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偶像》与《中国好声音》对比产生的思考

时间:2022-07-05 02:10:59

关于《美国偶像》与《中国好声音》对比产生的思考

摘 要:《美国偶像》到目前已经播出了十二季,每一季都拥有很高的收视率,是一档很成功的选秀类节目,其中很多特点是值得我们中国本土化的节目借鉴和学习;而《中国好声音》作为中国新兴的一档本土化的选秀类节目,在节目的编排上非常具有自己的特色,现在对两档节目的特点进行对比,希望两档节目可以相互借鉴。

关键词:声音;大众参与者;评审方式;导师制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一.《美国偶像》与《中国好声音》概述

《美国偶像》是由福斯广播公司主办的美国大众选秀节目,它的原型是英国电视节目《流行偶像》。节目的人气非常高,收视率居于美国黄金时段的榜首。首届比赛结束之后,便挖掘了美国歌坛的优质偶像,一时间偶像旋风席卷全球。

《中国好声音》是引进荷兰的原创节目《The voice》,2012年7月在浙江卫视播出,节目一经播出便获得观众的种种好评,并创下很高的节目收视率。独特的导师模式也成为这档节目新的亮点之一。

二.两档节目的价值创新相似点

(一)参与者均为大众

两档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节目的运作模式是很主要的因素。因为最有创造性的人才来自于大众,所以最有发言权的评委也应为大众。两档节目均有很好的大众参与,在《美国偶像》节目中,大众支持率成为决定选手去留的重要方式。过程中的短信电话投票形式,决定了选手的命运,参与者的增多,不仅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更加增加了节目的经意效益,可谓一举两得。在《中国好声音》中,与现当下流行的微博互动相结合,电视节目有机的和网络结合在一起,也是收视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参赛的选手都是大众的其中的一份子,从海选开始站在舞台上的都是平民,他们身着朴素,并没有明星大腕的华丽,真实性与参与性成为节目成功的重要元素。

(二)声音成为重中之重

这两档节目都不同于之前的选秀节目,外形在这两档节目中并不重要,相反好的声音,动听的歌声才是节目亮点。无论的是什么职业,无论你外形多胖,这都不会阻碍你成为明星,只要你有好的声音,你就有可能成为明日之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给了好多自己认为外形不好不可能成为明星的人更多的机会,也在无形之中扩大了观众群体,年龄、长相、身材这些明星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都不在重要,这增加了无数观众观看欲望,因为在华丽包装之下的明星毕竟只是少数,也缺乏一些生活中的真实。像《美国偶像》第三季的冠军范塔西亚-巴林诺,就是一位平民代表。黝黑的皮肤,肥胖的身材并没有阻碍她打败七万名其它选手,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之下,她成功登顶。又如《中国好声音》的平安,平凡的外表之下,有着不平凡的嗓音,他动听的歌喉,让他成为了全民的偶像,并且登上了蛇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些成功的选手,并没有很强大的舞台包装,也不会表演热辣的舞蹈吸引观众的眼球,他们的完胜,完全是因为自己完美的声音,因为在这样的包装年代之下,纯粹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少,干净的声音一旦发出,就会直击观众的心底,产生共鸣。这也是节目成功的关键之处。

(三)主持人成为节目配角

这两档节目中的主持人都在节目中很少出现,多采用的是评委与选手之间的互动,还有选手自己的叙述,主持人只有在节目开始和广告播出时间出现,以《中国好声音》为例,节目的主持人是华少,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节目中,只有节目最后播冠名的时候他出现了40秒的时间,这也是他在节目中出现的最长时间段。相反,选手自己的陈述时间变长,自己表述自己的心灵独白,更具有真实感与亲近感,主持人的作用如此之小,那整体的节目节奏如何控制成为一个问题。在《中国好声音》中,隐形的主持人就是评委中的庾澄庆,他曾经担任过台湾多个节目的主持人,有着丰富的主持经验,这样的安排,选手可以与导师自由对话,导师在问选手问题的时候,也就传播了很多关于选手的个人信息给观众,这样的节目形式,不仅自然流畅,而且一改传统节目的死板模式,让节目有了新的活力。在《美国偶像》中,选手更是畅所欲言,许多选手在节目中都表达了对评委意见的不满,这样直接提出的方式,更加提高了节目的真实性,也是激发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挑起观众的收尸兴趣。

