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反思教学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时间:2022-10-22 08:45:10

增强反思教学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 要: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反思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反思教学;增强;意识

一、正确认识反思教学

教师的反思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批判地考查自我的教学行为和依据。利用回顾、诊断和自我监控等方式,给予肯定的支持与强化或否定的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反思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对话;反思教学的过程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反思教学的结果是反思缺点、积累经验,并逐步形成自我反思教学意识和自我监控的教学能力。

二、反思教学的三个阶段和方法

1.教学前的反思

即教师教学前用反思的教学思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在教研活动中,通过说课、评课,认真听取组内同仁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完美、更优化。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第八条建议中这样说:“怎样使学生产生疑问,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之前的教研活动中,我曾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在课前复习函数的定义;是否在引出三角函数定义之后提问:为什么把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叫锐角的三角函数呢?通过大家的分析讨论,权衡利弊,最后一致认为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正余弦、正余切的定义,说到底就是让学生明确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指三角形边与边的比值。至于和函数相关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在思考中求知,在思考中进步。这样,就使一节课干净利落,重难点突出,并让学生回味无穷。另外,课前反思还要做到:在上课前20分钟,重温教学设计,使教学思路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手法灵活化,使课堂教学内容源于教学设计又高于教学设计。

2.教学中的反思

即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时地、自动地修正与调节教学中的不足,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3.教学后的反思

不是简单地填写反思栏,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的自我审查与公正评价,即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教学期望是否一致,从而分析、判断问题的根源所在,并进行及时的修正与调整,肯定成功的做法,使教学经验理论性升华。另外,通过堂清、周清试卷中反馈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没有掌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利用辅导课集体辅导,或把有问题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从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反思。

三、培养反思教学能力,养成反思教学习惯

教师的反思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自我教学意识和教学活动作为审视对象,进行及时的评价、检查与修正,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恰当地控制与调节的能力。

反思教学能力从教学中来,又要用到教学中去。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周而复始,教学能力才会增长,教学水平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会越来越好。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课改的日新月异,面对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何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呢?实践证明,反思教学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最佳途径。所以,要使反思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始终。

让教学与反思同行,使自己时刻处于教学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之中,这样我们的科学知识会更丰富,教学理论会更充实,教学思路会更宽广,教学方法会更灵活,教学能力会与日俱增,课堂教学质量定会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邢耀华.形成自觉反思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数学教育,2005.

(作者单位 甘肃省西和县北川初中)

上一篇:分层次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