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使课堂魅力无限

时间:2022-10-22 01:53:17

“悦读”使课堂魅力无限

第一次接一年级的语文时,暗暗叫苦,但是后来的事情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有一次上课铃声落了,教室里仍是热闹非凡,于是我强压住怒火道:“愿意听故事的请坐好。”没想到,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连坐姿也端正了。一个《长发妹的故事》把孩子们吸引住了。孩子们对故事中的主人公表示了同情和敬佩,之后又纷纷嚷道:“老师,这个故事你从哪儿看到的?能不能再讲一个?”“故事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个感人的故事,好吗?”“好!”于是孩子们投入到了课文中,他们一改往常的表现,对课文的情节理解得很透,就连平时坐不住的调皮孩子也大有改变。这无意间的方法,竟有如此效果,我心中窃喜: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特点,我可不能再用教高年级学生的方法来对待这些刚入学的孩子们,我要用书来改变他们,让他们喜欢读书,爱上读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人受益终身,语文教学中更离不开阅读。当“阅读”成为“悦读”,语文课堂也会因此亮起来。

一、“悦读”,使教室书香弥漫

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教学生如何阅读,而是让学生喜欢上阅读。那么,教师应如何使学生“悦读”呢?

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一个教师“嗜书如命”,必然会影响他的学生。我常常在午休、课间活动等时间捧一本书坐到教室里看。有时我也会借学生手中的书来看。在学生面前看书,这一举动吸引了一大群学生围观,我就抓住机会给他们讲书中有趣的内容。一些学生在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慢慢地爱上了看书。

其次,“无中生有”。开始我知道有哪本好书的话,会告知学生,让他们去阅读。时间长了,这种方法对孩子们没有了吸引力。所以我耍了些小花样:“我听说某某书很好看,可是我找不到。如果小朋友们谁买到了,就借给老师看看。好吗?”于是没过几天,这本书就会在班级里流传开来。

最后,“故弄玄虚”。我常故作神秘地把几本书借给几个孩子去看,而且一定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于是,一下课,那些拿到书的同学周围就围满了人,大家迫切地想知道这是什么书,有什么精彩内容。孩子受到书的吸引,就会积极地去找这些书来读。不多久,这些书又在班里得到了推广。

现在,只要是课外时间,我都会发现许多学生手中捧着他们喜欢的书,并互相传阅,班级到处弥漫着浓浓书香。

二、“悦读”,使课堂精彩纷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对“流”与“源”之间的关系作了极其形象的说明。历代的专家、学者之所以博学,最主要应得益于大量的阅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小动物过冬》这一文,拓展到小燕子的过冬方式时,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春天时小燕子还要从南方再飞回北方呢?”当时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课后通过读相关课外书、查资料去解决问题。第二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说:“春天来了,北方也变暖和了,燕子自然就飞回北方了。”有的同学说:“北方的春天并不如南方的春天暖和,难道这时燕子就不冷吗?”同学们纷纷用自己的观点来论证,当时激烈的场面不亚于辩论赛。最后“读书大王”刘某说出了科学的解释,同学们听了都很佩服并询问资料来源,他很自豪地说是从科普类书籍中查阅的。

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会很自觉地去查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并互相交流。我会根据每个单元共同的主题,推荐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这种发散性阅读,就仿佛把一篇篇课文“加厚”成了一本本文学作品,信息量、阅读量几倍增长。课堂教学因为丰富的课外知识而精彩纷呈。

三、“悦读”,使课堂真情流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依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吸引力的。学生有了平时生活、阅读等方面的积累,一旦心灵被某件事、某个物、某个人所触动,学生就会有“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的写作冲动,这也是教师要求的真情实感。低年级的小朋友亦有同感,尽管他们写得不多,但都是真情的流露。

学生通过读书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撒娇的学生少了,调皮的学生少了,与同学闹别扭的也少了,互相帮助的学生越来越多……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让“阅读”成了“悦读”,并由悦再读,越读越“悦”,语文课堂更因“悦读”而魅力无限!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