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泛赋 赏析

时间:2022-10-22 10:53:39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赋是中国古代产生很早的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在汉代是讲究辞采和铺陈的大赋,魏晋时期发展为讲究骈丽对偶、篇幅短小的徘赋,再经过唐代有严格音律限制的律赋,到了宋代,便产生了更便于抒写情怀、描写物象的散文赋,就是既保留了传统赋体诗的特质与情韵,在形式上也保留了用韵、句式整齐或主客问答等特点,同时又打破赋在句式、声律、对偶等方面的严格限制,更多地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克服了板滞僵化的弊病,显得自由灵活,生动清新。

明末民族危机已至,整个社会千疮百孔,国破家亡的现实激起赋家伤时悲世的情怀,一批背负国仇家恨的少年赋家迅速成长,以辞赋抒写时代血泪。夏完淳就是其中之一。他十七岁以身殉国,临刑义不受辱、立而不跪、神色不变,他的人格精神在辞赋中得到完满的体现。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寒泛赋》作于隆武二年丙戌(1646)冬,此时夏完淳16岁,参加抗清斗争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抗清的屡屡失败,使夏完淳心中不免有些伤感。但是夏完淳抗清复国的志向坚定,失望中仍存希望,无时不刻不在为收拾河山重整旗鼓而努力。其辞赋饱含着反清复仇的雄心壮志。

《寒泛赋》全文共分为六段。第一段,作者交作时间和内心情感。先点出时间:“隆武二年丙戌(1646)冬作”。目的:“为冬日飘泊所作”。而后总括赋包含的内容及情感:“烟波之景山河之泪,江海之心与规恢之志,皆寄于篇中。”“烟波之景”、“江海之心”八个字,简淡清疏,写出一种广阔的艺术意境。“山河之泪”、“恢宏之志”抒发出作者面对山河破碎但收复志向坚定的情感。“皆寄于此篇中”仅用十六个字概述了赋的全部内容及寄托的情感。

第二段,“若夫河海之广,虽折苇而可杭;江汉何深,亦浮杯而可渡。”开头描写河海的广与深,仅折苇浮杯便可渡过。看似写景但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复国是存在难度的,但作者志向坚定。“折苇浮杯”便可渡江。把自己比作方舟一叶,采用对比写出了自己渡江的容易。“况乎方舟一叶,既无濡轨之忧;野航双桨,堪问迷阳之路。能无吊西方之芳草,恸哭途穷;伤南浦之寒烟,凄其岁暮者乎!”作者运用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自己复国的决心。“余也敝裘风宿,短发霜侵。北首而怀汉腊,南冠而咏越吟。夙昔波涛之命,平生江海之心。”面对生存凄苦,但是心念旧国,时刻不忘复国志向。“虽宋玉悲秋,戒魂游于湘浦。而王猷泛雪,还兴尽于山阴。矧乃击水三千,巨鲲于溟壑;通衢十二,泣枯鱼于釜。仲御则海滨击楫,伯牙则山水鼓琴。江避世,不厌其深也。”此处引用典故,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而来说明自己的志向。

第三段,此段中出现大量描写景物的句子及大量的典故。“冰池翠洁,寒江碧鲜。木兰倚棹,芙蓉刺船。鹦鹉烟波之舰,风雪之天。”“三江落梅之雪,五湖衰柳之烟。”“秋蓬乱飞,古木微脱。寂寞潮回,苍茫云合。江凫浴其平沙,寒鸦噪其晚叶。”凄苦肃穆的景象跃然纸上。通过这些景象作者联想到几年以来为了反清复国而战死沙场的同胞们,不禁潸然泪下。“数声出浦之渔歌,几点平原之鬼火。迷青雨于荒洲,断黄云于古渡。荒丘无字之碑,华屋何人之墓?隐隐遥山,苍苍平戍。伤心半死之蘼芜,满目无花之古树。吊故渚之秋莲,访芳洲之残杜。既击汰于回溪,复停桡于歧路。猿而呼风,天低低其如雾。”全段中全是景物描写,但作者内心的情感都渗透其中。景物的萧条悲凉,就是作者内心的真是写照。

