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福建省机电出口企业发展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22 09:43:03

后危机时代福建省机电出口企业发展策略探析

摘要:面板数据分析显示,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存在出口竞争力弱、依存度高、市场集中、核心技术缺乏等主要问题。后危机时代福建省机电出口企业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多渠道降低汇率风险。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福建省;机电出口企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3-0047-04

自1996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一直稳居福建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的交椅,成为福建省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额更是高达2939597.8万美元,“十一五”期间出口总体规模是“十五”期间的2.4倍。在机电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机电产品健康持续发展,不仅是福建省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福建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福建省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支撑。 一、当前福建省机电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 (一)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 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提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来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RCAij=(Xij/Xtj)÷(Xiw/Xtw) 其中,xij表示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j表示国家j的总出口值;Xiw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w表示世界总出口值。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一般认为,RCA>2.5,则j国(地区)在i产品上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1.25

数据显示,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RCA值基本上是小于0.8,说明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在我国出口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产品出口依存度高

出口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国内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它反映一国国民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联系程度,出口依存度越高,说明该国国民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越高。本文用福建省机电产品的出口值占福建省机电产品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说明福建省机电产品的出口依存度。数据表明(见表1),近几年福建省机电产品的出口依存度在50%左右,而同期我国的出口依存度约为35%;若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期10%~14%的出口依存度相比,则更是相距甚远,反映出福建省机电产品对国外市场的高度依赖。

(三)汇率不稳,出口汇兑风险大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关系的焦点,“美元贬值与汇率战”更是荣登2010年全球经济九大关键词之列。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从原先的8.3到如今的6.3,升值幅度已达30%。即使如此,美国发起的汇率大战仍是一浪高过一浪:2010年,先是国会议员写联名信要求认定中国为“货币操纵国”;接着,众议院公布了《舒默议案》;再后来,众议院投票通过了主要针对人民币的《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议案》;最后,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再次要求财政部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2011年10月美国参议院又投票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以2010年下半年为例,美元对人民币的比价就从6月初的1美元兑换6.83元人民币,贬值到11月底的1美元兑换6.63元人民币,短短几个月间,每出口1美元就损失了人民币0.2元。根据福州海关统计的2010年6~11月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额1309824.9万美元计算,仅2010年6-11月,福建省出口机电产品的汇兑损失就近26亿元人民币。而在强大的升值压力下,近日的连续跌停更加反映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

(四)出口市场高度集中,潜在风险大

虽然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在不断扩大,集中度在逐步降低,但仍表现为高度集中状态。以福建省外经贸厅2011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为例,亚洲、北美和欧盟这三个地区的出口量占了近88%市场份额。而亚洲市场又以日本、香港、东盟为主体,三个市场占整个亚洲市场三分之二以上的出口额(见表2)。受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近几年福建省对日出口份额明显缩减,这极大地影响了福建省的出口。即使东盟、香港市场保持持续增长,亚洲三大市场的份额却逐年萎缩(见表2)。北美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占整个北美市场的90%以上,以2008年为例,美国市场占北美市场的93.36%。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受其影响,福建省2009年机电产品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市场的高度集中使福建省机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于依赖美、欧、日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市场,从而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一旦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或市场出现波动,就会使福建省企业出口受到影响。

(五)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出口的机电产品附加值不高

从表3可知,福建省2/3以上的机电产品由三资企业出口。众所周知,三资企业产品的核心技术基本上由外资企业控制着。集体、私营、个体企业的出口虽然增长很快,但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技术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低的行业等。此外,福建省机电产品绝大多数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基本上都是贴牌,产品附加值低,出口的利润空间很小。 二、实现后危机时代福建省机电出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上文分析,本文认为进一步促进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应大力推进市场多元化的战略。

1 积极开发国内市场。首先,中国有着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市场保有量巨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在2006年的From Made inChina to Sold in China The Rise of Chinese UrbanConsumer报告中指出中国因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出现,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型经济体之一;波士顿咨询公司则认为因为中国同时拥有庞大的市场规

