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榕江县美丽乡村建设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22 01:50:26

加快推进榕江县美丽乡村建设调查研究

[摘 要]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农村、和谐农村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为确保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榕江县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此项工作,本人依次为课题,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结合榕江县的县情,提出了榕江县建设美丽乡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加快推进 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05-02

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为切实改善民生,确保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着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的思路,榕江县围绕“自然环境生态美、村容寨貌特色美、产业发展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还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对“如何加快推进榕江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现特作如下调研报告。

一、大力推进中的榕江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1. 自然条件与区域、文化优势。榕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国土面积3315平方千米。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深切,中间地势低落,山地特色明显。全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超过310天,十分适宜居住、避暑休闲旅游。是苗族、侗族祖源地,生活着24个民族,主要以侗族、汉族、苗族、水族和瑶族为主体,少数民族占84.66 %。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榕江县“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之乡”。拥有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B级景区、4个A级旅游村寨、5个B级旅游村寨和“都柳江精品线”、“古榕群”、“苗王庙”、“两汪超短裙苗族风情”、“晚寨琵琶歌”五个特色旅游品牌。

2. 基本格局和前期投入。根据《黔东南州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两高一场,两江一河一景”的具体要求,将车江1―5村作为榕江县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新建示范村,将四格、宰省、头塘、章鲁(车江四村)、寨头(车江五村)、荫塘(车江六村)、江边寨、晚寨、建卫、乌公、小丹江和空申等12个区域优势明显,民族风情浓郁,产业基础较好的自然村寨作为榕江县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她们在地理上南北相呼,东西相应,有连接成片,也有一枝独秀。目前围绕规划编制、摸底调查、拆迁安置、风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宜,截止2013年上半年,示范村2013年计划投入11200万元,已完成投资7100万元。推进村2013年计划投入2983万元,已完成投资1996万元。

3. 主要做法和美丽乡村“雏形”。按照“规划引领、有序推进、滚动发展、定工作量、定时间表、定责任人”的原则要求。(一)是加强组织,目标明确,稳步实施。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指挥长的建设指挥部,根据“黔东南新村组发[2013]4号”文件精神,确定了5个示范村,12个推进村,并已经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期工程,示范村启动整体打造工程、新聚居点、景观步道、寨内游览步道、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等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7100万元,完成工程进度35%。推进村主要以风貌整治项目为主,截止2013年6月,共计完成风貌整治提升1238户,完成投资1996万元。(二)是突出特色,扶持产业,努力做到“形神兼备”。“美丽乡村建设绝不能仅是涂脂抹粉”。“立足于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突出个性,根据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因此,榕江县拟在示范村大力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园观光、农家乐、民族工艺等项目的打造和建设,在推进村大力推进民族建筑、民族歌舞的建设和发展,以最终达到百姓受益,群众满意的目的。目前,已建成1个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园和1个村刺绣作坊,扶持示范村20户农家乐和乡村旅馆建设,推进建成村种养殖场累计6个、民族歌舞文艺队累计5个。建筑方面,以侗家鼓楼、风雨桥为招牌,辅以吊脚楼点缀其间,现代建筑与侗家木楼完美结合,得宜居和美观为一体,山山水水之间,独有一道亮丽风景。

二、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1. 群众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老百姓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但是目前,农民群众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整治工作只要涉及到农民的东西就开口要钱,甚至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严重影响了建设进度。

2. 时间紧、任务重、资金整合难度大。由于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时间紧,任务重是不言而喻的,至于资金投入,我县虽高度重视,但毕竟财力有限,在投入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时间完成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的重任务。

3. 规划有待完善,长效机制有待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无疑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虽然我县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尽量地精心规划,努力寻找一种既体现乡土特色,又禁得起历史验证的风格和模式,但许多地方还是不尽如人意,比如基础设施怎样才能体现其最大化作用,基础设施怎样才能融入地方特色等问题都还需要实践的验证。同时,由于榕江县美丽乡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相关机制都还未曾形成,尤其是长效机制,比如建设该如何立足长远,统筹发展,以及建设成型后又该如何科学管理等等,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4. 建设标准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榕江美丽乡村建设,除示范村外,大多还停留在拆迁整治,风貌提升,道路改造层面。但诸如民主管理、产业带动、和谐文明等事宜,还是摆在我们前进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难题。

三、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思考

在推进榕江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任面前,面对种种可见和潜在的问题,如何取长补短,因地制宜,走一条属于自己路,势在必行。就此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 大力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老百姓即是建设的主人,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百姓主人翁意识,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下,我们仍未得到老百姓大力支持,跟他们的“不理解”是有很大关系的。工作中,应该通过村民大会、村干、宣传单、张贴告示、走村入户等方式,以服务的姿态,从思想上让老百姓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

2. 多元化投入。可学习先进,建立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一)是整合项目资金。对所有支农项目梳理整合、分解安排,会同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二)是财政“以奖代补”。以政府资金解决村庄建设前期启动资金问题,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推进较好、达到标准的实行以奖代补。(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实行整体策划、分村包装,积极向国家和省、市申报建设项目。(四)是吸引社会资金。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投融资办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榕江美丽乡村建设。

3. 因地制宜、特色定位,在实践中推进科学管理。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定位,除了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外,有必要聘请专业的或者是从本土走出去的乡土人才参与其中,合力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支点,提升高度。同时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走科学之路,形成长效机制,长足发展。

4. 狠抓产业强村,推动纵深发展。经济发展、生态发展、文明发展、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还是经济发展。(一)是考虑“做强一产业”。即利用各方资源,在美丽乡村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新格局。(二)是扎稳根基,狠抓“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依托榕江独有的民族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民族工艺、蔬菜水果,名贵药材产业,形成“人无我有”的优势。(三)是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以点带面,纵深发展。充分发挥现有农业示范园、香猪产业、小香鸡养殖、葛根种植等优势,采用“寄养+代销”、“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周边,带动建设中的榕江美丽乡村的发展。(四)是统筹布局,协调“农林渔副”综合发展。注重发掘和发挥林业、渔业和副业在建设榕江美丽乡村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榕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2]《黔东南州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上一篇:玉米全程机械化覆膜高产攻关技术总结 下一篇:陕西关中麦区杂草防治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