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促进幼儿环保意识养成

时间:2022-10-22 12:40:59

环境教育促进幼儿环保意识养成

环境教育的重点是教师如何为幼儿创设教育环境,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怎样运用这些环境优势为环境教育服务?笔者所在校着重在“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和“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上下功夫。

教育中的“生态性”

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但首先应该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孩子们最喜欢,也最容易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生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利用幼儿园的内部环境,培养幼儿的生态保护意识,为幼儿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的幼儿园环境,种植各种树木如桂花树、叶玉兰、石榴树。“树”的活动,就选择在幼儿园里进行。那里有大树、树根、小树,并有场地让幼儿认真观察、探索、游戏。拥抱大树,做一下深呼吸,感受大树给我们带来的清新空气,使幼儿理解了大树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了如何爱护树木,对损害树木的行为马上采取行动。这样,既增强了孩子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也使他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关系,一草一木都具有生命的意义。

在班级创设环保意识

自然角是学校每个班级常设的角落。学校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然角、种植园地的内容,并加强管理,进一步帮助幼儿认识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与自然更多地接触,增强幼儿感性认识。

绿色植物角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能感受到绿色,感受生命,有丰富的植物,既漂亮又美观。在孩子眼睛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记得幼儿刚入班时,来自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存在差异。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及常规培养还未形成,存在撕图书、摔玩具、揪叶子等现象。我们从情感入手,告诉孩子叶子是小树的头发,你揪它的头发疼不疼?孩子们说揪头发最疼了,此后再没有发生这些现象。由此孩子们了解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它和人类的关系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孩子知道后更加爱惜它们了,像大人呵护自己的宝宝一样给它们浇水,不碰倒它们。孩子们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还揭发自己的妈妈曾经踩过幼儿园的草坪。

在家庭创设环保行为

从家庭环境入手,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家庭是幼儿最亲切的场所,先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庭环境,感受家庭的整洁、舒适,养成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件小东西入手,逐步养成珍惜资源的习惯,再从家庭延伸到周围环境,观察社区周围的设施及一草一木,懂得爱护周围环境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不攀摘花草树木,不破坏公共卫生设备,做好门前“三包”,共同维护生活小区的环境美观。进而延伸到街道、商场、公园、电影院等活动场所,懂得维护公共场所卫生。这样,从家庭环境开始逐步向户外延伸,让幼儿初步懂得什么是环境,应该如何保护环境的道理。

设置家庭自然角,增强孩子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家庭自然角”是让孩子了解自然环境的最小而又有效的窗口,既简便又安全,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孩子要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亲自体验,发现许多有关植物、动物,以及污染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从中受到教育。家长要根据自家居室的空间条件,利用阳台或走廊的一角让孩子做“鱼儿为什么死了”“小花为什么干枯了”等实验;饲养些比较方便管理的小动物,如小乌龟、小泥鳅、小鹦鹉等,种些容易成活的花草,如太阳花、一串红、仙人掌等,为孩子准备些适合他们使用的,不易打碎的,没有危险性的工具,如塑料小桶、小杯等,指导孩子去照料这些小动物和小植物,提醒孩子定时添加饲料和清洗、定时浇水、施肥。让孩子在细心照料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逐渐培养孩子对这些小动物、小花草的关爱之心,进而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保护意识。

节日活动中,养成绿色文化意识

根据一年中的环保纪念日,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森林日”“植树节”等,充分利用这些节日为孩子们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期间,笔者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活动方案:①亲近自然。首先让幼儿走进自然,萌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让他们用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感受树木的特征,了解树木对净化、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感知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②图片展。为了这次活动,笔者收集了大量有关树木被砍的照片、图片,使孩子和家长们更真切地了解到树木的遭遇,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种植和保护树木的欲望,增强责任感。③我是环保小卫士。组织幼儿走向社会进行宣传活动,来体验担当环保小卫士的光荣与自豪,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事后,笔者还把各国的植树节日做成卡片挂在教室里让幼儿欣赏,了解植树节的文化背景,培养孩子的绿色文化意识。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方式,教师要注重教育目标中的知、情、意、行,带学生走进环境教育的园地。通过令人陶醉的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回到大自然中,去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激、敬畏与尊重,让孩子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城北幼儿园)

上一篇:校本项目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微探 下一篇:双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的优化和教师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