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要“肯实干”

时间:2022-10-22 10:56:26

教师备课要“肯实干”

[摘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变得热闹活跃,气氛融洽。但在新课程改革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文教学片面吸收了新课程理念,忽视了教学的基本精神――求“实”。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

跨入21世纪,一场全国性的基础教育改革将语文教学改革推向高潮,而阅读教学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阅读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变得热闹活跃,气氛融洽。但在新课程改革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文教学片面吸收了新课程理念,忽视了教学的基本精神――求“实”。本文以中学课文《背影》为例,通过对教师、学生的解读调查,从“教师备课”方面,浅谈“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

教师备课要“肯实干”,是指教师应有踏踏实实的备课精神,对自己提出精益求精的备课要求,广集资料,深入思考,吃透教材,科学设计,不想当然,不投机取巧,不应付了事。

一、“备教材”要“实心”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教材就没有法儿。”因此,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实心实意地钻研教材,不依赖教学参考书,不走马观花。

首先,态度认真,虚心学习。调查中,有教师认为:“《背影》语言平淡,叙述平庸,仅‘望父买橘’一段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可圈可点。但是,学生中的写作高手也能写出来。只不过《背影》创作于白话文初期,又是朱自清的作品,因此被奉为经典罢了。”试想:如果教师以这样的态度教学,能引领学生体会此文的妙处吗?

《背影》创作于1925年,1930年首次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此后二十年,入选多家教材,地位稳固。1951至1978年,因政治问题被否定。1980年再次被收入初中语文教材,直至今天,无论在大陆还是香港、台湾,《背影》都是中学教材必选的经典。“短短的一篇《背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却留下了一个长长的令人深思的背影”。这样一篇散文,说它是经典,选它入教材,难道仅仅因为它“创作于白话文初期又是朱自清的作品”吗?难道众多文学评论家和语文教育家的眼光不及中学教师?著名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态度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面对每一篇课文,都应树立经典意识,以学习的态度,谦虚地阅读教材,把文本解读落到实处。

其次,动情阅读,深入思考。深入文本,就是教师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文本细读。阅读中,教师应抛弃旧有框架,不带任何成见地阅读,以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深入地文本细读,能给教学设计输入新鲜的血液,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教师应当好好学习一下文本细读理论。

再次,扩展阅读,广集资料。仅仅依靠自身力量的文本细读是不够的,备课中,教师还应广泛阅读各种文献资料,开拓视野,加深认识,以更高的视角俯视文本。例如,如果教师读了倪文尖的《〈背影〉何以成为经典?》,就会了解《背影》成为经典的“超保护的合作原则”和“它内在成为经典的素质”;如果读了孙绍振《〈背影〉的美学问题》,就会知道它的审美价值和教学意义;如果读了傅书华《永远的〈背影〉》,就会思考“中国传统文人对父辈的忏悔情结”……这些扩展性知识,教师可以不讲,但不能不看,不能不懂。

二、“备学生”要“实际”

“备学生”要“实际”,指教师备课时要真正了解学生,尽可能地做一下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解读水平和疑问所在。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着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为了解学生的初读体验,笔者找来两名十三岁的初中生进行解读调查。调查发现,两名初中生在读《背影》时很认真,很真诚,只是,读完后,学生质疑:这样的事,发生几率不大。火车站到处都有卖水果的,为什么非要爬月台买橘子呢?这样的质疑,如果教师做过课前调查,就不会有后文“背景介绍”不重要的思想。没有课前调查,不知道学生的疑问所在,整堂课无论讲得多精彩,都是无用功。

三、“备教法”要“实用”

“备教法”要“实用”,指教师在整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上,每一个环节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具体可行,科学有效,不能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颖、华丽而失去科学性、实用性。

调查中,一位教师谈起他的教学设计:

为了让学生体会父亲爬月台的艰难,教师让班里最灵活的两位同学到讲桌前做“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的动作,并保持五秒钟。两位同学坚持不住,老师趁机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连五秒钟都坚持不住,那位年老体弱的父亲爬上去有多困难啊!”于是,同学们感动了。

这个教学设计,乍看很精彩,可仔细想:“保持五秒钟”与“爬月台”一样吗?“爬月台”是动态过程,而“保持五秒钟”是把这个动态过程静止化,难度远远大于“爬月台”。教师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教学设计应当是科学的,可行的。

一堂精彩有效的阅读课,凝聚着教师艰辛的汗水,能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因此,教师备课一定要肯实干,把每个环节想到细处,落到实处。

上一篇:润物细无声,用爱的雨露滋润幼小的心灵 下一篇:漫谈小学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