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旅游深度开发的战略构想

时间:2022-10-22 10:14:27

内蒙古草原旅游深度开发的战略构想

草原旅游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旅游产品,是近年来大规模开发的主要旅游产品。然而,在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草原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资源开发档次较低、旅游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基于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与构想,从而为内蒙古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草原旅游;深度开发;战略构想

一、草原旅游及综合分析

(一)草原旅游

关于草原旅游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钟林生等认为草原旅游的定义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的旅游产品;赵雪认为“草原旅游是指在草原地区以草原风光、气候和少数民族的民俗、民情为旅游目标,以具民族特色的歌舞、体育、餐饮、观赏、避暑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以及为这种旅游服务的经营活动”。 这些定义有的是基于旅游者的视角,有的是基于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的视角,但都是基于旅游者需求、旅游经营者利益诉求和地方社区的综合利益而确定的一种产业发展战略观。因此,草原旅游,主要是指以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发展旅游产业的一种战略模式。

(二)草原旅游发展的综合分析

1、资源是草原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草原景观是草原旅游发展的载体,草原景观质量是草原旅游资源重心。另外,草原文化风情已成为草原景观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草原旅游将产生深刻的作用。最后,从草原旅游资源的整体组合情况来看,草原景观与其他一些自然景观相互匹配,尤其是森林、湖泊与草原的结合,互相相辅相成,错落有致,视觉冲击力极强。

2、旅游环境是草原旅游发提升的背景依托

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必须是一个风光秀丽,未受破坏和污染,并能够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为心理活动的地区。尽管草原旅游景观非常美,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草原地形相对来说平坦空旷,视眼宽,缺少层次感,;色彩单一,以绿色为主调,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降低其吸引力。但是适宜开展的场面热烈的旅游项目,如那达慕、赛马、射箭等旅游活动,也能满足旅游者寻求刺激的心理。

3、旅游客源市场实现草原旅游价值

旅游区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有时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及大城市的距离。例如希拉穆仁草原,利用资源经济学研究,它具有很高的草原旅游利用价值,但是,要想实现这种价值,必须建立良好的草原旅游生态系统,需要旅游目的地的政府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确保草原生态系统安全。

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草原旅游发展的保障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草原旅游地的整体开发规模和消费水平。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一些旅游企业才会大规模的投资大型旅游地的开发。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靠近京津,毗邻八省,北部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 221公里。因此,内蒙古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

5、决策者对草原旅游发展的影响

在开发的过程中,投资决策者对草原旅游的发展、开发档次、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到草原旅游地的发展。

二、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一)开发现状

草原旅游一直是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草原旅游产品也成为了内蒙古旅游业的主打产品。据统计,内蒙古已开发草原旅游点42处,其中格根塔拉是国家AAAA级景区。内蒙古主要的草原旅游五大景区是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深度开发,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1、开发规模小而且分散

内蒙古的草原旅游区多,但是开发规模小而且分散,造成基础设施和管理成本高,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明显的特色,还造成深层次开发的成本高,另外单个旅游区不具备宣传促销能力,知名度难以提高。

2、旅游产品单一

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产品体系不丰富、地域之间的草原旅游产品开发内容单调,草原旅游产品出现大区域的同质化,缺乏层次感,差异也较小,在开发方式、活动方式和组织上严重雷同,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

3、开发方式简单、管理水平偏低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主要存在现代管理知识缺乏,接待档次低,忽略了游客深层次需求,管理手段落后,忽略了区域草原旅游开发的整体性,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不显著等现象。旅游市场营销的手段较少,能力较弱,旅游季节性影响相对较大,旅游对外宣传力度不大,缺少地区整体形象和旅游产品品牌效应。

三、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的对策与战略构想

(一)有效的与蒙古族民俗风情的有机结合

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必须向观光度假型和观光参与性旅游转变,就应当将草原生态景观与当地蒙古族民族文化风情有机结合起来,将“无形”的民族文化融入“有形”的自然草原风光中,开展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将大众性与参与性列为开发的重点,如游客观赏蒙古族婚俗表演、服饰展演、以及歌舞活动,并能使游客参与其中,会使游客有新奇的体验和感受;在草原旅游区组织蒙古民族的摔跤、赛马、射箭等竞技项目,让游客体验到惊险、刺激的旅游活动;还可以让游客走进牧民的家里,亲身体验蒙古族的民族生活,让他们体会和领略蒙古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二)注重与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

在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上,还有其他许多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观,因此,在开发草原旅游的同时,应该将其他形式的旅游同时开发,如温泉疗养、森林旅游、湖泊旅游等,综合发展旅游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开发自然资源,扩展旅游产品,而且可以增强旅游市场的感召力,为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增强广告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扩大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营销推介的深度和广度,政府和旅游部门应该努力拓展客源市场,除了在当地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体做好旅游外宣工作外,并在中国草原网、新闻网等开辟专栏,优先安排旅游营销广告等进行宣传。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把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有步骤的推向社会,进入国内外旅游市场,激发、诱导旅游者前来游览观光。

(四)协调好与其他各业的关系

草原旅游的资源条件和经营特点,使它在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草原旅游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草原旅游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环保的情况下适度开发,尤其要协调好旅游与农业、牧业与林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促进。

(五)鼓励社区参与旅游业和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获得经济利益,是促进社区居民保护旅游景区环境的前提。是旅游业开发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通过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激发当地牧民的旅游开发意识,积极参与旅游生态保护、旅游产品宣传和旅游项目投资建设中,通过参与而享受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

四、小结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是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发展内蒙古草原旅游优越的条件。可是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由于起步较晚,正处于初级阶段,与很早就发展的草原旅游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成为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因此,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深度开发应走出一条突出民俗特色的发展道路,找到正确的市场位置,与同样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地区形成差异性,拥有地区草原旅游特色,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旅游者。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上一篇: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及生态旅游的发展研... 下一篇:赢得客户就与其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