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要求规避诚信缺夫论文

时间:2022-10-22 08:42:45

经济全球化要求规避诚信缺夫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状况分析;诚信建设的实现途径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诚信已成为扩大交往、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信用是经济活动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庄严承诺和社会各界对其履诺的肯定性评价、诚信缺失的情况在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建国后频繁的政治运动所导致的人格扭曲、不讲诚信、欺骗欺诈已成为人人痛恨的一大公害、言而无信,行之不远、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不仅会产生对诚信的强烈需求、建立和健全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政治的民主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等,具体请详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诚信已成为扩大交往、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由诚信带来的利益和由不诚信而导致的损害,将因经济全球化而成倍放大。

一、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它以商品和货币的交换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信用制度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契约关系,有诺必践,违约必究。信用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通行证,是确保其成功的动力源泉和优势资本。信用是经济活动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庄严承诺和社会各界对其履诺的肯定性评价。信用度越高,经济运行就越顺畅;信用度越低,经济运行成本就越高。这是因为,信用经济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经济活动的内部循环和全球互联的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完善的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运行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对社会信用系统急剧增长的需求。

二、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状况分析

诚信缺失的情况在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已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以及人际和谐的造成了明显的消极影响。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并非偶然,它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建国后频繁的政治运动所导致的人格扭曲,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契约观念和“公德”意识的缺乏,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经济人特征的恶性膨胀,国家法律体系的不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这些都对诚信的缺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期以来,在经济生活中对非共有制监督、检查远多于法律上的保护和支持,没有稳定的财产关系,缺少对个人私有财产的起码尊重,是信用关系失衡的社会条件。信用缺失使人与人之间很难真诚相待,人与人之间的不真诚,又加剧了信用危机。这种种行为像“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体,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不讲诚信、欺骗欺诈已成为人人痛恨的一大公害,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诚信建设的实现途径

“言而无信,行之不远。”从古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毫无诚信的沙滩之上。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市场的交易是建立在一定的信用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这种信用基础,市场中的交易就无法完成。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问题是在发展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也只有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解决。恩格斯晚年曾经指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的手段……这些狡猾的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辛劳。”诚然,这并非说在现实的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就没有背信弃义、虚伪欺诈行为,在这里所阐释的诚信是维护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利益、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最好策略。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不仅会产生对诚信的强烈需求,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诚信的自动供给机制。实践表明,现代社会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要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新秩序,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来带动诚信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诚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在中国讲究诚信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性质要求的结合上重视诚信建设。第一,加大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制度的普及教育。确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追求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自觉履行诚信道德责任。第二,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市场制度是否完善有效,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要使守信者得益,使不守信者受损,关键在于使交易双方都能得到相关信息,使欺诈行为难有立足之地。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信息公开,使不对称变得对称起来。第三,建立和健全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提供追求长远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有恒产者有恒心。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诚信体系的重要社会基础。第四,运用制度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加快建立对失信者惩戒机制。第五,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作用。诚信政府既是现代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营造诚信环境的动态过程中,抑制非诚信行为的蔓延应是现代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现代社会,政治的民主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要求按照诚信的原则规范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垄断和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

上一篇:县统计局加强统计执法工作汇报 下一篇:粉尘与高毒物品治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