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有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

时间:2022-10-22 09:28:40

教师应具有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竞争的激烈,生活的紧张,教师在生活、工作,各个层面上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部分教师心理失衡,产生不良的教育情感。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对教师顺利履行教育职责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健康、情感、教育、素质、要求、需要、条件、基础

一、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竞争的激烈,生活的紧张,教师在生活、工作,各个层面上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与心理挫折导致一部分教师心理失衡,产生不良教育情感,从而影响了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教育教学问题,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在现实生活中,压力与挫折对任何人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面对压力与挫折,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选择。一个心理健康良好,情感积极向上的人,不是没有任何挫折与失败的人,而是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战胜挫折,最后走向成功的人。作为一个现代教师,必须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自己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开朗豁达的良好性格特征和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良好意志品质,这样才能在取得工作成就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形成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为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而积极健康的情感取向往往是优秀性格的外在表现,故具备积极健康的情感取向和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具有核心的意义。一个人的情感态度怎样,是他心理健康与否的最主要标志。人的情感态度不仅会影响到职业适应水平,而且还是界定个人发展和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无论从个人生活的角度还是从事业成功的角度来考虑,教师都应该关注自身的情感,了解情感在职业及生活中的作用,并掌握有关情感的自我调适,保健的方法。从这方面来说,情感决定命运,决定事业的成败。我们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要把握自己的情感,若要谋求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更光明的职业前途,首先要具备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

二、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实践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吸收了大量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教学过程虽不能完全排除师生之间的接受关系,但也不能以此来概括教学过程的全部。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从其最主要的方面和最主要的特征来讲,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和授受过程,师生双方是平等的教学过程的参加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没有沟通、没有交流就没有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过程,那么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教学的质量,而师生之间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归根到底取决于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其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志就是师生之间有没有通过沟通与交流实现分享和教学相长。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在沟通与交流中,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智慧与情感,交流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经验,最终实现的是分享和教学相长。正如日本教育家木下百合子指出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分享智慧与情感的过程,在沟通中,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经验,交流情感与理念,求得新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所以教育过程是一个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过程,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沟通的效果。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情感沟通的作用,准确地体会别人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成为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在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情感,并还要善于利用这种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一位学生,平常学习很不认真,作业书写潦草。当有一次,这位同学作业书写的较为工整,上课比较认真时,我就及时在他的作业本中夹上了一张书写得整整齐齐的小纸条,上面写道:“你此次上课认真,作业进步很大,书写工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开头,只要你认真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好成绩,望不断努力。”后来,在多次正向鼓励,积极引导,并配以谈心和其它措施的帮助下,这位同学逐渐改掉了作业不认真的毛病,在学习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恰当的时候,教师使用积极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情感沟通的作用,准确地体会别人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具有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并具备合理表达这种情感的能力。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沟通与交流的实现,有一个共同的前提与基础,这就是必须要建立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如果教师没有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这种关系也就无从建立,教学中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的,更谈不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由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更依赖于教师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而形成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并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养成。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个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情感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就要有积极健康的教育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确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必须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现代教师应扮演的社会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体验学习,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在体验中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学生在校期间,教师就成为了家长的人,行使对学生的监护权。因此,教师除了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要从各方面关心和照顾他们外,还更要有热情饱满的生活工作态度,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情感。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信赖的人,最大程度的发挥正能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互教互学的关系,教师成才能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形成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防止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产生。

上一篇:思他宁在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癌切除术中的应... 下一篇:新华制药:打造高效信息化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