模和增长潜力,全球企业都将其视为“必赢市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CSFB)更是预测:到2015年中国消费者将成为促进全球经济成长的首要动力。罗和布鲁顿(2008)、高德斯登和拉迪(2005)等通过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FDI)的模式、动因、路径等分析,得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不仅仅是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的生产基地,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国国内市场的销售的结论。大多数投资中国的美国企业如麦当劳、宝洁、通用汽车等,他们是把中国作为目标市场,而不是为把产品出口回美国或欧洲。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机电产品6603.1亿美元,同期福建省机电产品进口额也高达1764592万美元,可见国内、省内都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其次,近年来,全球的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多端,美国的经济危机、欧洲的债务危机、由突尼斯动乱引起的埃及以及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和利比亚等一系列的国家动乱,可能引发的中东、北非国家局势的变化,所有这些都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比较而言,我国内地的政治经济环境稳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 移师海外市场。通过在国外设厂、开立分支机构、营销机构等方式不仅可以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还可以绕过许多国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近年来,每年约发生十几起针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反倾销案件,涉案金额不断增加,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若企业移师海外,就可以避开这些贸易壁垒。比如移师东盟,在越南设厂,不仅可以利用当地的劳动力,根据中国和东盟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还可以享受到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投资公平公正待遇等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借道东盟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间的协定绕开这些国家针对我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市场。

3 努力拓展海外新兴市场。(1)继续拓展东盟市场。中国一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中国出口东盟的产品90%以上都是零关税,产品出口到东盟具有地利、人和的优势。(2)开发南美、非洲市场。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都具有很强的购买力,市场容量较大。目前,福建省机电产品在这些市场几乎还是空白,尚待开发。非洲的国家很多,仅次于亚洲,故非洲市场也不可低估。而且,目前我国的机电产品低档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非常明显,能很好地迎合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的非洲许多国家的需求。在非洲市场开发上,可以选择南非作为突破口,通过南非辐射到非洲其他国家。(3)进一步扩大中国台湾及港澳市场。福建与台港澳天然的人文、地缘优势,中央对海西经济建设发展的强力支持,都为福建省进一步发展台港澳市场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二)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

1 培养、引进人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增多的对华反倾销案件说明价格竞争之路在国际市场上是行不通的,出口企业要在世界市场上立足,只能依靠技术,依靠产品自身的质量,质量才是产品的生命力之源。因此,出口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培养、引进研发人员,保证研发资金的供给,树立“技术立企”、“质量立企”的观念,坚持自主创新之路。

2 培育自有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产品的竞争是质量竞争,而且,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高,人们购买商品更多情况下追求的是商品所包含的精神文化,所代表的身份象征,即品牌。所以说,产品竞争不仅是质量竞争,更是品牌竞争。出口企业只有培育自己的品牌,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且获得品牌带来的额外收益。

3 完善境外售后服务,扩大服务出口。大多数机电产品尤其是机械、电机等机电产品都是必须提供售后服务的产品。而我国及福建省机电出口企业对国外市场售后服务的提供上基本是不提供、不规范提供或简单提供,根本无法满足国外市场对售后服务的要求,制约了我国及福建省机电产品的出口。借鉴国外大公司的做法,应在国外设立维修中心,本土化境外售后服务网点。良好的售后不仅可以培养客户对产品的忠诚度,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出口。

(三)多管齐下,降低汇率风险

1 人民币结算。2009年7月,我国开始试点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经2010年12月扩容后,目前,福建省已有三千多家出口企业具备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资格。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人民币结算出口。这样不仅可以规避外汇风险,还可以减少汇兑费用、节约套期保值等规避风险措施的费用,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2 结算货币多样化。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许多其他非美元货币对美元也有相当程度的升值。出口企业不仅可以采用美元结算,更应该考虑采用日元、欧元、澳元等币值比较稳定的货币结算货款。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美元贬值产生的损失,还可以带来这些货币升值的汇兑收益。对于成交金额特别大的交易,出口企业还可以考虑采用两种以上的货币结算,一半货款用软币计价、结算,另一半货款用硬币计价、结算,以此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3 采用各种规避风险措施。出口企业在不得不采用美元等软币计价、结算的情况下,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业务、掉期交易、外币期权等各种外汇业务来减少软币贬值带来的汇兑损失,或把损失固定在一定水平。

上一篇:商业道德行为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清朝时期晋商票号“股份制”经营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