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10-22 06:06:00

高校乒乓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江苏大学体育系乒乓球专项的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从统计学角度研究高校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为科学化、创新化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乒乓球 力量素质 实验研究 训练方法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各项运动技术的前提,力量素质作为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在乒乓球运动中显得更加重要。以江苏省17届省运会乒乓球比赛普通组为例,通过调查了解,当比赛进行到第四天时已有多数运动员手臂、腰、腿等多处肌肉酸痛,甚至贴上药膏。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案。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苏大学体育教育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的10名男子运动员。实验组5人,年龄19.82±1.01岁,身高177.35±5.79厘米,体重68.10±7.30千克,专业训练5.52±1.85年。对照组5人,年龄19.57±0.89岁,身高174.84±6.21厘米,体重65.44±5.86千克,专业训练6.14±2.07年。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实验法。

1.实验设计:本力量训练方法与标准是经过对《国家乒乓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与《体能——训练指南》等相关著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归纳出的训练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1)上肢训练方法:握力器、抓接哑铃片;正、反握轻杠铃翻腕3min×3组;卧推6次×3-4组;快推10次×3-4组;双杠双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

(2)下肢训练方法:肩负次极限力量做半蹲、全蹲;肩负中、大重量弓箭步换腿跳;单、双足连续多级跳;跑台阶;肩负大重量杠铃提踵。

(3)腰腹力量训练:仰卧斜板起坐;仰卧两头起;负中等重量做各单项技术转体动作,15次×3-4组。

2.实验地点与时间:本实验训练在江苏大学乒乓球馆进行。45″绕台跑、45″侧滑步、45″双摇跳绳均在室内完成,掷实心球在田径场完成。训练时间为2013年4月16日-2013年6月30日,每周一、三、五专项训练课之后,时间约30分钟,共计10周。

3.实验器材:实心球、球台、跳绳、杠铃、哑铃、单杠、双杠等。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各项成绩对比

实验组:掷实心球(米)X=12.60,S=0.91;45″侧滑步(个)X=36.84,S=1.49;45″双摇跳绳(个)X=73.11,S=1.56;45″绕台跑(秒)X=16.24,S=0.51。对照组:掷实心球(米)X=12.68,S=0.72;45″侧滑步(个)X=37.35,S=1.85;45″双摇跳绳(个)X=72.45,S=1.71;45″绕台跑(秒)X=15.98,S=0.49。掷实心球p=0.743;45″侧滑步p=0.672;45″双摇跳绳p=0.872;45″绕台跑p=0.651。

四项成绩中45″双摇跳绳、45秒″绕台跑实验组略好于对照组,掷实心球、45″侧滑步对照组稍好于实验组,但四项成绩p值均>0.05,无显著性差异。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各项成绩对比

实验组:掷实心球(米)X=13.81,S=1.77;45″侧滑步(个)X=38.12,S=1.46;45″双摇跳绳(个)X=74.23,S=2.77;45″绕台跑(秒)X=15.39,S=0.51。对照组:掷实心球(米)X=13.54,S=0.56;45″侧滑步(个)X=37.71,S=2.49;45″双摇跳绳(个)X=73.95,S=3.04;45″绕台跑(秒)X=15.69,S=0.47。掷实心球p=0.614;45″侧滑步p=0.750;45″双摇跳绳p=0.742;45″绕台跑p=0.024。

据统计可知,经过10周专项力量训练,实验组成绩均略高于对照组,其中45″绕台跑平均值分别为15.39和15.69,标准差为0.51和0.47,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各项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45″侧滑步(p=0.017

三、总结

经过10周的专项力量训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成绩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对高校运动员而言,一方面可以安排单独的力量素质训练课,根据肌肉疲劳恢复水平来合理规划训练方案,调整力量训练周期;另一方面,将技战术训练与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相结合,以加大多球训练负荷来代替体能训练,或在技术训练课结束前进行较短时间掰手腕、跳绳、蛙跳、俯卧撑、立卧撑等力量素质训练。此外,教练员要加强对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高校条件设施,根据运动员制定相关的科学的系统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案。训练时注意训练方法的合理性和周期性,避免肌肉损伤。

参考文献:

[1] 王文渊,魏子涵.力学视角下乒乓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必要性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1.

[2] 杨瑞鹏.对乒乓球力量的分类和调控方式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09.1.

[3] 徐寅生,李富荣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国家体育总局.2005.3.

[4] 徐寅生,谢琼桓等.乒乓球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国家体育总局.2002.11.

上一篇:探讨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策略与途径 下一篇:基层体校步枪射击运动员选训结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