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才华之喻

时间:2022-10-22 12:46:55

八斗之才——晋宋间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植,字子建。他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推重。所以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又对曹植作了高度的评价。后人因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唐李商隐《可叹》中说:“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七步之才——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深受曹操的喜欢。曹植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成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免去了他的死罪。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夺席之才——《后汉书·戴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喜欢谈经,在正月初一令能够谈经的群臣百官互相诘难,凡在经义上辩驳失败者,就将座位让给辩胜者。侍中戴凭熟读经典,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因而连续取胜,一连坐了五十余个席位。后人把这种善于舌辩之才称为“夺席之才”。

夺锦之才——《隋唐嘉话》载,武则天曾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未几,宋之问诗亦成,武则天吟赏不止,以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赏与宋之问。后人因以“夺锦之才”喻指才识超群之士。明高启《谢赐衣》中就有“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句。

扫眉之才——扫眉,即妇女画眉毛。唐代才女薛涛以其出众的才华和美貌,以及与当时文人骚客的诗书唱和,成为当时著名的女诗人,被称为扫眉才子。唐人王建诗云:“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咏絮之才——《世说新语》记,东晋重臣谢安举族雅集,与兄弟子侄一起讲文论道。恰逢天降大雪,谢公忽发兴致,问大家道:“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叹。后世就称其为“咏絮之才”。有才如此,怪不得她嫁给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还感到委屈了自己,大发牢骚说:“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王佐之才——《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王佐即辅佐帝王。苟或投奔曹操时,曹操拉着他的手,说:“这是我的张子房啊!”他出生于颖川郡一个极有名望的家族,南阳名士何隅对荀或推崇备至,说他是“王佐之才”。永汉年间,他被拜为守宫令。董卓作乱朝纲,他弃官回乡,对家乡的父老说:“颖川是兵家必争之地,天下有变,则这里必定会遭受战火,应当尽早离开。”父老们都犹豫不决。荀或独自率宗族去了翼州。后来,董卓部将李榷出关东一直掳掠到颖川一带,留在颖川的乡亲们果然被乱军杀害,由此,人们不得不佩服荀彧的远见卓识。

上一篇:我真的很爱你 下一篇:心灵天使 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