第四段,上段中透着作者心中淡淡的惆怅,此段中作者惆怅之情更加沉重,借典故、景物的描写来传达作者内心的情感。“鱼无情而仰沫,鸟欲飞而难度。”用鸟比喻自身的处境,说出了自己欲报国而现实的境况困难。“霜满乌啼之夜,风高鹤唳之村。”二句的描写更加传达出悲凉的气氛。虽然作者心中存在着惆怅悲凉之感。但是心中复国的志向从未改变。此句中结尾处的典故更是传达出作者心中的情感,写出自己不忘故国,心念旧恩。对国家的忠贞之情跃然纸上

第五段,面对山河破碎产生惆怅悲凉的情感,使作者心中不免想到昔日的情景,进而更加怀念过往,于是此段中出现了大量描写往昔繁盛景象的语句,繁盛和衰落相比较进而更加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三春斗草佳人,二月踏青年少。绮罗彩舫之徘徊,箫鼓画船之缭绕。柳丝春断,梨花风晓。夜夜合欢之花,处处宜男之草。”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使人沉醉的画面。“二月踏青”、“绮罗彩舫”、“箫鼓画船”、“柳丝春断,梨花风晓。”迷人的景物描写使我们与作者一同进入梦一般的美景之中。体会到了作者“醉杀莫愁之湖,梦尽江南之道。”“云水迢迢,秋光渺渺。回鸣鹤之吴舟,激采菱之越棹。隔浦红莲,牵舟碧藻。”随着景物描写的不断变化作者心中的情感由此一转,“锦帆之月虚凉,彩缆之风微袅。歌舞如灰,莺花已老,访青翰之鄂君,挟西泠之苏小。”其中“歌舞如灰,莺花已老”的景物描写,作者把我们从对过往繁荣景象的沉醉中召回,使我们体会到作者眼下的境况和悲伤的心情。结尾处在又一次使用典故,给我们古今不断穿越之感。

第六段,上段结尾处作者并没有因为现实境况的困难而迷失方向,心中的复国志向依旧坚定。此段中作者又想到昔日故国军队的骁勇善战,国力的强盛。“至若春泛,组练秋明,三千水犀之甲,十万伏波之兵。”使我们看到了兵力的强盛。“黄龙烟迈,青雀云平。军中鲛属,帐下龙旌。火攻下策,泽国长征。兰帛之帆如月,露桡之壁为城。仓海君之意气,桓灵实之功名。”简单的描写便写出了战士的骁勇善战,国力的强大。“三百九桥兮寒雨白,七十二峰兮晓烟青。连洪涛兮废垒,积荒葭兮故营。沧波不极,烟月无情。”由往及今,作者写景物的衰败反衬自己的处境。“绿沉冰断,宝刀夜鸣。哭楼船之杨仆,葬海岛之田横。落霞飞而天断,斜月动而风清。”烟月无情但人有情,运用典故写出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流露出作者复国的决心。“同怀三妇之艳,再感五侯之鲭。亡泽中之桓楚,剩江上之陈平。祖逖则临流欲渡,范蠡则沼吴未成。博昌之船已废,浔阳之无声。”运用多个典故来说明自己现在的境况。用古人的遭遇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未受灵威之简,难逢仓水之精。榜人再唱,客子数惊。小海则乌鸢已厉,大山则桂树独生。烦郁江鱼之婢,浩荡海鸥之盟。前鲻而后,弄江华而拾水英。”自己虽欲报国但毕竟能力有限。“虽欲乘槎而问天,不禁零泪之沾缨也。”因此伤感之情不免产生。

夏完淳《寒泛赋》创作具有时代特征,一是富有时代特征的思想内容,夏完淳的此篇赋表现了抵御外辱、矢志复明的心志,抒写了兴亡之恨、山河之泪、家国之痛,歌颂、悼念为国捐躯的师友,痛斥了腐败的朝政。二是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寒泛赋中具有饱满的爱国精神、充沛的乐观精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悲壮的牺牲精神。

上一篇:关于《美国偶像》与《中国好声音》对比产生的... 下一篇:铁依甫江·艾利耶夫“唱不完的歌”的思想艺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