人类生存。

麋鹿又重返中国

为什么要把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建在麋鹿苑?这是因为:麋鹿就是一种灭绝动物。麋鹿灭绝了为什么现在麋鹿苑里还有140只麋鹿?郭耕笑着说:“我给你补课吧。”

麋鹿俗称“四不像”,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古书中都有记载,这种动物许多人都视它为吉祥动物。1865年一位名叫大卫的法国学者在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现在的北京麋鹿苑就在南苑皇家猎苑旧址上建的)见到这种动物,他明白自己发现了一个未被世界上任何一种动物书记载过的动物。他在此停留了几个月,并弄到了麋鹿标本才离去。1866年,经动物学家鉴定,确认麋鹿不仅是过去从未发现的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独立的属。后来又确认,麋鹿的野生种群战国时代已灭绝了,就是我们说的野生灭绝,后来的只是饲养的,而且当时的南苑皇家猎苑中这些麋鹿是世界上惟一的一群麋鹿。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北京南苑麋鹿全被抢走。从此,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麋鹿流落欧洲,因为生存环境变化,大多数死掉。后来仅剩的18只麋鹿被英国一贵族重金买下。现在。全世界的二三千只麋鹿都是那18只的后代。

1985年8月24日,20只麋鹿重返中国。有关部门在北京南海子(清代南苑皇家猎苑旧址)建了麋鹿苑,现已有140多只。

麋鹿百年前在中国本土灭绝,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祖国富强,麋鹿才能重返,本土已经灭绝的麋鹿又开始在中国繁衍生息。把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建在此处,其意义非常深远。

近几年来,郭耕的主要任务是讲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给来参观的人讲,到大学去讲,到中小学去讲,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去讲,到电视台电台去讲,给报刊写文章讲。他讲什么呢?同行说他在宣传他的“郭耕主义”。那什么是“郭耕主义”呢?郭耕说他没有主义,那是同行对他执着的一种戏说,他宣传的就是:人与动物应该是平等地居住在地球上。人人都能做到与动物平等,与自然万物平等,那么,动物和自然万物才能繁衍生息,人类也受益无穷。如果人类继续坚持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沙文主义”,那么,人类离灭绝的日子就不遥远了。

上一篇:一位青年志愿者的“抗冰”日记 下一篇:潘金莲为什么能考取公务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