三.两档节目的创新价值的不同点

(一)两档节目的评委参与模式不同

《美国偶像》采用的是评委点评的方式,轻松幽默的点评与询问方式,让节目多了很多选手与评委之间的互动,但这样的节目设置仍然缺少一种评委与选手之间的亲近感,评委扮演的是局外人的身份,他们仅仅是观众的代表,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之中,他们冷静的分析每位选手的好坏,决定他们的去留。虽然评委也在尽量融入比赛之中,会随着选手的演唱左右摇摆,也会在选手表演完之后惊呼叫好,但是仍然让观众觉得每位选手的去留和评委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评委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比赛之中,似乎评委的决定比选手的表现更加重要。评委的言论和态度会对选手以后的表现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中国好声音》是去年才兴起的节目,这档节目可以能考虑到之前的选秀节目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在评判模式上做出了改变,它采用的是将评委转化为导师这种新型的模式,邀请著名的歌手担任导师,导师挑选学生,与学生共同进退。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培训,在导师与导师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这是节目一大创新的看点。导师之间相互起哄,相互吹捧,有时却不乏自嘲,自我批评等表达方式,诙谐不失专业性,幽默却又有严肃,激起了观众的收视兴趣。

(二)两档节目的评审方式不同

《美国偶像》作为一档传统的选秀类节目,评委五人,均为著名的影视明星。他们高坐在位于舞台对面的评委席中,评委席与观众席在一起,只是高度略微突出,选手随着前期拍的视频自述出场,出场以后便直接开始演唱,之后评委简单进行点评这样的模式。

在《中国好声音》中,沿用这样的评委模式,座位的安排也效仿《美国偶像》,但在其基础上略有创新,导师背对选手,先闻选手的声音,满意就按按钮旋转,转正之后再看到选手的面容。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新环节,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模式保证评委不会受到选手长相、外貌的干扰,纯粹只为声音,当然这样的转椅也在前期的制作上增加了难度。

(三)两档节目的选手曲风设置不同

《美国偶像》选手进入十强之后,演唱的曲目是同一歌手的不同曲目,每一期节目选手都要挑战新的不同的曲风,如果你想成为美国偶像的冠军,那你必须会演唱各种风格的歌曲,或者摇滚,或是抒情,或者朋克等等,不仅需要具备这些素质,你还必须具备音乐底蕴,因为这不仅仅是在翻唱,你必须在演唱的同时唱出自己的风格。美国偶像的参赛选手常常有人站在台上即兴创作歌曲,完全改变彩排时的风格,依据现在突然有的灵感,创作出新的优秀的乐曲和作品,这是非常值得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中国好声音》在这方便相对保守,歌手大多选择翻唱歌曲,有些也会有自己的改编,导师也会依据选手的特点为其进行歌曲的选择和改编。但是,在导师的帮助之下,选手缺乏的是自我对音乐的一种驾驭,有些选手仅仅是拥有较好的声音条件,然而在音乐素养方面,确实有一点点欠缺。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发展的选手,这样会为中国的音乐市场增添去多新的元素和活力。

综合以上的对比,发现两档节目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能够成为收视率极高的电视选秀节目,发扬各自优点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创新,适应现在观众的需求。这一点《美国偶像》就实行的非常好,到目前已经有开播十二季,仍然有很高的收视率。《中国好声音》作为中国本土新兴的选秀节目类型,目前正在播出的第二期也有很高的收视率,希望它可以成为中国本土一档有品质的选秀类节目。

上一篇:现代怀旧与身份认同 下一篇:寒泛赋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