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导游队伍现状及培训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22 07:20:54

新时期导游队伍现状及培训策略探析

[摘要] 导游员是旅行社的窗口和旅游业的灵魂,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国家的整体形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导游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培训原则和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导游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导游问题培训策略

导游服务具有高智慧、高技能、脑体高度结合的特点。它要求导游员既有广博的知识层面,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导游员是旅行社的窗口和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接待工作的主体,也是整个旅游服务的轴心。导游人员身处第一线,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国家的整体形象。因此,要从旅游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建设和培训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精良、作风高尚、素质全面的导游人员队伍,对于实现旅游强国和加强旅游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导游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导游队伍现状

中国导游队伍形成规模是在1989年以后。从1989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导游资格考试,自此后中国导游队伍建设开始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根据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对全国导游队伍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截止2002年8月底,全国已有197375人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其中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有131904人,占66.6%;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65471人,占33.2%。131904名持证导游员中,中文导游人员110666人,占84%,外语导游人员21238人,占16%。

2.导游队伍存在的问题

(1)导游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在导游队伍中,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以上学历只占48.3%;旅行社经理队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超过73.l%,本科以上只占26.9%。综合素质较好的旅游院校毕业生较少。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参差不齐,学历偏低。

(2)导游队伍人才结构严重不合理。据《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员人数尚不到4%;特级导游员全国只有27人。这些数字表明:我国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与日益壮大的导游队伍是极不相称的。这样一个比例形态显现的是不成熟、低层次运转的导游队伍现状。

(3)外语类导游的语种结构不合理。2002年,全国英语导游从业人数为10913人,当年来自美国、英语、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英语客源国的入境旅游者人数共约226万人,导游人数与接待人数的比例为1:207,其它语种导游人数和接待人数的比例分别为:法语1:279,德语1:392,日语1:482,俄语1:579,韩语1:5336。从前面可见,中文导游人员数量已基本满足旅游接待工作的需要,外语类导游人员整体数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导游人员还很奇缺。从外语导游人数与主要客源国入境人数的比例关系,更能清楚地看出加快培养小语种导游迫在眉睫。

(4)导游教育与培训问题。长期以来,面对日益壮大的导游队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行社企业普遍存在重考前培训、轻在岗提高培训,甚至有的企业根本就不重视在岗培训。现行的导游培训内容不切实际、方法单一、管理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对导游培训工作提出的要求。

导游师资匮乏,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各地虽然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导游培训教师队伍,但纵观各高校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教师是“半路出家”,由其它学科改行,没有受到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即使是科班出身,也是偏重理论知识。那些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能熟练掌握培训技巧,独自开发培训课程,深入研究实际问题的教师不多。因此,强化教师专业技能是导游专业教育与培训的重中之重。

从旅游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普遍偏重于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方向,设有导游专业的院校不多。在导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专业方向不明确的问题,而且很多学校对此投入不足,与旅游高等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些导致导游专业出身的学生导游服务技能不强,应变能力、讲解能力薄弱。以上这些因素制约了导游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二、导游培训的原则

1.坚持培训、考试和管理相结合。培训是为了提高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考试是选拔合格导游人员的一个有力手段,加强管理则是培训、考试的重要保证。培训、考试既是导游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导游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把培训、考试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优化导游队伍,加强对导游人员有效管理的作用。

2.把培训贯穿于对导游人员管理工作的始终。既要做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前的培训,又要搞好导游人员晋升的等级培训;既要重视岗前培训,又要重视在职提高培训;既要强调对导游人员的年审培训,又要抓好对导游人员的日常管理培训;既要搞好对导游人员的业务培训,更要重视对导游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法纪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导游培训的策略

1.针对导游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提高导游人才的输入与输出关

输入关即严格规范导游考试,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纪律,严把导游入门关;要坚持业务培训、考核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不断提高考试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导游考试在培养、选拔合格导游人员方面的积极作用。输出关即培养旅游人才的院校把好毕业生的素质关,使未来的旅游人才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扎实的操作技能。

2.要进一步推行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制度

通过导游等级考核优化导游队伍的等级结构,整体推进导游队伍素质的提高。旅行社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低学历的导游员积极参加大专(大本)的学历教育,以适应竞争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首先,应强调知识更新的重要性,自上面下地改变观念,使“知识更新是旅行社的必需,是导游员的必需”这一简单的道理深入人心。其次,在旅行社行业中建立一定的培训制度,以制度来强化“知识更新”的自觉性,规定一定年龄或工龄的导游员应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技才等级,并接一定的标准和等级限定一定的岗位待遇。

导游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乃是大势所趋。尤其是英语导游应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要求英语口语流利,不但能通畅自如地为客人进行景点讲解,而且还能用英语回答客人的问题,帮助客人解决困难。

3.针对外语类小语种导游人才紧缺问题,加快培养紧缺外语导游人才的步伐

各地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导游队伍特别是外语导游队伍现状的调研摸底,根据本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入境旅游接待情况,做好对外语导游人员的未来需求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外语导游培养和培训的规划和计划,力求使未来外语导游员的供给基本满足市场的需要。

(1)应抓紧调研,弄清全行业小语种导游的需求情况,采取委托院校办班,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培养形式,抓紧外语紧缺导游人才的培养。

(2)各级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在高等院校增设外语导游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特别是扩大对韩语、日语等紧缺语种专业的招生规模。旅游院校要根据导游人才市场供求趋势,开设紧缺语种的导游专业学历班。省级旅游局要制定相应措施,鼓励本地区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外语人才,特别是紧缺小语种外语人才,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从事兼职导游工作。

(3)旅行社要鼓励现有的外语导游人员通过在职学习、进修、短训等方式,掌握第二外语,在现有导游队伍中培养多语种导游人才。

3.针对导游教育与培训问题,要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导游应在不同阶段接受不同的培训,即考前培训: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前的培训;岗前培训:获取导游证前的培训;年审培训:每年不少于56小时的审验培训。

各培训单位分工合作分别进行不同层面的、各有侧重的针对性培训。为了保证考试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各省级旅游局要选择有良好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院校或培训机构承担考前培训和岗前培训;由各地旅游局和旅行社负责年审培训;由旅行社开展在岗培训,各旅游社应充分利用旅游淡季对本单位导游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导游人员在岗培训应围绕本企业的业务,紧密结合实际,突出政治学习、职业道德教育及礼貌修养、服务意识等。培训形式可采取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

培训单位要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和安排培训师资,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保证培训质量。培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针对成人学习特点,提高培训实效;导游专业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既是教学知识丰富的教授、讲师,同时又是优秀的导游人才,这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必备条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本计量障碍分析 下一篇:关于BDI行为描述面试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