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校区辅导员工作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22 06:05:09

高校新校区辅导员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新校区也就随之产生。面对新环境,高校新区辅导员的工作必然产生新的问题:高校新区的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学生思想不稳定;高校新区的学生缺乏与老师、高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高校新区的课余生活不够丰富,学生容易沉迷网络。辅导员要完成好高校新区的工作和任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应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促使其更快适应高校新区的学习生活;根据高校新区的特点,积极创新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力建设第二课堂,丰富课余生活,加强学风建设;辅导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关键词]高校新区 辅导员 工作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7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开始扩大校舍,高校新校区也就随之产生。高校新区的特点是地方大,办学成规模,能够容纳更多的学生,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不断完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刀,有其优胜之处,也有其不足之处。高校新区也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高校新区的问题

高校新校区存在不少问题。第一,高校新校区基本上都远离市区,建设在郊区,交通道路、生活设施等基本条件都比不上市区老校区的,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完善。第二,高校新区内的教学场所、学生活动场所等基本设施,难以一下子配套齐全,往往采取一边工程建设、一边教务运作的模式。虽然新校区的基本生活条件,比如宿舍、饭堂、课室等方面能够满足学生,但是图书馆、文化广场、实验室等大型硬件设施配套迟迟跟不上。

二、高校新区辅导员的工作现状

面对高校新环境,高校新区辅导员的工作必然产生新的问题和情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新区的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学生思想不稳定。

高校新区处于城市郊区,远离高校本部,建设时间比较短,虽然建筑设备比较新,但是人文设施明显滞后,在短时间内难以与主校区相比。即使某些高校新区的硬件设施齐全,但是由于高校新区的建设时间比较短,学习氛围、人文气息都不及老校区的浓,毕竟高校新区缺乏老校区的文化沉淀、历史积累和书卷气息。凡此种种,很多学生对高校新区的认同度和归属感都不高,学习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很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第一次离家过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容易想家,加上高校新区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周边生活、交通等配套条件仍然比较滞后,无法与舒适、优越的家庭环境相比较。由于现实中的大学校园与想象中的美好的大学校园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大学新生们产生抵触情绪,对学校的不满之情逐渐增加。

第二,高校新区的学生缺乏与老师、高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大部分资深老师都是在高校的老校区上课,而学生非常仰慕、崇拜的著名学者、教授也基本上住在老校区。这样一来,生活在高校新区的学生,对这些大师级的学者、教授往往是只听其名,不见其人。至于要到高校新区上课的老师,也只是需要上课的时候才搭校车到新校区,停留在新校区的时间比较短。很多高校新区的学生连科任老师都很难见到,更不用说知名学者和教授了。这样必然导致新区学生缺乏与老师的交流互动,更不会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与此同时,高校新区的学生往往是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的学生一般都安排在老校区。高校新区的学生必然无法体会到研究生的学习气氛,难以向学长请教经验,没法及时得到学长的帮助,对学习前景、人生未来充满困惑、迷茫。

第三,高校新区的课余生活不够丰富,学生容易沉迷网络。

由于高校新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周边的交通配套还没有完善,加上出于校园的安全考虑,高校新区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实行半封闭半开放的模式。生活在新区的学生基本上被束缚在高校狭小的范围内,每天重复着“课室――饭堂――卧室”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此外,高校新区的学生社团还没有成熟起来,使学生的校园课外文化生活比较单一乏味。“90后”的新生代大学生欠缺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面对如此死气沉沉的半封闭校园生活,必定无法专心学习,想方设法寻求更多娱乐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毫无疑问地,多姿多彩的互联网世界极大吸引广大高校新区的大学生,使之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里难以自拔,无法抽身于外,从而出现严重的逃课、旷课等不良现象。

三、高校新区辅导员工作的对策

高校新校区存在的问题,无疑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辅导员要完成好高校新区的工作和任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加以应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促使其更快适应高校新区的学习生活

要让学生更快地适应高校新区的生活,辅导员必须从思想认识上入手,积极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与指引。一切行为都是以思想为引导,先有思想的萌芽,后有行为的结果。要做好高校新区辅导员工作,第一步必须在思想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意义和价值,认识高校新区的优劣之处,采取各种方式和渠道,激发学习的动力和自主性。辅导员要多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辅导员要经常到学生宿舍走访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情况,多听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在条件的许可下,辅导员可以联合校医室的心理辅导老师,给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生活问题。除此以外,辅导员还需要联系老校区的研究生,让其与高校新区的专科生、本科生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各自的人生经验,促发高校新区广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根据高校新区的特点,积极创新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套有效的校园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管理校园的秩序,提升校园的管理质量。高校新区有其自身的特点,校园管理制度在与老校区的保持一致的基础上,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创新。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高校新区必须重点加强安全管理制度。这是由于高校新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周边的交通设施还没有完善,校园自身的安全设备也还有待提高。针对高校新区学生的旷课、缺勤问题,高校新区必须加强考勤制度,严格执行课堂出勤制度,加强监督“早读晚修”出勤率。对于个别经常缺课、逃课的学生,我们必须采取软硬措施,不但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而且还要把考勤与学分联系起来,分析其根本原因,采取监督、检查等手段进行全面管理。对于不理会学校制度的顽固学生,辅导员需要及时联系家长,了解学生更多方面的信息,并与家长共同想办法改善其不良习惯。

(三)大力建设第二课堂,丰富课余生活,加强学风建设

针对学生单调乏味的课余生活,辅导员需要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建设第二课堂,不断地丰富高校新区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对新校园的归属感,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辅导员可以开设具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针对刚入学的大一学生,第二课堂侧重于新校园的适应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方面;针对大二学生,要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钻研;大三、大四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第二课堂则要侧重于书本知识的实际应用。在把握学生内心状态的基础上,通过这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力,为其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辅导员要善用隐性教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思想教导需要采取显性教育,更需要隐性教育。所谓“显性教育”,就是具有明显目的、组织方式的系统性教育,比如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讲座会议等教育形式。显性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有明显的教育目的,但是容易倾向于说教,学生不乐意接受。为此,要做好高校新区学生的工作,辅导员不仅要采取显性教育,更需要善用隐性教育,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方式,让广大学生乐于接受。比如,辅导员可以分享自己当大学生时的经历和体会,以过来人的身份与广大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以朋友的口吻与广大学生谈天说地,用心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辅导员要做好模范表率的作用,以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作风影响学生,使学生自觉地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高校新区是高校向前发展的必要产物,具备办学空间大、教学配置高等优点,但是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新校区远离市区,设施短期内难以及时完善,所以出现了各种影响高校新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问题。高校新区辅导员的工作也面临同样的挑战。为此,高校新区的辅导员必须采取有效方法与措施加以管理,让新区学生适应新环境,安心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潘愚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2] 齐松.浅谈新校区学生事务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 胡迅.大学新校区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0(11).

[4] 胡敦业,孙建迎,刘炳德.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0(4).

[5] 潘安,胡丽慧.高校新校区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科技,2006(1).

上一篇:大学生体育中田径运动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下一篇:药物合成反应考试试卷分析