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中两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时间:2022-10-22 01:11:21

“测量平均速度”中两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摘 要】物理教材的编写是一项系统,科学而又复杂的工作。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2012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测量平均速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物理 教材 测量 速度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刚接触物理,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学好物理。从教材方面来看: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八年级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现象多,要记忆的概念多,物理规律逐渐增多。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教学方式应多样化,落实科学探究,语言规范,注重学生学力培养。而在本节教材2012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编写中就出现了两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虽然问题不大,但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笔者在此提出,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第一,关于角标的问题,教材是如下给出的: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装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实验步骤如下: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低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道金属片的距离S2。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笔者认为作如下改动更能体现物理的特点:

实验装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实验步骤如下: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把s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根据测得的s、t,利用公式v=s/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1。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所s1用的时间t1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理由如下:根据物理课程的特点及其逻辑性,学生才刚开始接触物理,教师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传授物理的研究方法、思维方法。而教材中角标的标注未体现出物理的逻辑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在理解物理规律时更吃力。而整段的平均速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教材未体现的数理关系、逻辑关系不明朗,层次不清,不利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我们都知道,角标的使用在理论上是可以任意标注的,区别开各量就行,但在实际使用时必须考虑各物理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物理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会学习。

第二,应在教材中体现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各种方式提出均可,这样更有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平均速度。虽然大家都可以说,只要老师在上课时提醒一下学生就可以了,但那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的。把这个小问题补上,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各段路程上速度的不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理由如下:

1. 这一问题体现了物理的一个基本数理关系分―分―总。上半段、下半段及全程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应该让刚接触物理的孩子们很快就能明白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学习物理的一些思维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2. 应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科的一个特点:重物理过程。本节教学内容是一个探究性实验,实验过程是先探究全程平均速度,再求上半段平均速度,最后引导学生分析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这样做,无论动手过程,还是思维过程都非常清晰。笔者认为,教材中应体现出这种关系。物理现象的分析,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计算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分析清楚物理过程,过程不清,学生思维就混乱。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大都与物理过程不清有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物理的过程中去收获成功,去体验快乐。

3. 通过比较分析各段的平均速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一个学生全家自驾游,在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一限速标志80。而学生的爸爸未注意到该标志,按一般高速公路的要求驾驶120km/h,结果回家一查车辆扣分情况,扣3分,罚款200元。从该例可以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一步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愚见,作为一名在藏区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多年的老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们应该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教材、学生、教师、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师要能动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学生才能从心里喜欢物理。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各种因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学生才能学好物理。

上一篇:控制桂西堆积型铝土矿品质优劣因素探究 下一篇:带式输送机运行中胶带跑偏的分析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