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时间:2022-10-22 02:33:11

石家庄市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石家庄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产业发展存在制约问题,最后因地制宜地对石家庄市进行合理产业布局规划,发挥省会在冀中南功能拓展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对将石家庄市打造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现状;产业制约问题;产业规划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60

一、产业发展现状

石家庄市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2011年到201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4082.6亿元增长到5440.6亿元,年均增长6.65%;全部财政收入由489.0亿元,增长到778.5亿元,年均增长11.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3106.6亿元增长到5727.5亿元,年增长率12.1%;石家庄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也不断调整优化,由2011年的10.1:49.8:40.1调整为2015年的9.1:45.1:45.8。2011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为4.3%,到2015年为2.3%,第一产业同比增长逐年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增强;石家庄市围绕生物、化工、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七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到2015年,主导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完成增加值1801.6亿元,比上年增长6.4%。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问题

(一)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石家庄市的经济实力与京津两市仍存在差距。从GDP总量来看,2011年,京津石三市GDP分别为16251.9亿元,11307.28亿元,

4082.6亿元;到2015年时,京津石三市GDP分别为22968.6亿元,16538.19亿元,5440.6亿元。石家庄市与北京和天津的经济总量差距日益扩大。(如图1)

(二)产业结构不太合理,服务业比重偏低。2015年,京津两市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0.6%和1.3%,而石家庄市高达11.5%,与京津相比,石家庄市第一产业比例远远高于京津两市,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不太合理。

(三)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不强,没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石家庄中心城区处于极化阶段,自身的经济实力虽然较强,但县域经济欠发达,城乡“核心―”二元结构的现状明显,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的区位落差大。

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旅游会展、金融保险四大支柱产业。现代物流方面,充分利用石家庄的省会中心城市地位以及东出西联、承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内陆型临港物流,将石家庄打造成国家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现代商贸方面,精确定位,突出石家庄城区商贸业发展的特点,避免与其他城区内争抢资源和重复竞争,把石家庄建设成为北方商贸中心;旅游会展方面,以滹沱河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正定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挖掘和整合红色旅游、新都市旅游、古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流的旅游城市。加快建设大型会展中心园区,加大区域内部行业整合力度,建立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展览会,推动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融合,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京津冀都市圈著名的会议休闲度假城市;金融保险方面,加快培育壮大金融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发挥区域金融带来的辐射作用,将石家庄市建设成为省域金融中心。

(二)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发挥石家庄市的产业规模优势,建设规模化生产及配套设施生产基地,着力提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循环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三)集约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发展结合当地资源特点与比较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提高绿色有机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可以举办观光乡下美景、采摘优质瓜果蔬菜等活动,大力拓展农业服务城市社会生活的功能;同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经营,带领农民拥有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 王博青,田晓静,马亚丽.石家庄商贸业发展战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9X).

上一篇: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现状、问题、对策探讨 下一篇:《小雪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